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主题演讲实录|李维刚:理解酒店智能化-从产品到服务
让我们跟随李维刚先生,一起去了解真正的酒店智能化是什么?
在2021迈点数智酒店高峰论坛上,未来居CEO李维刚先生发表了《理解酒店智能化》的主题演讲,现在让我们跟随李维刚先生,一起去了解真正的酒店智能化是什么?
图 | 未来居CEO 李维刚
以下为李维刚演讲原文整理:
关于酒店智能化,经常听到三个问题,大概可以称得上灵魂三问:
能帮我赚钱吗?能帮我提高效率吗?能帮我省钱吗?
而在这三个问题之前,还有一个更底层的问题:酒店智能化到底是什么?
酒店智能化是部署在酒店场景的一批智能硬件?是具有人工智能属性的一个空间?是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上这些说法,只是众多定义角度的一种,本文从用户视角,将酒店智能化定义为一种酒店生活空间的升级。
酒店场景升级方向众多,可大致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基础产品和硬件设施的升级;
第二类,设计风格和主题的升级;
第三类,服务升级。
而酒店智能化相当于为酒店空间植入了神经系统,利用各类传感设备增加了感知能力,利用物联网通讯技术建立了连接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强化了服务决策能力,集成了基础设施、设计风格以及按需联动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升级,是智能和感知以及服务的关系。
本质上,要先有感知,才能提供服务。
比如,客人到了酒店门口,服务员看到客人左手拿着箱子,右手拿着手机,开门不便,赶紧帮客人打开门。这个服务过程包括:客人有开门的需求,服务员感知到这个需求,然后服务员提供服务;这个过程有三个细化节点,分别是需求、感知和服务。
酒店智能化可以大大提升从需求到感知、从感知到提供服务的效率,对比人工感知需求、人工提供服务的效率,智能设备和数字化系统工具,显而易见,后者更稳定、更可控。
根据需求、感知、服务的三段结构,可以很容易推导出,智能体验的精髓,在于按需联动,而服务的本质,就是高效率的按需联动。
至此,可回答三问中『智能化能提高效率吗?』这个问题了,答案是肯定的。
在酒店空间里,有很多服务触点和客人发生关联。智能化尝试在每个服务触点,都有机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融入需求、感知和服务的结构。
比如:签到、首次开门、客需客诉、设备控制、保洁、公区洗衣、运营维保等等。
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通过智能设备的感知能力,可以判断房间内是否有人,当判断为房间内无人时,可以适当关闭空调等电器,可节约电费开支。
再举个例子,当一位客人连续两次住了某个酒店,向前台提出了需要两包茶的需求,那么智能化系统,可以感知记录到用户的需求,当客人再次入住酒店的时候,服务人员可提前多备两包茶叶在房间,客人首次进入房间时,通过智能音箱,温馨提醒客人,酒店为您特意多备了两包茶叶,供您享用。
这类个性化的需求,随着酒店的运营和数据的积累,会不断的迭代学习进化,对用户画像的描述也会越来越精确。
当然,通过数据化,更多维度的数据收集,酒店可将数据反向应用到更多服务触点上,形成更多的服务闭环,发挥智能化的价值。
在维持运营成本不增加,甚至更省成本的前提下,给客人的体验却是超出预期的,回头客和铁杆用户,就通过这样点滴的服务逐渐养成。
现在回头看三问里另两个问题『能帮我赚钱吗?』『能帮我省钱吗?』,答案显然也是肯定的。
简单总结下,以服务的角度,理解酒店智能化,会更容易理解其本质,从交付前的智能化落地服务,到交付后的酒店终端顾客的智能体验,以及酒店运营方的智能管理服务,无不如此。
基于以上认识,可针对性的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智能化没有普及?
大部分原因是,基础智能产品不够稳定,导致感知错误,或者感知失调,进而导致服务效率低下,用户服务品质不稳定,当然也和技术大环境有关系。
第二,为什么无线产品覆盖率这么低?或者说,当前阶段为什么落地占比较高的还是有线智能化方案?
最核心的原因,无线方案提供的服务的升级,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在营酒店的升级改造需求,同时无线方案的稳定性不足,导致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较低,反而增加售后成本。
未来居新推出的无线产品,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上,做出了特别的追求,可以解决无线产品因稳定性不足而覆盖率低的问题。
针对在营酒店的升级改造需求,未来居最新发布了一整套基于蓝牙Mesh的无线智能方案,通过自研酒店场景的核心软硬件,链接小米AIoT的海量智能生态,融入酒店服务的每个触点,最终服务酒店场景的智能化升级。
公司介绍:南京遍宇未来居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未来居,是专注于企业级智能化服务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未来居主要硬件产品为智能客控系列,如智能面板、智能网关、智能窗帘电机、智能灯带、智能门锁等设备,深入挖掘酒店、公寓、地产等行业需求,结合小米AIoT平台海量智能设备,为行业提供包括软硬件定制、智能设计、调试部署、运营管理等一站式的智能服务,帮助行业落地智能语音控制、机器人联动、高效数据运营等全场景的智能体验,用数据智能让生活空间更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