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超强攻略来啦!

山海关景区 · 2025-02-28 17:24:3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汇聚全国15省市的舞龙队伍、20余支非遗特色表演队、30余项非遗项目都在这里火热集结……

2025“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

本周末将在山海关景区老龙头景区盛大开幕啦!

汇聚全国15省市的舞龙队伍、

20余支非遗特色表演队、

30余项非遗项目都在这里火热集结……

如何玩转二月二老龙头

看这一篇就够啦!

超详细攻略就在这

1.png

活动详情

时间:3月1日至2日

地点:山海关老龙头景区

活动类别:龙舞汇长城、非遗耀长城、诗歌颂长城、盛世游长城、龙舞走长城

咨询电话:0335-5258000;5259000

活动点位图

2.png

推荐游览路线:景区出入口(北门)→宁海城→npc巡游区→时令美食区→八卦阵→非遗展售区→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海边游步路→海神庙→景区出口(西门)

活动节目单



舞龙大会亮点多

01 南北舞龙齐聚一堂

02 非遗民俗荟萃龙首



03 非遗展示薪火相传

1.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景泰蓝,即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金属工艺重要品种。自明景泰年间盛行,蓝釉出色得名。清代乾隆时达高峰,清末至民国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梁思成、林徽因主持下,其制作技艺得以抢救。它以金、银、铜为原料,经多工序制成,作品典雅且具东方韵味 。

2.国家级非遗——泥人张北京泥人张源于天津泥人张传承,20世纪50年代,张景祜将其带入京城,在高校授课培养大批彩塑人才,推动社会传承,同时不忘家族传承,形成完整传承脉络。泥人张彩塑取材自然,经塑形、彩绘两步,以人物塑形为主,形神兼具 。

3.省级非遗——毛猴毛猴是北京独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以蝉蜕等四味中药材制成。晚清时,天桥艺人段三的毛猴备受市民喜爱。赵成太向段三学艺后传给肖国栋,肖家代代传承,如肖掌华传至肖杰等人。肖氏毛猴题材广、形象生动,多件作品被爱好者收藏 。

4.国家级非遗——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是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并融入宫廷医药规范的基础上,经过三百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将中医与中药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国内发展与海外发展相结合,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技艺、炮制方法、仁德文化、质量文化、经营哲学、品牌形象和团队精神的总和。

5.国家级非遗——牛羊肉烹制技艺·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东来顺”于1903年,起源北京。历经百余年发展,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逐步形成“选料精、刀工美、调料香、火锅旺、底汤鲜、糖蒜脆、配料细、辅料全”特点。2008年6月14日“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市级非遗——巧妹红妆绳艺“巧妹红妆绳艺”,是由郭宝妹创始于民国初期,1910年创始人郭宝妹自小随母亲王玉妹学得一手女红活计。纺织、刺绣、缝纫、编结,尤其对编结技艺更胜一筹。第四代传承人吕敏经过多年刻苦努力,在全盘传承“巧妹红妆绳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多种绳结的编织方法,同时自创出独特的刺绣方法,巧妙地将绳结艺术和刺绣工艺相结合,创作出多件作品,获得诸多骄人奖项。通过多年刻苦钻研,2008年在天津市河北区成立“巧妹红妆绳艺”工作室。

7.市级非遗——津派王氏内画鼻烟壶是明末传入我国,清代发展为集中国绘画、书法、雕刻、镶嵌等工艺为一体的工艺品。经甘桓(清末)在京城玻璃厂一带创作绘画鼻烟壶,王金相(民国)为津派王氏内画鼻烟壶奠定了基础,王卫生(新中国)发展出内画写意技法,王新年、王春晓(当代)当代题材融合进内画当中,五代师徒口传心授百年传承。

8.市级非遗——鹰帽子(猎鹰防护罩)鹰帽子(猎鹰防护罩)在天津的制作工艺,始创于汤八(1868-1950年)、田丰集(1850年-1935年),距今120余年。鹰帽子是猎鹰头部的一种防护用品,也是驯鹰狩猎必备的专门工具,成为城市有钱人养鹰、驯鹰、玩鹰的一种讲究和装饰。第四代于超制作的鹰帽子除了他的实用性,还由于工艺精美而成为了一种艺术品,使鹰帽子具有很高的工艺品价值,鹰帽制作属于纯手工制做,使得制作人的工艺水平及理解和悟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9.县区级非遗——田香缘宫廷制香技艺田香缘所制香品有独特传统宫廷风格,除了在选料上的严格把关和宫廷技艺的传统手工操作外,于其他制香工艺不同的是将沉香香材打成粉后在加以煮成熟粉后使其沉香香味彻底激发出来,不在添加任何其他香材条件下,使香味纯正独特,无杂味,沁人心脾。田香缘制香的传承人们秉承宫廷古法炮制,严谨工艺流程,其制作的香品以河北区为中心影响至全市及国外。

