WeWork和优客工场的这一年...

迈点网 · Janet · 2018-11-15 09:42:22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别管别人怎么说你的想法很疯狂,前进,不停就好。

  (迈点网-迈点空间租赁讯 Janet)刚被优客工场2亿美元的融资惊喜到,随即,WeWork获软银30亿美元投资的新闻又铺面而来。今天的联合办公黄历上怕是写着“宜融资、宜公布”这样的字眼吧。恰好临近年尾,不如一同来看看,联合办公行业国内外的两大翘楚这“高调奢华”的一年。

  让人不敢眨眼的融资速度

  早在今年的8月,彭博就已报道优客工场正在洽谈2亿美元D轮融资,为明年年初的IPO做准备。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此前在新加坡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公司上市的地点很有可能选在香港,优客工场已经与港股交易所的官员进行了非正式的初步谈判。

  而在3个月后,这一笔融资就正式确定了。回顾优客工场的融资史,不难发现,速度快到让人不敢眨眼,因为不知道何时可能就错过了一次战略投资或者重要的融资节点。以下为迈点空间租赁据媒体报道的不完全统计,所整理的优客工场成立以来的融资史,倘若有何遗漏误差,也感谢各位在留言区指出:

640.webp (14).jpg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除了天使轮是千万级别的,其他的投资皆为亿为单位。相对于国内其他联合办公品牌的融资金额,优客工场在这方面的确是远胜于竞品。

  按理说,此处还应该要将WeWork的融资历程整理出来,两大国内外联合办公对资本的吸引力高低能够更为直观。

  但是!速度太快,理不出来!

  其实在优客工场宣布获得2亿D轮融资的前一天,据《华尔街日报》,WeWork宣布日本软银集团已承诺向其追加注资30亿美元,使公司估值增加逾一倍,达450亿美元,成为美国估值第二高的初创公司,仅次于Uber,超过Airbnb,成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初创企业融资之一。路透社消息称,软银将在1月15日向WeWork支付15亿美元,其余的将在4月15日支付。

  此处不是为了彰显WeWork的融资比优客工场金额更大以及软银对于WeWork的青睐,而是表示这一家企业融资的速度之快以及金额庞大。因为在今年的7月27日, WeWork中国获得由挚信资本、淡马锡控股等领投的共计5亿美元B轮融资。而在8月9日,软银再次以可转换债券的形式向WeWork投资10亿美元。要知道,早在2017年,软银先后对WeWork投资了47亿美元。所以未能将WeWork的融资史整理出来的原因这个也是其中之一,不少的投资机构前前后后都对其进行注资,较为混乱。

  当中国大部分VC/PE机构面临募资难、投资规模缩减局面时,2018年的联合办公领域可谓一枝独秀。同时一位国内的联合办公创始人也认为,互联网思维打法,快速拿项目,通过低价出租让空间数量、收入不断提高,是WeWork以及国内多家联合办公创业公司共同的做法。“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讲,它们在讲一个未来的故事,的确非常诱人。”

  单枪匹马WeWork  拉长战线优客工场

  在联合办公空间领域,一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玩笑:本土企业们想联手把WeWork赶出中国。但是WeWork却不是这么认为的,WeWork Labs全球负责人Roee Adler与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对于WeWork在国内的竞争态势,都曾直言:我们从没把自己看成外国公司,而是看成一个中国本土的企业。

  WeWork的确在本土化这条道路上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2016年3月,弘毅牵头组建了由联想控股、锦江、泛海和绿地组成的中国投资团,完成对WeWork共7亿美元的F轮投资。就此,WeWork完成了为自己在中国找好金主爸爸的任务, 2017年7月,中国WeWork便正式成立。

  为了更好地落地中国,跟Uber当年类似,WeWork也采取了“三人组”模式。当首家门店上海静安区店落地时,总部只派遣了三位同事前来。一年后,中国本土团队规模成长至170~200人左右,当下突破600人。所以中国WeWork董事长赵令欢也非常欣慰地说出:“WeWork全球(的空间)每年都翻一倍以上,WeWork中国在过去这几十个月走得更快,三四倍于全球的速度。这体现出对于中国我们当时判断是对的。”

  尽管,今年年初中国WeWork在与氪空间就合并问题进行的谈判在合作方向和股比问题上没有谈拢,但这也不妨碍4月12日,中国WeWork与裸心社以股权形式进行的合并。

  相比而言,优客工场则是经历了一年的“双十一”,开启了疯狂的买买买。这恰好与创始人毛大庆所翻译的《鞋狗》中的一句话契合,别管别人怎么说你的想法很疯狂……前进,不停就好。

