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饭店——历史回望(中)
南京书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会址以及新生!
(三)
男女平等,老上海滩女说书
唯一场所—— 南京书场
上海地方志中刊载:“南京书场,位于山西路,系南京饭店附设书场。楼下大厅有独脚戏演出,1936年在二楼辟书场,为普裕社主要演出阵地。后因业务兴旺迁至底层,设长排靠椅等共200座,书台底幕上悬有刘海戏金蟾图案,夏置电扇,冬有水汀。听众多店主、店员、公司职员,女听客多,又偏喜听弹词,称为“花式场子”,不少女演员在此崭露头角,如徐雪月、汪梅韵、顾竹君、醉疑仙等;节日排演书戏,如1941年春节演出《三笑》,轰动一时。民国37年停业。”
1935年3月16日,以男女档为特色的“普裕社”正式成立!普裕社的成立,打破了当时光裕社在苏州一统天下的局面,重新划分了评弹界的演出市场,使评弹界出现了光裕社、润余社、普裕社这三大评弹社团。更重要的是,普裕社以男女平等为号召,挑战了当时男性在评弹职业中的权威,社员不分性别,不得有性别歧视,从而改变了苏州评弹传统的表演形式,使评弹表演艺术更趋多样化,对苏州弹词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评弹名家徐雪月曾在自述中提到,她本是苏州城里一家小杂货店店主的女儿,本名程观蠡,后师从徐雪行得艺名。在外埠码头唱了三年后,始来上海闯荡,但“那时女说书不多,上海的大书场都给男说书的光裕社占了,女说书的普裕社只有一个场子,就是现在南京饭店的南京书场。”
在1938年4月4日的《文汇报》上,的确还能找到设立于南京饭店的南京书场演出预告:“山西路南京饭店南京书场,于今明两天,日夜两场,商请两女弹词家弹唱开篇名作家倪高风先生精心得意杰作,对唱开篇“文姬归汉”(今夜明日唱)、“新黛玉焚稿”(今日明夜唱),五音联弹,有唱有白,每阕可唱一小时之久……”
当时有报载书场听客的评价:“在南京路山西路南京饭店里,附设着一个书场,这书场是属于新式书场,也是普裕社女说书的惟一的大本营,仅有的地盘。票价日场一角陆分,夜场相同,票价较任何书场为贵,座位都还能过得过去。卖票子的那位赵先生,年少英俊,办事认真,说几句山东上海话,倒也好听。南京书场的场子实在太小了,客满亦只有一百多客。”今天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南京书场要迁至底层的火爆程度。
在1939年12月16日星期六的南京书场演出广告中,我们看到了王宝庆的名字,日场演出的是弹词《顾鼎臣》,夜场是《狸猫换太子》。
王宝庆先生是“苏州文书”(也是“苏州文戏”)的创始人,可以说王宝庆的一生就是一部“苏州文书”史,曾经兴盛一时。
南京书场的演出预告
在消费的刺激之下,书场的装修程度、硬件设施也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当时上海最著名之一的东方书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报载:“旅舍而附设书场,要以东方为嚆矢。继之有大中、中南、大中华、南京、新旅社等,亦相继仿效,竞设书场。时至今日,除了南京为独家普裕社男女档说书,情形稍有特殊外,余者或以营业不振,或以已改营别种游艺,都将书场先后停止了,惟此东方则巍然而独存。”
(四)
中国记者节的来历
老上海滩最有影响的报馆都设在望平街(今山东路)附近,望平街被称为“报馆街”。南京饭店与报馆街非常近,自然成了上海记者们、文人雅士、名流墨客青睐的聚会场所。
在巴金的《生平活动事略》里就有着这样的记录:1934年10月6日晚,巴金在赴日前夕,由《文学》社友人在南京饭店设宴为巴金饯行,鲁迅亦参加。1935年8月,巴金带着在日创作的短篇小说回到上海,担任了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9月15日,由巴金等人做东,又在南京饭店设宴,请鲁迅一家、茅盾等聚餐,商谈有关《译文丛书》等大型丛书出版事宜。
然而,1937年,炮声响起来了。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
许多青年记者立即奔赴华北和西北战场,采访战时新闻。11月8日晚,在周恩来关心指导下,《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和新闻界15名年青年同仁,从各方汇聚到南京饭店2楼餐厅,代表24名发起人,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这就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当时参加会议的15人中有9人是中共地下党员,24位发起人中,中共产党员13人。
这件大事直接成为中国记者节的由来。2000年8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青记”成立日11月8日被确定为“中国记者节”庆祝日。
2010年3月11日,南京饭店被确定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会址”。
2017年11月8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锦江国际集团等共同建设,“青记”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成为了上海红色景点之一,她以形象化的史料实物,弘扬着“青记”爱国进步、责任担当的精神。
2019年,上海市记协委托南京饭店负责“青记”纪念馆对外免费开放的接待和日常管理。开放时间为每周三天(周一、周二、周四),每天上午9:00-11:00,下午2:00-4:00,国定假日除外。预约电话:021‐63335997
纪念馆内的这面照片墙是“青记”24位发起人的照片,有6位同志的照片未找到,只能用他们的代表作来代替。他们当时平均年龄28岁,和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一样,非常年轻,都是热血青年。他们每个人,都有波澜壮阔的传奇。
纪念馆内的这本小册子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青记”成立后印发的手册,内有“协会简章”、“成立会记”、“一年工作纲领”等资料。小册子由“青记”发起人之一陆诒保存下来,内有他的批注。据了解,陆诒当年带着这本小册子翻山越岭,经历抗战主要战场,历尽艰辛留存至今。
纪念馆内的收音机里面,播放的是《青年记者之歌》,由当年“青记”吕梁山区分会的记者诗人磊生作词,布鸣配曲。由如今上海市记协女记者合唱团翻唱。歌词歌曲中蕴含的战斗力量 ……
下面是纪念馆部分展板:
在纪念馆压轴位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对记协工作、对新闻记者提出的重要要求。
作为中国记协的前身,“青记”的“爱国、进步、责任、担当”精神薪火相传,彪炳史册,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
感谢您持续的关注,南京饭店历经90年风雨,她身上的一丝一毫刻画出历史的年轮,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 解放与新貌、改革与奋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