10.县区级非遗——山海关汽水山海关饮料厂始建于1902年,有着123的品牌历史。1922年12月1日,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举行大婚典礼,山海关汽水献礼皇室婚宴。山海关桔子汽水被选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饮料,成为“国饮”。并在2010年荣获商务部“中华老字号”称号,山海关汽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1.省级非遗——唐山麻糖唐山蜂蜜麻糖历史悠久,远在明朝万历初年(1577年),一户张姓人家因动乱从河北深县逃荒到唐山市丰润区。当张老先生来到丰润地界时,见到这里水土丰沃,百姓醇厚,就在七树庄村定居下来。张老先生依靠祖传的手艺,制作糕点,并于明朝万历四年(1577)开设了如今享誉中外的百年糕点老号——广盛号”。

12.县区级非遗——每乐膳百草梨膏糖该技艺起源于上世纪初,由每乐膳梨膏糖的创始人﹣一位热心的传统医学药师发明。他在多年学习和实践中,结合了传统中药理论和当地丰富的草本植物资源,最终创制出这款既可治病也可作为日常保健食品的梨膏糖。此后,这一技艺便在其家族中代代相传,每一代传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完善,使得百草梨膏糖的效果更加显著,口感也更加优良。

13.县区级非遗——桲椤叶饼木兰桲椤叶饼制作技艺,2007年入选抚宁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入选秦皇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划归海港区,2024年认定“木兰桲椤叶饼非遗工坊”。桲椤叶饼是秦皇岛人每年五月节都吃的地方特色美食,产地于秦皇岛以北至山海关长城沿线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由当年戚继光带领的戍边卫士发明创造并经历数代传承改良,能体现出当地特有的饮食文化和人文精神。

14.市级非遗——娇染坊手工扎染技艺娇染坊手工扎染技艺,2018年入选海港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2年入选秦皇岛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4年认定“秦皇岛娇染坊手工扎染蜡染非遗工坊”。代表性传承人王博,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秦皇岛手工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在传统蓝靛扎染基础上发展创新,提炼更多颜色,通过不同的捆扎技法设计出适应现代生活、装饰的染织品。

15.省级非遗——丁记藤艺丁记藤艺出品的藤椅,采用进口藤杆,通过高温蒸气、打磨、烤火进行固定,制成架体,再由藤皮、藤心缠扎制成有弹性又透气的椅背和椅座,再经过打光、上油或者油漆涂色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外型上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还具有防虫防蛀和抗菌养生的功效,产品在当地拥有广泛知名度与认可度。

16.省级非遗——杨肠子火腿肠制作技艺杨肠子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改进,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科学配方,其肠子的色、香、味、形俱佳:色——淡玫瑰红色,是经过烤制上色,无添加色素;香——鲜香浓郁,原材料与香辛料混合而成;味——味道醇厚,加入上等的调料,回味悠长;形——通体圆润,切面平整,肉质紧密。

17.县区级非遗——北戴河鲜啤酒酿造技艺369工坊精酿啤酒源自1930年北戴河德国饭店的鲜啤酒酿造技艺,作为一家保持传统工艺和专业性的工坊精酿啤酒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发扬中国德式工坊精酿啤酒文化,让消费者在品尝美味啤酒的同时,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8.县区级非遗——京九斋酸梅汤京九斋酸梅汤的配方及制作工艺据说是由清宫御膳房传到民间的清暑解渴饮料,当时的酸梅汤是由乌梅、桂花、冰糖和蜜熬煎成汤,冰镇后出售。素有“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之说。

19.县区级非遗——布艺纳秀原材料采用健康环保面料,开发出创新版十二生肖布偶系列、法咪丽小熊家族布偶系列、布艺花卉系列、布艺水果系列、布艺香包车挂健康养生系列、布艺背包、书桌文具等非遗文创系列产品。

20.市级非遗——抚宁剪纸抚宁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和哲学思想。该项目不仅反应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还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1.省级非遗——抚宁白腐乳制作技艺抚宁白腐乳一直按照传统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前期发酵工艺与后期发酵工艺的完美结合生产的白腐乳闻之香气扑鼻,食之回味无穷。

22.省级非遗——皮影戏青龙皮影戏被俗称为“驴皮影”,是个古老的戏种,于清朝末年开始出现在青龙。到民国初期,青龙开始有人建立影戏班,随后开始迅速扩展并很快普及到全县。影人以驴皮为原料,经过刮皮、浆皮、画稿、雕刻、上色、上油、组装七道程序才能制作完成。青龙皮影戏历史悠久,蕴涵了丰富和深厚的满族地方文化内涵,是探索研究民间戏曲的珍贵文史资料,它表演技巧独特,艺术性极强,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23.省级非遗——满族粘饽饽制作技艺青龙粘豆包是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传统美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为"粘饽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如今,青龙粘豆包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还通过产业化生产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当地企业抓住商机,将传统粘豆包进行产业化生产,并出口到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两亿元。青龙粘豆包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承载着当地文化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道充满年味的传统美食。

