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远古生命“走进”校园:这场地质科普课,让荆楚少年触摸地球亿年脉动

郧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 2025-09-22 11:06:12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当远古生命“走进”校园:这场地质科普课,让荆楚少年触摸地球亿年脉动

当远古生命“走进”校园:这场地质科普课,让荆楚少年触摸地球亿年脉动

金秋九月,风染桂香,当校园里的琅琅书声与科学的好奇撞个满怀,一场关于地球远古记忆的科普盛宴,正在十堰两地的小学拉开帷幕。
2025年全国科普月之际,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牵头,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与十堰市科学技术协会携手承办,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北华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助力协办的“荆楚科普大讲堂”,先后走进房县实验小学与郧西县城关镇中心小学,用专业与温度,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望向地质深处的窗。
图片
图片
房县:湖北山水里,藏着地球的“演化密码”
9月16日的房县实验小学,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孩子们的眼睛像盛满星光,静静等候着一场“与地球对话”的讲座。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帅,带着《会“讲故事”的湖北山水》而来——他没有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把武当山的岩层当作“书页”,把清江的河道比作“笔迹”,轻轻翻开地球数十亿年的演化史诗。
“大家知道吗?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是一片辽阔的海洋,那些嵌在岩石里的海绵化石,就是当年海洋的‘小居民’。”陈帅的话语刚落,台下就响起一阵小声的惊叹。讲座落幕,展厅里的“惊喜”更让孩子们挪不开脚步:青龙山地质博物馆带来的28件化石标本,静静躺在展柜中——有纹路清晰的三叶虫,像从远古海底“游”来;有圆润的恐龙蛋,仿佛还藏着生命的脉动;还有带着时光印记的海绵化石,诉说着亿年前的海洋故事。孩子们凑在展柜前,有的轻声讨论,有的认真记录,连指尖都透着小心翼翼的珍视;一旁展出的学生科普作品,更让大家看见“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在每个人的好奇与探索里。
郧西:从神话“敖光”到十堰恐龙,解锁远古生命的奥秘
次日午后,郧西县城关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另一段“地质奇遇”正在上演。同样来自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邹亚锐,带着十余年古生物调查、发掘与修复的“独家记忆”,以《从敖光真身到十堰恐龙》为题,为孩子们编织了一场“神话与科学交织”的梦。
“传说里掌管水族的‘敖光’,会不会和远古的恐龙有关?”邹亚锐一开口,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从神话故事切入,慢慢揭开十堰恐龙的神秘面纱——不仅讲恐龙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更细细描述化石发掘时的“惊心动魄”:“我们在青龙山发现恐龙蛋化石群时,每一次清理岩层都要屏住呼吸,生怕碰坏了这亿年的‘时光信物’。”
当邹亚锐展示化石修复的细节照片时,课堂瞬间成了“提问的海洋”:“恐龙蛋里有小恐龙吗?”“化石是怎么变成石头的?”“我们十堰还能找到新的恐龙化石吗?”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眼里满是急切的求知欲,而邹亚锐耐心的解答,如同为他们播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在心田里悄悄发芽。
科普为桥,让少年与地球的未来同行
这场“荆楚科普大讲堂”,从来不是一次简单的“知识灌输”——它以“专家讲座+实物展览”为钥匙,把深奥的地质科学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能触摸、能热爱的模样,让“地球演化”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知的“身边故事”。
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所期许的那样,每一次科普进校园,都是在为青少年搭建通往科学的阶梯。未来,当更多优质科普资源走进校园,当更多孩子能亲手触摸远古化石、聆听地球故事,那些在他们心中燃起的科学火苗,终将汇聚成照亮未来的光——让他们在探索自然的路上坚定前行,成长为守护地球、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
而此刻,房县与郧西的校园里,那些因化石而发亮的眼睛,那些因好奇而扬起的脸庞,早已写下了最动人的答案:科学的种子,已在这里生根;地球的未来,正被他们悄悄守护。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