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酒店人的思考
如今,行业的发展要点已经被做投资的外行人所洞悉,那么作为我们这些长期从事这份事业的职业经理人,又应该有怎样的改变面对当今热火朝天的酒店发展新纪元呢?
在深航酒管这几年的项目管理中,在最初的一二年里 ,仅有不到五成的业主是在酒店建筑设计规划时就考虑到酒管公司的重要性;可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90%的项目在土地平整时就邀请管理公司介入,这说明中国酒店业的未来从硬件的合理性、投资回报率、建筑功能实用性将会有很大的改良和提高,这种现象将进一步延展到县级市的酒店,用不了两年时间,大家再下榻小城市的新酒店都可以感受到一流酒店的规范设计,如赣州南康、广西金秀、福建安溪;以上项目的业主大都是地产行业的精英也是我们长期的合作伙伴,他们都在土地规划时就考虑到美观、实用、节能、个性等要素的重要;那么在2012、2013年这些酒店落成时,相信大家会对这些酒店的专业性刮目相看,他们也必然会赢得市场的先机,在未来运营当中,更能有过人的表现。特别是他们在定位上,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正如城市经典商旅酒店才是中国新兴城市崛起中最迫切需要的酒店。它旨在为城市商旅客人提供舒适的睡眠、淋浴、安全的三方面服务,而淡化了游泳池、豪华SPA等客人需求率相对较低的高能耗服务,在确保核心服务的同时大幅降低酒店运营成本。同时,经典商旅酒店往往具有更加鲜明的主题设计风格,能够吸引精英商旅客人成为经常光顾的会员。像这样的精准定位体现在项目上,那么所有的投资都会被用在刀刃上,能带来最好的经营回报。
如今,行业的发展要点已经被做投资的外行人所洞悉,那么作为我们这些长期从事这份事业的职业经理人,又应该有怎样的改变面对当今热火朝天的酒店发展新纪元呢?
我们不否认外国人的管理水平和特色服务的意识,但在酒店业发展的二十年(从广州中国大酒店酒1984年成立算起),国人的酒店管理水平早已被世界所认同,,北京建国饭店创造了经营22年收回26个建国饭店的奇迹般经营效益,就连深圳的阳光酒店、新都酒店这几个老一代产业至今早就成几倍的回收当年的总投资。服务业并不是科技行业,没有深奥的哲理,难的是坚决的执行力。刘德华每天都说“今时今日咁既服务态度未够噶!” 。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67年—79年这代从少年时期就跟着香港师傅成长的职业经理人都有着这样的特点:文化水平普通,只有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大多数人墨守成规,没有创新和思考,很多人还沉醉在80年底末90年底初期“红裤仔”(对经验老道的酒店人美称)的骄傲里,反而不如一些半路出家或者没有酒店经验的新人;如今的酒店迅猛扩展,这五年内全国投建的酒店的总数超过过去二十年内酒店数量,于是,这样的行业态势给与我们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的80后的职业经理人享受着这样的平台:他们不需要有深厚的基层磨练,往往被不断的挖角,在屡次的转场(换单位)的过程中得到迅速的提拔。2003年前的酒店业,我们升个领班没有三年不行 ,领班升格主管没有三年不行,主管升副经理没有四年不行。在急剧扩张而出现酒店人才缺口的今天,这样的磨练早就不能让人忍受。我的老同事2008年在珠海某五星酒店做PA主管,2010年已在潮州某酒店做了AGM了(当然不排除他个人能力超群),真是惊人啊!而就是这样的速度,可能也跟不上酒店建设的速度,我在深航的两年时间里,房开商和政府合作促使酒店业的蓬勃发展,我亲眼目睹在内地开业建设的酒店全都在四星(最低标准)、五星标准以上,仅仅鄂尔多斯市在开业的五星标准酒店有5 家,在建五星超过30家,如此大体量的建设为我们的职业经理人职业发展贡献不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头衔上都带“总”了,好像不带“总”就显示不出高水平,能力强,这倒不是个人出位,是市场实在缺人,不得不提高了虚名。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服务行业并不是一个需要高智商的行业,我们很多的前辈在江湖上打拼了几十年,有的还在做部门负责人,但大多数已经GM了很久(比较沉稳的人)。深航酒管总经理黄俭先生倡导“我们不能只埋头从事事务性的工作,而是在职业生涯中,要总结最后我们在这个行业里推动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大家都要常思考、常反省。”可现实是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里,并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产品和营销的革新;我们一直在关注自己酒店的住房率和客人满意度,关心我们的成本比例是否比上月、上季有所提高或下降,却很少关注这个行业上的动态、发展趋势,很少关注未来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关键技术指标,很少关注我们可以用什么提升职业素质,反而是非职业但以酒店为事业的一些人在思考产品的转型和新的销售手法;我的好友荣易先生(深圳视界风尚酒店的创建者)在2008年中开始把自己锁在一个小屋里几十个昼夜,凭借自己超人般思维和想象力勾勒出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酒店”。95间客房60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他将哲学、艺术、绘画、音乐、电影、摄影等诸多时尚元素通过设计的融合将传统与现代、含蓄与激情完美的融为一体;在社会上、行业上引起巨大的波澜,中央2套以中文、英文做了多次报道;荣易先生的艺术造诣在当时酒店设计界独具匠心(虽然工程施工让酒店的舒适度不尽人意), 他的营销手法更是别具一格,一般酒店的营销摆脱不了“特定人群客户拜访,联合相关中间商(艺龙、芒果、携程等)销售、展会营销、传媒广告、网上邮件”等套路,而荣先生大胆的跳出行业做营销的模式,以最节省成本和最直接向潜在消费群传递咨询的方法,在很短的时间让酒店知名度迅速扩张,尤其在香港市场的知名度甚高。“视界风尚”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他对于酒店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的今天,给我们后来者树立了典范;
但这种冲击首先体现在了“设计界”而不是“酒店业”。在HBA、WATG、CTM这些国际大牌酒店设计师背后,都是国内优秀设计师的身影;如今70%的国际品牌酒店室内装饰深化设计都转由国内设计师操刀, 优质作品层出不穷,为国人争光;相比设计界,国内酒店业甚至国际品牌的这些职业经理人对产品的规划和革新方面提出的改良方案甚少。酒店建筑设计-平面设计-装修-设备造型及安装-筹备-运营。这几个流程中,最集中智慧的都在开业前的几个大阶段;在这几个阶段,几个关键决策人决定了这家酒店日后的经营命运:投资者、设计师、管理公司,以前酒店的规划只有前两位,现在必须要有酒管公司的前期介入,未来酒店行业的较量,排除本身酒店所在位置因素之外,那就是产品硬件品质的PK;
因此,作为职业经理人,眼光独到、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大胆革新和创意是必备的几个条件。还停留在八股经纶里的职业经理人所“构思”的产品将迅速使得酒店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令我非常尊敬的张平先生(前任喜达屋集团大中华区工程总负责人)所提议的“除了日常的工作外,还应腾出时间考取必要的资格认证”;他提议我们的酒店工程人员特别是参与酒店筹建的工程人员应考取“项目经理”资格和“估价师”资格;不仅仅是需要业主对专业度的认可,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两个资格认证的学习,对具体的酒店筹建工程有莫大的作用;前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一个称职的经营者,应该从建筑期就了解产品的形成过程和要素,从而在未来的酒店运营中才能从根本地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以及解决的办法。正如我们总经理黄俭先生所说“真正经历“设计酒店-建酒店-经营酒店-卖酒店;才可称之为懂酒店”。
0
 搜索
          搜索
        
 
                   搜索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