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与暧昧:联合办公咖啡小史 | 寻礼

迈点空间租赁 · Janet · 2019-03-23 10:07:11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当联合办公将“咖啡馆”搬进了工作空间,除了咖啡香,员工还将获得什么?

  咖啡,苦涩?甘甜?这种饮品味道就像是一本《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或许有千万种不同的描述。伴随咖啡风靡全球的还有大小不一,设计各异的咖啡馆,以不同形态安心地蹲在寡言的街角、缄默的巷尾、严肃的底楼与热烈的联合办公。小心翼翼掀起联合办公华美的裙角,就能发现一间间咖啡馆躲在其下,不时散发出奶泡与咖啡的香味,那是重重的裙箍根本压抑不住的小精灵。

Chapter 1

/

因“磕肥”而生的第三场所

  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最早在同治年间的《造洋饭书》被称为“磕肥”,想来也是音译,直至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才被重新冠名。到了1836年,一位丹麦人在今日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附近开了一家咖啡馆,那是中国的第一家咖啡馆。

微信截图_20190323095847.png

图/民国期间的罐装咖啡广告

  此时的欧洲,咖啡馆早已成了美国城市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口中的“第三场所”,介乎职场和家庭之外。艺术家与作家将咖啡馆视为讨论的场所,政客们在这里抒发胸臆。尽管环境喧嚣,但伴随着咖啡而来的清醒让言论者的语调伴随着香气氤氲上升,触及屋顶的那一瞬间,便像泡泡一样散开,落在了人们的肩头。

  而咖啡馆,这一摩登物件,在中国的流行始于民国末年。当时《北洋画报》描述了这样一番景象:“北平之咖啡馆,近月来生气勃勃,座上客常满,杯中凌不空,早不似冬日之冷落。”摩登男女对喝咖啡的推崇,可见一斑。

微信截图_20190323095909.png

图/民国末年的咖啡杯

  到了现代,“第三场所”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些许变化,摩登依旧,但商务的气息愈发浓重。其中,受益最深的莫过于星巴克。在“星巴克之父”的霍华德·舒尔茨的带领下,它完成了从卖咖啡豆的小店,转型成卖咖啡、喝咖啡的社交场景的变身。一种与众不同的“星巴克文化”,就这样诞生了,咖啡身上那股子浓浓的人情味和社交粘性也被激发了出来。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备受人们喜爱的休闲场所,近来频频受到来自办公空间的挑战。不时,会看到这样的言论:“要‘革命’星巴克的不是网红咖啡 而是联合办公”、“‘不做二房东’的联合办公,开始抢星巴克的生意”。

  怎么了?联合办公是要挑战以星巴克为首咖啡馆的角色吗?在这个人们高唱“创业是杯苦咖啡”的年代,联合办公里的咖啡会让人觉得好味吗?

微信截图_20190323095920.png

图/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Chapter 2

/

摸摸联合办公的咖啡香气

  原本,咖啡寄存在办公楼的小小茶水间中。那是历经了工作磨炼之后的职场人士,寻求片刻喘息的空间,端着一杯咖啡,抿下一口苦涩,咽下一份焦虑。在联合办公,咖啡的味道是不是也是同样的苦涩呢?我决定去几家办公空间,摸一摸其中的咖啡香气,看指尖是否能承受其中滋味。

  /喝过让人想改变世界的咖啡/

  记得2018年初雪的那天,去到WeWork,依旧设计感十足的空间之外,水吧上各色水果片贴在玻璃器皿外部张望,却挡不住身后的咖啡与一旁的啤酒。

  被送上一杯暖融融的咖啡之后,望着窗外渐渐变白的西湖,“人间真值得!”,成了当时最想说的一句话。想起了WeWork创始人纽曼这样形容空间,“就算你昨晚过得很糟糕,早上又很倒霉,你就是想到这里来。一进来,你就像换了个人,你想改变世界。”

  这在WeWork的空间中不少见。坐在落地窗边的人,手捧着同样一杯热乎乎的咖啡。三五成群,错落在吧台四周,或沉思或交流。

微信截图_20190323095933.png

图/WeWork

  回过头来,痴痴地看着咖啡师手中的拉花,幻想着咖啡豆和牛奶在来到这里之前的奇幻旅途。回过神来,却发现它早已完成了旅途,站立在面前的桌子上,一股子熟悉的感觉伴随着咖啡的香气,冲向大脑,对了,这不就是咖啡馆吗?!

