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风景区迎七一|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三清山风景区 · 2024-07-19 21:58:37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走进三清山风景区这片充满革命历史的热土,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战场硝烟散尽,红色精神犹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清清邀你踏上一段红色之旅,走进三清山风景区这片充满革命历史的热土,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那份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

  追寻红色记忆

企业微信截图_4f2f6363-948b-49d9-80f1-427d3518b9fa.png

  1931年 三清山成立第一个党支部

  1931年11月,中共化婺德特委派遣王滚登、程才兴到岭头山开辟新区,吸收村民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了三清山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1932年 三清山成立化玉区苏维埃政府

  1932年4月,(开)化玉(山)区苏维埃成立,区委会设在三清山岭头山,戴甘雨任区委书记。革命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当月化玉区苏维埃政府,遵照中共赣东北省委颁布的《土地分配法》规定进行土地革命。

  1935年 八磜战斗

  八磜战斗发生在三清山与怀玉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山高林密,沟壑纵横。1935年1月21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在八磜附近与国民党重兵发生激战,在不停“搜剿”与围攻下,被迫分散,藏在树林,坚持各自为战,誓死不屈,大部分英勇牺牲。军团主要领导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疾等分散突围,至29日均相继被捕,红军指战员在八磜战斗中,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1948年 皖浙赣支队进入三清山

  1948年12月,倪南山、杨明、朱农等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进入三清山东部山区,开展游击活动。

  1949年 成立饶开德玉行政办事处

  1949年1月12日,皖浙赣支队一举俘获了国民党当局德兴、玉山、上饶三县边防指挥官、德兴县长范振亚及官兵百余人,占领玉山县西北三清山下的玉琊乡公所。15日,中共前进地区工委决定,留下徐国栋、史来水率领武工队在少华乡暖水和三清山东北麓岭头山一带活动,主力则向玉山边境进发,分别在三清山的东南麓一带活动。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上)饶、开(化)、德(兴)、玉(山)行政办事处在三清山西麓分水关成立,朱农任主任。

  1949年 三情山游击战士与第二野战军胜利会师

  1949年5月2日,坚持三清山游击活动的全体战士,由朱农率领从少华区暖水到德兴县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43师某部胜利会师。

  感受峥嵘岁月

  血淋坑遗址

  位于汾水村东侧,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名马姓同志等2人来汾水传播革命火种。一日晚在篝火宣传共产主义时,遭到当地反动政府围捕,被当场砍头杀害。现场鲜血淋淋,血流成坑,当地人民将此地称作“血淋坑”。

  激战付良坑

  位于引浆村往北约1500米。1935年1月,方志敏率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国民党军队在此遭遇第一仗,红军数百名战士长眠于此。

  八磜奉献园

  1935年1月,著名的“八磜战斗”在八磜打响,700多名红军将士将热血抛洒在这一方清溪间。至今仍留下了红军会址、弹坑、战壕、哨兵树等众多红色遗迹,红色文化在这里扎根发芽,发扬传承。

  八磜奉献园主要展现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三清山风景区区域内的红色故事,特别是最后一战——八磜血战的悲壮历史。

企业微信截图_9fbd14b0-d903-4594-bb13-127519c0b30a.png

  岭头山红色贸易

  为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在中共赣东北省委指导下,化玉区委开了三清山岭头山至白沙关、开化华埠和常山球川等多条贸易通道,形成以岭头山为中心的红色贸易线。通过这些贸易线向苏区运进了大量的食盐、药品和日用品,不仅有效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还扩大了财源。

  追寻红色印记

  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

  用眼睛发现红色足迹

  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趁着时光正好

  来三清山风景区

  开启一段红色之旅~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