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

绩溪文旅 · 2024-06-28 15:54:18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绩溪县将继续全面推动“文化兴县”战略,着力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高品质文化强县、旅游名县而奋斗。

近日,迈点研究院独家发布的“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出炉,绩溪县上榜,名列第65名!

1.png

*榜单数据说明

2024年县域文旅融合100强榜单数据来源于迈点研究院独家发布的“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根据迈点研究院“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监测系统” Coun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dex Monitoring System(CTDIMS)监测的1866家县域数据汇总统计而成。具体说明:

1.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说明

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主要由“经济实力”、“增长潜力”、“产业融合”、“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组成,用以反映过去一年全国县域城市在文旅融合方面的价值量化指标,可为全国县域经济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监测对象:1866个县域

计算公式:CTDI=a*EI+b*GI+c*II+d*GI

注:CTDI,指某个县域的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数据;a、b、c、d,指系统中的加权系数;EI(Economic StrengthIndex),指经济实力指数;GI(Growth PotentialIndex),指增长潜力指数;II(Industry Convergence Index),指产业融合指数;GI(Green LevelIndex)指绿色水平指数。

注意:企业或个人可参照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数据对县域发展进行监测和预测,但迈点研究院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不能与其县域发展完全等同。

经济实力指数:监测县域在文旅收入、文旅消费2个二级指标及6个三级指标的数据表现

增长潜力指数:监测县域在旅游业态、旅游投入2个二级指标及7个二级指标的数据表现

产业融合指数:监测县域在文化产业、文化设施、交通设施3个二级指标及14个二级指标的数据表现

绿色水平指数:监测县域在旅游环境、美丽乡村2个二级指标及6个二级指标的数据表现

2.统计时间:2023年1月1日-2024年5月31日

3.监测范围:全国大陆地区1866个县(含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等)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近年来,绩溪县持续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赋能等方面进行建设,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益成熟,为绩溪县全域旅游热提供基础。接下来,绩溪县将继续全面推动“文化兴县”战略,着力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高品质文化强县、旅游名县而奋斗。

文化历史,一直是绩溪这座古老城池的重要内涵。绩溪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古称良(梁)安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曾经孕育了徽墨的神奇、徽菜的荣耀和徽剧的精粹,创造了“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的徽商传奇!2007年3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绩溪县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是古徽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与古徽州的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婺源一样,是徽文化(徽墨、徽菜、徽厨、徽商、徽雕、徽剧等)的重要发源地,拥有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被誉为和谐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里、徽菜之乡。近年来,绩溪坚持“文化兴县”定位,立足“名村 名城 名人”“美食 美景 美文”等优秀传统徽文化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拓宽传承发展路径,着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

数千年以来,绩溪与徽属他县一起,共同经历了远古文化时期、山越文化时期、新安文化时期和徽州文化时期。三次中原人氏的大迁徙,促进了古徽州的繁荣与进步,从而人文荟萃代有贤能。现存地面古文物五千多处,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陆续被大量发现的徽契约文书文献和原始资料不下20万件。这些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古桥、古代房地契、商约合同、家族谱牒、方志图册、商务记录、书信杂件,跨越千年历史,涵盖几乎全部徽州的历史文化领域,为后代们进行徽学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所谓“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缩影”,也就是依靠了这些第一手材料映现出来的。

绩溪隶属徽州千年,决定了其与徽州文化有着深刻内在的源渊关系。绩溪文化,源于吴,兼蓄越。汉晋以来,中原文化渗入,唐宋遗风,世代相传。邑小士多,名人辈出,人文荟萃,艺术璀璨。

唐宋以来,钟灵毓秀的绩溪县,孕育了大批的杰出人才,汪华、胡舜陟、胡仔、胡宗宪、胡富、胡松、胡雪岩、胡开文、胡适、汪静之、胡炳衡、汪惕予等,为绩溪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绩溪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目前全县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38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6人、非遗传习(展示)基地40余家,其数量居全省前列。如今,绩溪县徽文化保护传承载体日益丰富。已经连续举办9届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建成中国·绩溪徽菜(徽厨)博物馆。伏岭镇利用伏岭杉公祠建设徽菜历史陈列馆,展陈徽菜起源、徽菜根基、“十碗八”菜模及伏岭名厨,介绍徽菜的文化特色,加入徽菜制作等互动游戏,推动徽菜美食文化活态传承。绩溪县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建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全县非遗代表性项目。

绩溪徽墨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墨分选料、炼烟、漂洗、和胶、杵捣、成型、晾墨、挫边、洗水、描金、包装等工序。纯手工制作的古法油烟墨,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而这样一锭墨的整个制作过程至少需要经过一冬一夏才算完成,如此制作出的徽墨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木雕、砖雕三种的简称。徽州古建素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凡有建筑处,都可看到匠师的三雕艺术。

徽剧,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渊源于明代,1949年后定名徽剧。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

绩溪大石门草龙起始于500多年前,草龙全长约17米,用稻草加工扎成。草龙舞最适合夜晚进行,其龙全身插满焚香并点燃,红点闪闪发光,随龙翩翩起舞,气势逼真诱人,雄姿磅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古徽州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也正是如此。在这个繁华喧嚣的世界里,绩溪就像一个安静的角落,等待着更多的人们来发现、来欣赏、来感受那独特的徽风皖韵。欢迎大家带着期待之心,来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感受绩溪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品尝独特的徽菜美食,体验浓郁的古徽州民俗风情。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