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作为一年的收官月,双十二、圣诞、元旦助力购物中心最后一波“开业潮”,全国商业项目进入年底的密集开业阶段。12月商业综合体品牌100强榜单值得期待。
今年以来,中央对于房地产始终贯彻“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与“三稳”目标不变,各地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则呈现差异化和精准化,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楼市政策环呈现宽松态势;进入三季度,部分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两次房地产座谈会共16城参会,从而引来调控升级。
中国商业地产正处在结构性调整阶段,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步入商业地产的存量时期;三、四线城市商业项目由于开发滞后、商业资源丰富度低、管理运营断档,逐步进入提档升级阶段。
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新一线”城市:杭州、武汉、南京、成都、苏州、长沙、天津、重庆、西安、郑州,这些城市基本都是区域发展核心,受到多项政策利好荫庇。
2020年上半年,中央政策层面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落实城市主体责任,落实稳地价稳2020年三季度,住建部连续两次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深圳、杭州等14城参会,重申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
2019年在房住不炒的调控主基调下,各地的调控精准度不断提升,调控的颗粒度也愈加精细化,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杭州也首次出台了土地双限新政,尽管政策环境严厉依旧,楼市表现却大放异彩。
2019年可谓"拐点之年",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周期之后,写字楼市场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周期。
2018年3月,中国典型商业地产品牌指数 TOP5分别为万达集团、碧桂园商管、龙湖商业、大悦城地产以及红星地产。
2017年末,全国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118万㎡至3664万㎡,同比上涨0.9%;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215万㎡至15204万㎡,同比下降4%。
积极心态已连续三年主导亚洲写字楼市场。低成本资金继续充斥,推动写字楼租金及资本价值双线上扬。欧洲地区2017年写字楼投资总额可能减少。
数据显示,北京商业地产的用户以25-30岁为主,女性占比高达22.7%,而在2017北京商业地产热搜中,朝阳大悦城、西单大悦城、蓝色港湾为前三甲。
据统计,星巴克已经布局了160个城市,其中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深圳、苏州占去了一半,而末端的118 个城市仅拥有个位数的星巴克。
2017年,全年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22401亿元,同比增长0.1%,增幅较2016年收窄7.4个百分点。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266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3%。
2017年,全国300城共推出工业用地规划建筑面积7.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8%;共成交6.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5%。
在上海,本地就业机会最少的是租金2~2.5k元/房间/月的阶层。相比之下,租金4~4.5k元/房间/月的阶层在本地就近工作可能性比前者要大3倍。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在网友印象中有关人居的高频热词中,“房住不炒”拔得头筹位列第一,可见两会讨论热点的威力不容小觑。
截至2016年底,我国超过65岁的老龄人口突破1.5亿,占总人口的10.8%。而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