  /喝完会变身的咖啡/

  喜欢这个品牌的空间不是一两天了,“颜值”、“独特”、“质感”都是对空间的赞赏之情。举办婚礼、音乐会、摄影展,都是这个空间充满艺术感的表现。真正走进米域·有光空间的时候,坐在咖啡简餐吧MXCo.旁,嘬着吸管里的冰咖啡,观察周边的人,一口三明治,一手敲键盘,佐以梦想的午餐,一定格外美味吧。

微信截图_20190323095946.png

图/米域十里

  舒服的大沙发、黄铜椅子、霓虹灯、手绘地图墙,整个空间随手一拍就是小女生最钟爱的INS风。听介绍,这个咖啡厅到了夜晚或是周末,就会实现变身。同样的场景,实现从咖啡馆到夜店的转变,灯光、音乐就可以搞定一切了。身份的转变,怕是比美少女战士的变身还要来得快一些。

  /喝一杯科技味的咖啡/

  尽管早就知道梦想加是个科技感满溢的空间,但是当我见到其中的智能咖啡机,并且获得了一杯由朋友使用账号购买的咖啡时,还是有一点点的小惊讶。

微信截图_20190323095957.png

图/梦想加

  轻轻吹去表面的咖啡沫,用舌尖舔了一小口,嗯,确认没有机器人潜伏其中。作为文科生,对于一些涉及到智能的机械,总是容易产生奇奇怪怪的想法。听朋友说,还有入驻其中的公司账号为员工统一购买额度,作为福利分配。

  坐在草绿色的沙发之上,触摸着原生木材的屏障,想起了春天在郊外野餐的清新味道。闭上眼,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飘落的樱花、潺潺的泉水、小鸟的轻啼,坐在室外咖啡馆的畅快。

  当舌头悄悄地告诉了我在这些空间里尝到的咖啡之后,我再回过头问了问指尖的答案,却发现,不知何时,十指交叉环绕着咖啡杯身。原来,它早已经给我答案了。身体也诚实地久久不愿起身,只是倚靠在沙发、吧台、窗边,贪恋着这些藏在联合办公华丽裙箍之下的咖啡馆。

Chapter 3

/

咖啡馆 餐厅 睡眠仓,你想要的我都有

  尽管之前,有听过村上龙关于工作的厌恶,“我不喜欢工作,所以都赶快做好出去玩”。但我仍然对试图“留住”会员更多工作时间的联合办公十分推崇。因为他们的slogan里藏着现代职场人更为积极的心态,就像WeWork的slogan,“Do What You Like”。

  这些空间也正是这样做的,将外界对于职场人而言,吸引力最大的咖啡馆也悄悄搬了进来。更有做到极致的空间,像ATLAS寰图还打造了同名精酿以及餐厅,想要陪伴会员“8小时之外的时间”。创邑Space设计了四个睡眠仓,加班时可以在空间里直接过夜。

微信截图_20190323100009.png

图/ATLAS Coffee 寰图咖啡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都会设置内部咖啡厅。在这个小小空间里,一杯咖啡的作用早已超乎品尝饮料的本身,有时是一杯激励,或是一杯安慰,也有可能是一杯劝导。港剧中,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因为挫折落至事业低谷期,这时会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前辈出现,告诉主人公别灰心,别丧气,点拨一二,从此开启了逆袭的剧情。


  不少互联网公司还设有激励官的职位,有甜美可人的小姐姐,也有萌化人心的小动物,甚至是企业憨态可掬的吉祥物。作为职场人,无论到了哪一个阶段,其实都是需要激励,忧伤时,需要些许安慰;垂头时,想要得到拥抱。

  联合办公的初衷是为了让自由办公的人,能享受更优质的办公环境。在实现了环境这一物质基础之后,对心灵的关怀成为了这群可爱人儿的重要使命,他们举办开业派对,启动创始人不定期头脑风暴、节日轰趴、主题分享、创业路演…都是为这个空间温度提升付出的努力。伴随这一切发生的还有浓郁的咖啡香味,以慰藉那些因执着梦想而熬夜的身躯,还有对于未来充满憧憬的目光。这或许才是,联合办公裙箍下,一间间咖啡馆像手表齿轮一样的精细运作,滴答滴答,和时间一起,漫步向前。至于香味是苦涩还是甜美,答案早在每个人心中了。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