  10月17日,对于优客工场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它与方糖小镇就并购事宜签署了相关协议,并将对方糖小镇北京、上海26个联合办公空间的全面合并。据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合并方糖小镇,已经是优客工场今年以来在行业中发起的第6起收购。

  2018年1月,在经历近半年时间的交接后,优客工场终于完成了对洪泰创新空间的全资并购。收购完成后,优客工场管理面积将拓展到40万平方米,布局城市达35个,近120个场地,拥有近5000家入驻企业和超过100000名平台会员。

  2018年3月,联合办公平台无界空间与优客工场达成正式合并。合并后,联合体将在全球35座城市布局约150个联合办公空间,管理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为近6000家企业提供服务。

  同月,优客工场宣布战略合并wedo联合创业社。

  2018年7月,优客工场宣布3亿元并购上海联合办公企业Workingdom。

  2018年9月,优客工场正式宣布,以2亿元并购智能化办公平台“火箭科技”,全力布局互联网与智慧办公。

  强强联合成为了优客工场在这场竞争中选择的方式,不断拉长战线,扩大队伍。这样的大手笔收购,早在2016年,毛大庆就曾在其一篇题为《奔跑近两年,毛大庆为优客工场总结了3.5个商业模式》的文章中解释过优客工场未来要贯彻的商业模式:不光融资力度大,加大对其他公司的投资力度,包括了从教育、传统、加速器以及体育互联网+等多个领域。优客工场通过股权投资加大联合办公的服务生态。

  至于优客工场最核心的商业模式,这位出身万科的老地产人则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能说,最终加盟的不仅是店,也不是简单的数据和人,我们还会加盟很多的资产。而联合办公是很有可能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这可能不比千亿开发商小。”

  而此时WeWork也在野蛮生长中,在一份债券发行相关的公开文件中,WeWork表示去年它的销售额为8.86亿美元,亏损9.3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销售额为7.64亿美元,亏损7.23亿美元。该公司预计未来12个月它的销售额将至少达到18亿美元。

  世界最大联合办公市场—中国

  对于中国市场的热爱,WeWork一直是承认的。

  WeWork创始人、首席执行官Adam Neumann曾不止一次表示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很是乐观。并认为中国有可能会成为WeWork在全球最大的市场。

  而中国本土联合办公企业对于这块宝地自然是当仁不让。所以WeWork入华进程中,不止一次传出与本土潜在竞争对手“友好会面”的消息,都没有了后文。

  而中国联合办公市场的增长的确喜人,据戴德梁行5月发布的《大中华区的联合办公空间》调研报告显示,联合办公是大中华区写字楼市场中发展最快、最值得关注的新兴力量。氪空间创始人兼董事长刘成城预计,到2022年,中国联合办公面积预计接近8000万平方米。占商业办公物业面积的15%。而中国有4亿办公人口,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联合办公市场。

  但是即便是以完整办公空间生态著称的WeWork也曾因为没有在智能产品上投入足够多资源和精力,到现在为止还是门禁刷卡的方式,会议室没有预定体系,而被一些用户吐槽。一位联合办公业内人士曾表示:“你做管理平台很容易,你做管理界面很容易,但你在上游管理所有资源,以及在下游让用户用得便捷,是不容易的”。

  同时,优客工场的疯狂买买买也遭受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因为联合办公的每一种扩张并不像互联网,会突然打开边际,这个行业需要线下重度运营,而运营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并购的时候资产是经过重度运营而形成的线下存量,这时候直接揽进来,就是良性的资产。

  所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并购虽然能提高规模增长速度,但如果标的资产管理模式迥异,则会在整合上遇到一些难题。而优客工场从运营性质显然是更偏向于资本驱动。

  所以中国这块联合办公必争的“兵家之地”,目前来说,胜负尚且不能分出。

  而毛大庆则对这一段已经历时四年的创业之路表示,好玩的感觉没有了,未来将有的更多是思考。他表示未来的联合办公行业更需要做的是为用户创造更便利的办公环境和更高效的工作场景,才能不被用户所抛弃。

  而Neumann对WeWork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作为联合办公空间的鼻祖,这家与共享出行的Uber、共享住宿的Airbnb并称为全球共享经济的三大巨头的企业创始人对自己的终极目标说了这么一句话:“大概是火星分部吧。”

  参考资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丨入华三年,WeWork跑赢中国学徒了吗?

  全天候科技丨联合办公继续“吸金”!WeWork之后,优客工场又获2亿美元融资

  财新网丨WeWork与裸心社合并幕后 共享办公市场资本洗牌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