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常住人口将允许落户城市 暗藏这2个长租公寓新风口
要提升户籍城镇化率助推经济增长,允许租房人口落户的同时,设置的“门槛”越少越好。
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今年要着力抓好重点人群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其实之前也有不少城市放宽落户标准,而现在发改委的发声,让人看到了暗藏其中的2个长租公寓新风口。
5年为限,租房常住人口落户的新标准
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通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通道,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上述发布会上指出,今年是新型城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首先是着力抓好重点人群落户,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推动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其实类似于个人户口打个六七折来享受公共服务,这对农民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有好处的。”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接受采访时表示。
家庭式长租公寓,该来了
针对发言人介绍的“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式长租公寓这类产品是最为合适的。眼下,不少长租公寓品牌的产品定位多为单身人群,并没有考虑到这类家庭租客的需求,所以他们大多选择传统房东手中的房源,而非机构所提供的稳定租赁房源。
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城市陆续推出了家庭式长租公寓项目。
合肥首个由国有房屋租赁公司打造的家庭式长租公寓项目畅和家园已完成招标工作并进入实质性装修阶段。项目预计7月份装修好,最迟10月份就可以对外出租。据介绍,这一项目通过集中式精装修实现拎包入住,目标客户群体是有孩子或老人同住的过渡家庭。
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是配套服务的周全。
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合肥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的通知》,住房承租人将享受到一系列的权益,如“保障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享受基本公共养老服务、提供住房公积金支持、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就业创业服务、降低户籍准入门槛、申请临时救助”等。此外,创美租赁公司相关负责人还透露,“租客能上附近的学校,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除此之外,济南城市建设集团联合万科集团打造的组合型租赁社区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运营阶段,该项目也提供了约三成房源为家庭式长租公寓产品,提供给有孩子或老人同住的过渡家庭。
人才公寓,也要火热了
作为租房即落户的另一大受益群体,大学毕业生的租房需求,也是早已被盯上的风口。广州在大湾区带动下对人才的吸引程度大涨,所以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或免租入住的人才公寓,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可无偿获赠所租人才公寓。并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共有产权等方式,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
与此同时,其他城市也在加紧人才公寓的拓展与建设,除却常规的园区租房配套建设之外,还有更多有创意的物业选址。
上海在张江建立了首个乡村人才公寓,以满足邻近的园区员工租房需求。如果乡村人才公寓能走通,浦东有意在张江科学城周边其他街镇复制推广这一模式,将乡村打造成为张江科学城“诗意的后花园”,而未来这一模式也可能惠及更多的产业区与广大农村地区。
随着各大城市抢人大战的愈演愈烈,租房即落户这一大招,将会成为促进抢人大战的催化剂。原本只是由国家队主力的人才公寓市场,也将迎来更多的参赛选手,这个市场将变得更为火热。
让租购同权再少些门槛
就租房人口落户而言,如今规定相比几年前迈出一大步。过去多年,外来人口要想在城市落户,必须要有“合法稳定住所”——不仅要购买商品房,而且对购房面积有要求。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口自然无法在城市落户,这部分人口在子女入学等方面,待遇远不如买房人群。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和2017年。国办2016年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要求,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这让租房人群看到落户曙光。而广州2017年首提“租购同权”后,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租赁房屋纳入“合法稳定住所”。这意味着,租房人群也可以在城市落户,我国开始迈向“租购同权”时代。
不过从过去两年多实践看,一些城市给租房人口落户仍设不少“门槛”。比如有城市规定,租房人落户要有租房协议,或者在房管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证明以及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落户协议证明。这些规定有一定合理性,因为有租房协议等才能证明是“合法稳定住所”,但是,需要租赁登记备案证明,有的房东为了避税不愿办理。尤其需要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落户协议证明,对租房人来说有困难,因为部分房屋所有权人出于某些风险考虑,不愿意出具这样的证明。
再如,有的城市规定,租房人落户仅限鼓励落户和放开落户的区域,其他区域不适用租房落户政策。这虽然是基于人口密度等因素考虑,但由于城市允许租房人落户的区域不少在开发新区或者郊区,生活、交通等方面极不便利,所以很多租房人并不愿意在指定区域落户。
国家发改委提出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为租房人口在城市落户提供了较大的政策支持。同时要注意到,不排除某些城市对常住人口落户设各种“门槛”,例如规定租房人在拟落户地区缴纳个税、社保多少年才可以,或者要求常住人口具备某种学历、某种职称才能落户。
要提升户籍城镇化率助推经济增长,允许租房人口落户的同时,设置的“门槛”越少越好。因为限制越少,租房人群越容易落户,越有利于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反之,如果城市随意给租房人口落户设置条件,落户权益和落户目标都受影响。
像一些一线城市,由于常住人口与资源环境存在矛盾,适当设置一些“门槛”当能理解。但是,其他城市对租房人口落户随意设置的条件,应该尽快取消,以便缩小我国城镇化率与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让户籍制度改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引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