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既有秩序与模式被打破丨谈疫情之后酒店业如何运营新生

迈点网 · 沈然 · 2020-03-10 18:20:29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回顾疫情之下应对优秀的酒店,在经济重创的同时,技术、运营与产业都得到了重压下的“应急式”升级,化危机为良遇。

微信图片_20200310182359.jpg

  持续了一月有余的新冠疫情,民宿被剥去外壳遭到清算归零、单体酒店本就羸弱的储备难以续力、高体量酒店不堪空置的压力面临经济失守、冒然转型的独立酒店面临务工缺失与技术断层等等,酒店业发展的既有秩序被瓦解,既有的商业模式遭到质疑,住旅业迎来了十余年来最大的危机,行业寒冬的拉长,使住旅业的未来之路显得更为错综复杂。

  据统计,此次疫情波及面之广,程度之严重,仅春节期间,酒店营业收入的平均损失达67.81%,其中89.88%的酒店营业收入高于平均值,而有2.5%的酒店营业收入损失在了9成以上,重点疫情城市几乎停滞,对其中经济型酒店的冲击史无前例,其依仗的餐饮收入完全停摆。整个春节直接损失约为40.16万/间酒店。其困境主要集中在人工成本与税负、地租、管理费以及保险权益上。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每一次重大危机都可能诱发三种革命:技术、工具与产业升级。这次疫情危机爆发,一方面考验酒店行业者面对危机时的应激能力,另一方面也在考验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那些做好准备的人在这次危机中并没有受到很大的伤害,反倒成为了新的探索者,探索技术、工具与产业升级,使酒店在活下来的同时,走出全新的发展路径。

  对此,迈点记者发现,尽管各大酒店集团一再强调此次疫情使酒店业整体受灾严重,承受了几经断崖式的经济失守,但同时又表明这仍是一种机遇。2003年非典结束后,经济型酒店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扩张,而在这次疫情之下,催生出了协同创新下的“云技术”革新与“人本位”运营管理。两者已悄然占据了各大酒店疫情板块,疫情在做淘汰题的同时,也在做选择题。多数的酒店集团开始意识到,固有的市场框架已被打破,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时代呈不可避的趋势被扩入到酒店业态中,不思求变的下场就是归零的民宿。技术革新与人本救援正是疫情之下催生起的酒店业新型发展架构,而如何围绕着这两点进行实质性的运营,将是所有酒店人在此刻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对此,迈点网于近日向酒店业发出《拐点已至,酒店业何以窥见曙光》话题邀稿,得到了格林酒店集团、都市酒店集团、清沐旅行酒店集团以及岭南酒店集团各主理人的积极响应,并从中结合自身酒店集团概况,共同探究未来路上,酒店业该如何围绕未来新的架构进行发展与运营。

  云端科技革新丨危机下催生行业变革

  “无接触式”服务、共享云办公、共享零工之类的“战时特需”其实在疫情之前就已经被一些酒店集团提上了发展日程,而在疫情之下,亦是对此进行的加速发酵。

  在浙江省近日推出的针对餐饮业的12项帮扶政策中,也提到“鼓励传统餐饮企业与新零售企业开展灵活用工合作,稳定员工队伍。支持传统餐饮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辟线上消费市场 ’新蓝海‘。”

  都市集团总裁陈奕含表示,酒店作为新技术、新产品最重要的生活化场景体验载体,其所搭载的“多元性”需求,是市场必然、发展必然。

  科技的驱动与赋能作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疫情下加速发展的无接触式服务作为科技赋能的其中一环,其依托的是集团所搭建的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平的推动融合,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这也是疫情之下,拥有大数据自研平台的酒店集团可以做到实时响应与规避很大程度风险的原因。

  “线上运营将会逐渐扩大其在酒店实际营收中的比重,区域间的交流将更为突出。”岭南酒店集团副总裁束菊萍提到,疫情之下的科技投入在相应的效益转化上,将显得更为高效。云端科技加强了线上收益的补足,有助于帮助企业快速脱离短期困境,这也是酒店在面对疫情破际的难点下,较为直观且较为容易实现的法门。

  对此,我们不难发现,未来的线上模式将会朝着多元化数据整合平台发展,所谓数据整合平台,不再仅仅是针对酒店业的客房进行销售,而更为注重泛酒店业态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以及人际交互。

  而在这场疫情中,发挥优秀的企业往往拥有更高的先制能力,不光在疫情响应上,还体现在了疫情之后的发展预测、风险评估以及决策执行上。如锦江的全域化救援、君澜前瞻导向下的防疫标准百条守则、华住的全局智能化入住平台等。都是依托于早已成熟的大数据云端科技下的市场布局信息反馈,并以此制定出相应的救援方针与发展策略。

