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恒大物业一下子没了134亿元

迈点网 · 陈圣 · 2022-03-23 16:02:54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现金奶牛”没奶了。

  物业,素有“现金奶牛”之称。如今,一家头部物企几乎被一下子“挤干了奶”。

  继前一日恒大系三家上市公司集体停牌之后,3月22日,恒大物业发布公告,公司大约134亿元的存款,为第三方提供的质押保证金,已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

  

图片


  对此,恒大物业将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及安排委聘专家对该质押保证进行调查。该股也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重组”猜想变成物业“暴雷”

  3月21日,当中国恒大、恒大物业、恒大汽车同时公告停牌时,业界还在纷纷猜测恒大重组是不是要开始了,没想到迎来的却是物业的“暴雷”。

  根据此前的财报数据显示,恒大物业2020年的净利润约26.47亿元,同比增长约184.5%,2018-2020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更高达232.8%;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9.34亿元,同比增长68.6%。

  “现金奶牛”的称谓毫不为过。截至2021年6月底恒大物业的银行存款和现金约为140.28亿元。

  此次受第三方连累,134亿元被银行强制执行,对恒大物业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无论这个第三方是关联方还是合作伙伴,只要出了问题,担保方的责任是跑不了的。

  一直以来的高杠杆经营盲目扩张之下,恒大的危机由来已久。

  恒大2008年在香港上市,但香港市场募集的资金远跟不上恒大扩张的步伐。2016年,恒大试图借壳深深房A股上市继续融资,与战略投资者签署了1300亿元的对赌协议。协议中进行了高额的业绩和净利润分派的承诺。

  然而也就是这一年开始,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态度前所未有的严厉,“房住不炒”就是在这一年提出的。在这一背景下,恒大借壳登陆A股的失败是必然的。

  2020年9月,市场中爆出恒大集团需偿还1300亿元负债,存在资金断裂风险的传闻。虽然随后恒大以债转股的形式涉险过关,但也在金融机构中失去了信用,埋下了隐患。

  再加上“三道红线”融资政策施加的又一道“紧箍咒”,恒大危机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加深并全面爆发。但同时,恒大还在不断释放正展开自救的信号,许家印宣布“保交楼”、“现楼销售”、“降规模”等战略。

  恒大物业也曾一度被摆上货架,差点被合生创展接盘,却在最终终止了交易,许老板给出的解释是不贱卖资产。

  恒大这半年里的每笔到期债务也都能堪堪到点还上,直到2021年12月3日,恒大公告首笔美元债违约。同日,广东省政府约谈许家印并派出工作组进驻恒大督促推进企业风险处置工作。

  这一年,恒大物业的股市表现也在恒大危机和地产行业下行的叠加影响之下一路暴跌,从千亿市值跌至如今只剩248.6亿港元。

  恒大集团最终会走向重组还是清算,尚未可知,原本还指望关键时刻物业板块能“奶”上一口,如今难了。

  又一次对物业“独立性”的考验

  除了前文中的公告之外,包括恒大物业在内的恒大系三家上市公司均宣布将暂缓披露2021年度业绩报告。

  

图片


  原因是由于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国恒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核数师于本年度增加了大量额外的审计程序,再加上新冠疫情的相关影响,根据公司目前掌握的资料,公司无法按期完成审计程序。

  物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地产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难以避免被关联方影响。

  去年,鑫苑服务因关联交易,搞不定核数师,成为第一支发不出年报的物企。虽然后来勉强交卷,但股票停牌到现在都快一年了,何时复牌犹未可知。

  今年2月18日,因审计费用未达成共识,荣万家发布公告建议更换核数师,其中也涉及到与关联交易有关的数据问题。马上3月底了,不知其年报能否准时发出。

  此前还有彩生活、世茂服务、佳兆业美好等诸多物企也都被关联方拖累。此次恒大物业将带来何种影响尚不确定,是否会成为对物业“独立性”的又一次伤害?

  不过从行业整体来说,越秀服务、远洋服务、招商积余、建业新生活、保利物业、新希望服务等诸多物企已经相继发布年报,可以看出物管行业仍是一个极速增长的行业,需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细化运营和服务。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