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el&Shop Plus上海国际酒店及商业空间博览会(南京)精彩展商专访系列之空间印象

博华展 · 2022-09-08 09:02:37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受访品牌:空间印象

1您认为商业地产空间设计这个行业的发展状态是怎么样的?

商业地产空间设计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非常之初级的,商业空间从街边铺到大卖场时代没有什么设计可言。到购物中心时代,万象城的开业,成为行业标准,17年中国复制了大大小小更低配更高配的同类项目七千多个!以惊人速度完成了从无到有,从零到1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伟大,中国速度。但现在,这类设计在行业中已经被叫做标准化设计,而整个行业都在提出非标设计的概念。

但温水煮青蛙的日子过了十几年,造就了整个行业不需要思考,把做过的事情再做百八十遍就可以了的惰性局面,创新是非常艰巨的。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因为同质化这么严重,所以新出现的商业项目完全可以凭借差异化设计就建立新类别,成为所谓的网红项目。

商业空间设计这个行业,与其它建筑和室内设计行业不同,是个一有三无的行业,一有是有标准(传统滥大街的购物中心); 三无一是无明星(你知道哪个MALL 是哪个人设计的吗?)、无范例(新开的项目复制与抄袭现有项目等于自杀)、无我(商业不要你设计师甚至开发商、投资人喜欢,只要你的消费者喜欢!所以你想做商业设计必须做到无我,而设计师是多么自我的一个群体,这是非常困难的!),一切要以项目是否可以成功做为检验。有时设计是非常好的,开业也非常火,但开发商借势把项目卖了,好好的项目就成了烂摊子。

所以 我们就处在这个样一个风口浪尖的行业,非常困难,但非常有趣!

2目前相对来说,你们公司有哪些优势?

我们这个团队有着非常不同的基因,是完全有别于传统设计院的一群另类设计者。17年前我们第一次拿到一个项目时,客户问我们的不是打算怎么设计,而是打算在这个地方做什么内容?那时候我们并不认为他应该去请个策划公司来做这个工作,而是撸起袖子进行市场调研及现场踏勘,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定量研究,几乎是凭直觉给出了项目定位,由定位顺势而为进行设计空间、动线、建筑、景观、室内,同时也给了项目案名、导视,那个时候只要有活干,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也不管什么工作范围,只要是项目的事儿都是我们的事儿,我们都管。这样几年几个案子下来,竟然就形成了团队的作业流程和出品标准,当公司从几个人变成几十上百人时,我们还是这样工作的,否则设计师不知为何而设计,设计什么样子什么调性的空间,这样,不知不觉走过十几年时间。这期间我们动笔之前总是先考察一个城市有什么没什么,然后再为项目另辟蹊径,所以我们一直致力于商业文旅化、文旅商业化设计,形成了跨界联合体团队,多专业服务于同一个项目,为建立新类别商业、盘活存量商业、创建主题型商业、体验式商业、互动式商业、文化型商业、轻旅游微度假式商业及综合体等不同类型项目提供策划与空间一体化设计的全程服务,确保一次做全,一次做对,不返工就是最大的效率。

3. 此次刘董带来了《商业景区化,文旅化趋势下,商业空间设计何去何从》的话题,最主要的是希望带给这个行业什么样的思考?

疫情前,咱们中国人是出国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我们要想想我们出国其实是去看什么?没有哪个人跑到日本是专门去玩迪士尼的对吧,我们不过是去看他们的街景,去看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商业,这给我们什么思考呢?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商业就应该是景点,就应该是旅游目的地!1988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精准预言了互联网、AI,同时也预言了人们要到街上去度假。什么样的“街”才能让人离开沙发放下手机来度假呢?只要把这一点想透了,就能明白商业景区化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尤其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远游的不确定性增加,航空的客流下降四成,所以商场成为家门口的轻旅游,这一点毋庸置疑。

4 空间印象在这块是否有成功的示范案例可以分享呢?

这一次我们带来了八种不同风格的商业文旅化景区化的项目与大家分享。

5. 贵公司是如何始终保持创新想法,有什么诀窍?

第一、始终在路上,始终在思考,在观察,在参与,疫情前我们团队中层以上的全球考察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疫情的这三年才停下脚步,但国内的任何一个特色项目开业我们也都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我们始终相信眼高不一定手高,但眼低手肯定高不了。

第二、我们一直是团队做业,一个项目几十人同时一拥而上是常态,策略、品牌、建筑、室内、平面设计一体化作业,一起现场勘察、市场调研、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创作,专业互补但是也专业互动,所以我们做出来的项目总是那么活色生香,让人神往。

6. 目前我们可以为商业综合体,文旅地产项目提供的服务类目有哪些?在我国, 三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有七千个,几乎每一个都面临局部改造或者全面提升,我们的服务范围:1. 有街有MALL (商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2. 商场MALL (购物中心、商场、百货、文创MALL、社区商业&睦邻中心)3. 商业街 (主题商业街、文创街区、商业街、步行街)4. 文旅商 (城市文旅、乐园式商业、体验式商业)5. 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观光工厂、展览展示空间、办公空间、公共服务空间)6. 三旧改造 (旧厂房改造、旧街区改造、旧楼改造)7. 零售及连锁终端 (零售商业、连锁终端、餐饮空间、休闲会所、酒店空间)

7.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空间印象始终强调自己是一家策略型一体化商业设计机构,这个怎么去理解呢?

中国大部分商业项目开业前,品牌地产商会请五大行做策划、连锁开发商会直接复制,一些地方开发商完全茫然,直接找设计公司开干,我们既会为品牌地产商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设计差异化内容,也会为地方开发商的项目进行整体定位研究,基于此策略的基础上再展开空间一体化设计,可以这样说,空间印象的设计师们, 必须知道为何人为何业态为何营运方式而设计。所以我们常常说在空间印象,与商业有关的所有事都是一件事,所有人做所有事。这就是策略型设计机构的魔力,我们非要深究到谁会来,来做什么,买什么吃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来了再来,还要发朋友圈帮你传播,然后再开始动手设计。

8. 在面对消费需求升级的局面,如何与业内品牌形成差异化?

中国的设计公司本来就只有两种,一种是做传统万达模式标准化设计的,一种是我们这种被业内称为非标设计的。国内几百家商业空间设计公司,绝大多数是做标准化设计的,确实是因为需求大、复制快,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都很低,所以大家很自然地聚集在标准化设计的赛道里。据我们所知做商业空间非标设计的公司不到五家,大部分公司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而空间印象这样在上海、广东两地拥有上百人团队的非标型设计公司确实少之又少,我们视线所及应该是唯一一家,如您所说,随着消费升级、场景升级的需求,非标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刚需,谁也不敢共几个亿再建一个市场上已经有七千个的项目。时至今日,事实证明我们虽然走上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公司已经越来越被传统商业地产投资人及运营商关注,大部分也与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商业空间设计周期非常长,一个项目从设计到落地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所以中国未来两到三后的项目都在设计公司的电脑里,因为保密的原因, 我们也不能公示,只能面对面交流的时候看一下。这也是此次我们来这里交流的意义。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