  据财经网显示,特殊时期,如京东、阿里、苏宁等各大企业纷纷推出“共享员工”计划,已成为疫情下缓解企业的员工成本压力主要方式之一,同时可以解决企业的劳动力紧缺问题。

  当“共享云办公”与“共享零工”终于普及轮转,进入了大众酒店企业日常信息交互的视野时,其现存的不完善性也暴露而出,社会舆论问题、安全问题、环境适应问题,以及既有共享经济模型下的中国式陷阱既存问题,使得现有的零工模式并不是真正符合酒店人的刚需,得弃之间,未及成熟,酒店业需要尝试探索更多的灵活用工机制,并完善灵活用工的行业制度与规范。而回到灵活用工在“脱战时期”的实际作用——让员工的收入更加多样化,仍将是诸此“云科技”首要的运作基准点。

  在余波未清的时间里,云端科技、自研发平台极大可能是一种持续贯穿酒店业未来整体的元件,在促使酒店业态呈现多样化竞争力,使得酒店业在疫情之后的变数波动中,得到更快的反馈与策略调整。在疫情之后的整体博弈中,得到最大的优势与主导。

  人本位运营管理丨灾后的制度坚守与要素追加

  当酒店借助了相应的云端技术达成了疫情下的路线归正之后,酒店业首要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疫情结束之后,酒店业首要的当务之急是消除公众对疫情的恐慌心理。”岭南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束菊萍提到,“人的当即反馈”将会是灾后人才运营制度重建的基准。同样对于酒店内部人才,采取因才设岗,探索机制的创新,需要更为强调构建学习型组织,以期使团队更具专项处理能力的。

  “疫情后,有序复工,保障员工及客人的安全和健康更为重要。”对此,格林集团表达了相似的看法,此次疫情期间“人本位”的酒店发挥亮眼,围绕着“人”做疫情后规划梳理的不在少数。

  对此,都市酒店集团总裁陈奕含表示,这场疫情对于酒店的发展是一次强大的冲击,但也是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契机。“在整个疫情过程中,我们始终在以多种形式加强企业以及员工自身的‘内功’。人本位的运营守则。”

  “对全国各地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子女,开放2020年旗下都市酒店集团100+招聘岗位,并提供优先面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的机会。”由此可见,人本位运营不仅仅只存在于在酒店人员内部运营管理上,还体现在了招聘制度的更新上。

  对于多数酒店集团,当务之急是做好各大系统的搭建和梳理,梳理适应现阶段形势下标准化系统的改造、培训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质检体系、文化体系等。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人本位”式的疫中运营所带来的启发。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酒店在宣传上做出了新的尝试,除了不同媒体营销网络的全面铺开,在具体执行上更加细致,在未来,酒店人都愿尝试与旅客建立一种更深入内心的联系。

  浅谈未来的发展与变奏

  疫情拐点浮现,离结束似乎就差了一个艳阳晴天,酒店业经历了一月有余的颓伤败势之后,我们似乎可以开始期待雪融的声音。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旅游业消费出现爆发性增长,经济型酒店全面分布抢占市场,迎来了一个超级反弹,此次疫情过后,酒店业又将拥有怎样的未来可能?

  清沐旅行酒店集团基于“暑假旅游经济有可能会消失或减弱”这一客观问题分析出,报复性反弹有可能会借着某一个特定节假日的出现而出现。“最快会在5月1日出现,晚些有可能到10月1日国庆节。”抢营收、抢利润、保成本,适量扩张,似乎会是接下来半年清沐旅行酒店集团的运营主旋律。

  格林酒店集团认为,经济受损严重下的酒店市场消费能力会受到一个较长周期的影响,随之影响的是企业差旅和游客出行的预算,因此相对于高奢酒店,中高端酒店更能满足助力市场的消费需求。

  同样,也有人基于2003年非典与过往的短假期暴增式消费事实,推断6月份以后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酒店交投及运营表现将在下半年复苏。都市酒店集团总裁陈奕含就表示,酒店业将在2020年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体验内容丰富、适合家庭度假的中档酒店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2020年伊始,酒店业迎来史上最强挑战,但也正如那句话,危机中绽放着最大的希望。劫后余生之际,回顾疫情之下应对优秀的酒店,在经济重创的同时,技术、运营与产业都得到了重压下的“应急式”升级,化危机为良遇。

2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