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饭店——历史回望(上)

锦江都城酒店 · 2021-09-30 17:46:2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南京饭店,历经时代洗礼,见证时代变迁。

历史回望

南京饭店

历经时代洗礼,见证时代变迁

  (一)建筑可阅读

  时光穿梭,历经 90年的光阴,上海许多老字号或者换了店址、或者换了招牌,但南京饭店至今保留着原名、原址。从声名远扬的南京东路步行街转一个弯,就能找到它——山西南路(原山西路)200号。

图片
从山西路南望天津路口的南京饭店大楼(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图片

1947年历史地图(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南京饭店1931年建成,1932年开业,经营项目涉及餐饮、旅馆、说书场、浴室等,其建筑由杨锡镠设计。

图片

南京饭店开业广告(以上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说起在上海留下重要影响的近代建筑大师,许多人都会想到匈牙利籍大师邬达克、哈沙德等,以及公和洋行、德和洋行等洋人开的建筑事务所。这是对历史的误读,其实,除了他们,本土培养的建筑大师也在近代上海留下了很多出色的作品,占据半壁江山,有着话语权。他们不仅把外国建筑思潮带进中国,还探索民族风格——这股风潮在建筑设计界曾被誉为中国的 “文艺复兴”。

  据统计,仅1930年至1939年,上海100项大型建筑中,由外国建筑师设计的占43项,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的则超过了43项。上海经典老建筑彰显着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高超水平,每一位近代上海建筑师都是一部建筑史书,他们的名字也熠熠生辉!

  这其中,就有杨锡镠!在中国本土培养的建筑师中,杨锡镠称得上是佼佼者。杨锡镠,字右辛,出生在江苏吴县的书香世家,其父亲是末代举人、著名的国学大师杨敦颐,曾在镇江做学政,辞官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潜心国学和文字学研究,参与《辞海》编纂,并开设私塾。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杨锡镠自小就在自家私塾接受扎实的国学教育。

图片

南京饭店设计师 杨锡镠(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1922年,杨锡镠从上海南洋公学土木工程科毕业(现交通大学),以工程师身份在上海东南建筑公司任职。1924~1929年在校友黄元吉创办的凯泰建筑公司任建筑师,在此期间签订了中国第一份中文版建筑设计合同。

  1930年在上海创办了个人的杨锡镠建筑师事务所,并任中国建筑师学会书记,其作品风格涵盖面广,从中国古典复兴到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在第1卷1–4期上连载了杨锡镠设计业务中的“建筑合同”等多份文件,杨锡镠刊登了事务所 “山西路南京饭店”的工程说明书,包括了基础、结构、木装、粉刷、五金以及沟渠和施工等9个章节内容。

图片

南京饭店正门(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南京饭店,就是杨锡镠打响品牌的得意之作。饭店建成后,让杨锡镠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声名鹊起,为他迎来了下一个重要的项目——享有“东方第一乐府”美誉的上海百乐门舞厅,更让他成为上海本地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中国近代建筑师。其代表作还有鸿德堂、上海第一特区法院、国立上海商学院等、上海中法报台、大都会花园餐厅。

图片

百乐门大饭店舞厅(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杨锡镠设计的南京饭店为纯西式建筑,由新金记祥号承建,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为满足饭店功能需求而布局,建筑沿着临街面而起,至5层后逐层向后推缩。其外立面简洁,杨锡镠运用了熟悉的装饰性手法,利用北部、中部和南部的竖向垂直墙板与阳台来分割立面的比率与韵律。

  西立面最大特色就是这四、五两层有呈钝角的外凸阳台,上有装饰派铸铁栏杆,水平连续一致,富有韵律感,立面上的细部装饰图案呈几何化,同时利用材料的不同来强调材质的对比效果。此外,北立面及转角处理与其他处立面相同,亦为较有特色的装饰艺术派风格。

图片

南京饭店6楼和7楼装饰艺术风格的外立面(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南京饭店落成时共七层,二,三层设有南京川菜社,南京西菜社(后改为粤菜社),弹子房;客房共有大小房屋一百四十余间,浴室分淋浴、瓷盆二种,每间房间装置无线电收音机,另专设数间全部陈设红木家具房间。作为为数不多的一家为过往客商提供公寓住宅的综合性大型饭店,以其内部精美的布置和华丽的陈设享誉上海。

南京西菜社(后改为南京粤菜社)广告(以上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至今,南京饭店还保留着当时开张时,由珠玉商号老板伍仲南、马谋忠等各界人士赠送的铜板画。

图片

(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南京饭店作为上海滩历史建筑,2005年10月31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4日,被评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廖式海派川菜

  明弘《尊前琐述》(1925)文中提到:“廖厨由式式(轩)而都益(处 ),於今不废”。此廖厨即1925年被公推为上海菜馆同业公会会长的廖海澄,设在南京饭店二楼的南京川菜社,就是由他执掌的。

  王雪老是海派川菜的祖师爷,经雪老培养的大厨,最有名的便有廖厨、王厨和向厨等三人。廖厨不仅厨艺高明,也擅长人际沟通,懂得经营之道。据廖厨本人说:“鄙人自民元開設都益處川菜館以來。純用蜀中風味。深受各界人士贊許。營業頗爲發達。到民十七。鄙人因病。始將業務出盤”。1928年廖厨因病歇业。

  1932年廖厨再度复出,承办南京饭店(山西路200号)二楼南京川菜社。

图片

南京川菜社广告(图片来源于锦江都城酒店

  廖海澄大厨承包饭店时,曾向南京饭店交纳了押金5000元,饭店交给廖厨餐具炊具各种设备,价值14332元余。廖于1935年5月16日去世,他的继承人将饭店维持到次年底,终止合约清点财产时,缺少餐具等物,价值5408元余,饭店除扣除押金外,因未能收回押金凭据,还特意登报声明。我们今天可从这则声明,可得知当年开一家较高档的饭店,置办餐具桌椅等一应物品所需资金。

  廖厨生前帮助打理生意的只有一个本家侄子、廖海澄的嫡系传人,洁而精川菜馆大厨吕正坤。吕厨十四岁就跟师傅学厨艺,刘海粟、程十发、丁是娥、袁雪芬、赵丹、白杨都是他的座上客,国共和谈周恩来在上海请客,就是由洁而精送菜到周公馆,许多年后周恩来还记得他家的干煸牛肉丝。

  我们以历史为线索,同您一起回望南京饭店过去的故事。下一期,将会为您讲述 女说书唯一场所——南京书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会址以及新生!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