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客人做PPT、摆烧烤摊、短视频…酒店的自救之路走偏了吗?【MBI行业观察①】
酒店行业没有等到反弹,倒是自己开始了“报复性”自救。
疫情后,几乎所有酒店品牌都恨不得将“自救”两个字写在面门上,动作快的,早早抓住了预售、直播的风口,没来得及赶上的,也在加快布局,一时之间,说是酒店“报复性自救”也并不为过。
“自救”主旋律下的酒店
一季度,锦江酒店、首旅酒店、岭南控股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行业遭遇重创。借鉴2003年“非典”前后的数据来看,酒店行业是重大卫生突发事件后复苏最明显的行业,但亦是修复周期最长的行业。相关分析则认为,行业整体恢复“元气”,恐要待至今年年底。
而在这漫长的恢复期,酒店再也无法像过去几年那样对客人迎来送往,相反,急剧减少的客流,使得本就竞争激烈的酒店,加速进入“白热化”。
自救成为了这一整年的主旋律,而酒店方也确实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救方式。
如果说2019年是直播元年,人们对于直播的概念也仅仅停留在“薇娅、李佳琦、卖货”这些简单概念上,2020年的黑天鹅影响下,直播搭配预售,为酒店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在这一场促销狂欢中,酒店品牌得到了曝光率,也在某一种程度上预约了未来的客流。
也有不少盯上短视频的酒店品牌,试图借用短视频庞大的用户基础,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此外,一直被酒店所“觊觎”的外卖业务,也无意中找到了出口。5月中旬,万豪携手饿了么上线酒店餐厅外卖服务,自称做足了市场调研工作,精心设计各种菜式,以更亲民的价格、更便捷的服务,让宾客品尝到实惠的星级品质美食。除此外,希尔顿、香格里拉也纷纷上线外卖平台。
除了营销手段外,对组织架构的整合,或许也是不少酒店集团的自救方式之一。
5月12日,万豪国际集团表示Dave Grissen将不再领导美洲地区业务,并整合集团全球酒店住宿业务。Liam Brown将担任北美地区集团总裁;而施康瑞(Craig S. Smith)将担任国际地区集团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负责万豪除北美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业务,亚太地区归其管辖。
同一周,华住集团季琦董事长兼CEO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将对集团组织架构做进一步调整,即设立华住集团和华住中国两个管理架构,同时,任命金辉为集团总裁兼中国CEO,刘欣欣为首席数字官,郑洁为首席战略官,叶菲任投资副总裁。业内认为,这是华住进行国际化探索的前兆。
5月18日,温德姆酒店集团在决定对集团进行架构重组后,宣布任命黄俊安先生担任亚太区新总裁一职,并于6月1日正式到岗。同时,大中华区和东南亚环太平洋地区将合并成为亚太区,以最大限度发挥竞争优势。
对于这些已经发展到头部的酒店集团来说,这既是降本,也是酒店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宏观架构与营销之外,一些酒店还采取了一些“不一般”的自救措施,譬如喜来登酒店与专业的幻灯片设计公司24slides合作,推出了对用户PPT的优化服务。根据喜来登的服务通告,该项服务收费为7美元/页,是已经针对酒店用户打6折的优惠价格。
“报复性自救”效果几何
在疫情初期,我们一直在讨论“报复性反弹”,事实证明,这一次的与SARS确实不一样,酒店行业并没有等到反弹,倒是自己开始了“报复性”自救。
正如前文所说,无论是常规的做直播预售还是调整架构,还是不常规的送外卖、做PPT,摆烧烤摊,“自救”已经如同一阵风席卷了整个酒店行业,当别人都在尝试自救的时候,就很少有品牌能心安理得地独善其身。
这一点并不奇怪,越是危险,越是蕴含无限机遇,正如很多业内专家所说,经此一役,酒店业再也回不去了,新的业态与经营方式正在悄然诞生,酒店业不仅要面对不同消费者的胃口,甚至会面对不同的世界秩序。酒店积极投身自救,救的不仅是当下,更是未来。
然而,问题是,这些“报复性自救”的措施,究竟有无效果?这一点,需因品牌而异。
对于一些知名酒店品牌来说,有更多的尝试机会。
譬如在此次发布PPT服务前,喜来登早已做出了多项尝试,除了外卖服务,武汉汉口泛海喜来登在酒店门口以“大排档”形式售卖与市场价接近的平价烧烤与海鲜等。
对此,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从各项自救方式到推出幻灯片优化服务,代表喜来登在以客户为中心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这有利于客户对品牌的好感,尽管可能不会很快看到短期效果,但它是一种新的尝试。
此外,知名酒店品牌自带流量与资源,在与OTA的各项活动谈判上也不落下风,自然能获得更多的曝光于客流。
对比起来,那些本就不知名的酒店,在自救行动中本就落在下风,譬如一些单体酒店、民宿业主,他们同样打折、甚至卖土特产,但即使是各种自救,也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
在“报复性自救”的浪潮下,很多酒店的自救路子,开始越走越偏。
酒店怎么就走偏了
“自救”是所有酒店的本能,这一点无可指摘,唯一的问题在于,有的酒店有走偏的资本,可以“花式自救”,有的却没有,反而变成了“为自救而自救”。
① 跟风自救
不可否认的是,整个酒店业在2020年都会过的很艰难,自救也是必然,但自救也需要“因地制宜”。
譬如知名酒店集团,本就与OTA关系密切,自然可以合作直播预售;譬如全服务酒店,本就有餐饮服务,做外卖无非是将堂食业务扩展到外送业务;譬如前文提到的喜来登的PPT业务,酒店本身的客群是商务旅客为主,那么这一项业务的推出倒也并不突兀……
然而,如果是没有相关业务背景的酒店,盲目地打折、推业务,反而适得其反,不如一些民宿,借用当地特产,利用私域流量小赚一笔。
② 缺乏前期布局
很多酒店的自救之路之所以顺利,是因为很多业务,他们早已在暗中已有布局。譬如不少知名酒店品牌,在去年甚至前年的双11,就已经尝试了预售、直播,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既有用户基础,又有经验。
而对于那些疫情中才开始接触这些业务的酒店来说,还要额外投入资金人力,反而得不偿失。
对于知名的酒店品牌来说,跟着原有布局走,特殊时期也不怕尝试,但对于普通酒店来说,疫情下的生存与远见,显得尤为重要。6月23日的《2019—2020中国旅游住宿业MBI颁奖盛典暨高峰论坛》中,或许能一窥方向。


3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