24.市级非遗——卢龙面塑“面人杨”杨建伟,12岁就和附近村镇的老艺人学习捏面人,那时的面人仅限于丧葬、祭祀活动中的用品,简单、粗糙还不具备审美价值,而这些简单的面塑技艺不能满足杨建伟对面塑艺术的热爱,他四处拜师学艺,19岁那年受到冀东地区著名面塑艺人“面人张”张洪明老师的口传心授,面塑技艺得到极大提高。他继承了张洪明老师的古朴、粗犷、豪放、深厚的特点,同时,他又将现代元素融进了面塑技艺形成了现代、简约、清新、小巧精致的特点。他的面塑原料主要有面粉、糯米粉、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独特的处理已经达到了不霉、不裂、且色彩艳丽的特点。

25.市级非遗——山海关桃罐头山海关长城罐头饮料厂前身是山海关食品厂始建于1949年曾是北方最大的罐头饮料食品加工基地。"山海关牌系列罐头”、"长城汽水"等享誉海内外,产品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山海关区坐落在冀辽交界地区,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盛产"久保桃","铁山楂”、梨等水果。由于日照时间充足,挂果时间长加上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本地的久保桃果实饱满气味芳香,含糖量高,颜色靓丽,一直都是山海关的特色水果。通过传统工艺加工的久保桃罐头更是香甜可口。山楂安梨罐头经省专家鉴定后含各种微量元素最多,能润肺助消化,这款罐头被命名为双色食品,纳入国家指标。

26.县区级非遗——丰泽园大豆酱酿造技艺秦皇岛市丰泽园酱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它北依燕山,南襟渤海,优美的自然环境酿造出传承文明的美味佳品,是一家拥有百余年酿造历史的专业调味品生产企业,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首批准入企业之一。注册商标“丰泽”,系河北省著名商标,被河北省商业局授予“河北老字号”荣誉称号,“丰泽园大豆酱酿造技艺”也被评为山海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还曾多次获得河北省信用优秀企业、河北省调味品知名品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食品安全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27.县区级非遗——山海关布老虎制作技艺布老虎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民间特色的工艺品,老虎在百姓心中是勇敢、健康、威武和权利的象征。古时由于医疗科学条件的限制,孩子生病人们多任务是泄气和鬼怪侵袭,于是便用布缝制成虎形用以辟邪保平安,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布老虎历史久远,现代艺人在传统工艺上又结合刺绣、剪纸、年画以及水墨画的一些样式及色彩对比,其造型生动、色彩明亮、神气活现,又增加独特的“和山海”书法元素,书法家高文学题字,更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绪及心理需求。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28.县区级非遗——过关饼制作技艺山海关过关饼自明朝洪武年间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过关饼外形如小鼓,大小似婴儿拳头。过关饼里外烤制酥透,色泽金黄,馅料鲜香,口味独特,细细品味,仿佛沁润在山海关古城人间烟火的氛围之中。

29.县区级非遗——山海关五香花生米传统制作技艺关城张老六五香花生米是由第一代创始人张义功于上世纪20年代初创,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创始人张义功最早在山海关西门外市场正式摆摊经营,古城内、南门外和道南铁新街等地都留下了张家人买卖经营的身影。历经三代人的传承,在本地已经营百年,特色招牌五香花生米,已获得区级非遗传承。采用传统技艺炒至,其口味醇香回味,颗粒饱满,食之令人回味无穷,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30.县区级非遗——昌黎糯米食品手工制作技艺油炸糕、驴打滚、粘豆包、切糕、粽子、元宵....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传统美食,在我们中华美食宝库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些以糯米为原料的美食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承。

04 时令美食品味春日

5.png

以“二月二”时令传统美食和非遗传统小吃为主,融合山海关地方风味龙耳(饺子)、龙须(面条)、龙眼(馄饨)、龙胆(炸糕)、龙骨(糖葫芦)、龙鳞(春饼)、寓意吉祥的财源滚滚(驴打滚)、金豆开花(爆米花)以及秦皇岛青龙粘饽饽、北戴河杨肠子、山海关浑锅等特色地方非遗美食丰富游客味蕾,令其在体验传统节日精神文化内涵的同时,品味春日的人间烟火,进一步丰富节日文化生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05 龙首相游祈愿美好

6.png

可在入海石城上参与“摸龙头”“挂福牌”“系福带”“ 敲金鼓”“理龙发”,看喜庆锣鼓、花式高跷、武术表演、扭秧歌、快板、大鼓书、跳大头娃娃舞、甩彩龙彩凤、打腰鼓等十余项民俗活动,为家人和祖国祈福,参观孩子们的开笔礼,人生四大礼之一,文脉传承、薪火相传!

真的真的超级期待呢!

明天就是龙抬头了

怎能错过如此精彩的舞龙盛宴

相约二月二·老龙头

精彩不可错过!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