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杀进OTA:酒旅赛道的新战事

迈点网 · 2025-06-12 18:35:01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当外卖业务完成流量积累,酒旅作为高毛利赛道的价值愈发凸显。

2025年夏,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平静被京东的“闪击”打破。从3月起,多个信源显示,京东以3倍薪资从携程、飞猪、同程等平台大规模挖角核心运营与技术人才;6月初,京东App首页正式上线“生活旅行”一级入口,同步推出机票“无捆绑”服务、酒店补贴等差异化策略;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将外卖业务负责人郭庆纳入战略顾问体系——这位曾带领美团酒旅登顶行业巅峰的“关键先生”,正为京东的酒旅野心注入灵魂。

这场被称为“京东酒旅战役”的行动,绝非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京东在电商基本盘增速放缓、外卖业务陷入补贴困局之际,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落子。其背后,是京东对“流量+利润”双轮驱动的战略重构,更是对OTA行业“控商控价”传统壁垒的一次正面冲击。

京东为何此时“押注”酒旅?从流量焦虑到利润刚需

京东布局酒旅的决策,本质是其战略逻辑的必然延伸。过去几年,京东虽凭借物流、供应链优势稳坐电商第二极,但核心零售业务的增速已从2019年的24.9%降至2024年的8.7%,用户增长天花板逐渐显现。

与此同时,外卖业务虽日单量突破2500万,却陷入“补贴换规模”的恶性循环——2024年新业务亏损额从6.7亿元扩大至13.3亿元,商家反馈“满11减10”活动中需承担7元补贴及全额配送费,“拼补贴难持续”的呼声渐起。

此时,酒旅赛道的“高毛利+强现金流”属性,成为京东的最佳选择。携程2025年Q1财报显示,其住宿预订收入55亿元(同比+23%),毛利率达80.32%;而美团2025年Q1整体毛利率仅37.45%,外卖业务利润贡献有限。更关键的是,酒旅是典型的“低频高客单”场景,用户一旦建立信任,复购周期长达3-6个月,能为平台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与利润支撑。

业内人士表示,京东的野心不止于“分一杯羹”。据测算,若能在2025年抢占国内OTA市场15%的份额,酒旅业务预计将为集团贡献超200亿元的净利润——这相当于京东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18%。这种“利润杠杆”效应,正是京东不惜以3倍薪资挖角、投入巨额补贴的核心动力。

京东的“闪击”策略:挖角、补贴与生态协同的三重攻势

京东的入场方式,延续了其“狼性”风格。从人才到产品,从流量到生态,其动作之快、力度之大,远超行业预期。

一是“挖角战”,精准狙击OTA核心团队。京东对酒旅人才的渴求,堪称“不计成本”。3月起,其在猎聘、BOSS直聘等平台密集发布酒旅相关岗位,覆盖产品、技术、运营等核心环节,岗位要求明确标注“携程、美团优先”。有OTA员工透露,技术产品经理岗薪资达25-50K/月(较原平台高出3倍),运营岗薪资涨幅普遍超100%。目标直指有5年以上经验的酒旅平台从业者,尤其是负责携程酒店商家运营、机票产品设计的资深员工。

这场挖角战的精准性在于:携程的核心壁垒是对商家资源的深度掌控——其“调价助手”系统通过算法全网比价,动态调整酒店价格,确保携程始终是最低价平台;而美团则依赖本地生活生态的协同(如到店餐饮、景区门票)为酒旅导流。京东通过吸纳这些“关键人”,试图快速复制携程的“控商控价”能力,同时借鉴美团“生态协同”经验。

二是产品战,“无捆绑”+补贴的差异化破局。京东App首页上线“生活旅行”一级入口,标志着其正式与携程、飞猪正面交锋。页面设计上,京东刻意强化“纯净预订”标签:机票频道明确标注“无默认保险、无强制贵宾室”,酒店频道推出“新客礼包”(140元红包分三档),并以“全网比价”功能直接对标携程价格。

以6月8日国航北京-上海航线为例,京东与携程标价均为560元,但后者默认勾选20元航空意外险+30元贵宾室服务,实际支付需610元;京东则仅保留基础保险选项(可选或不选),实际支付560元。酒店端同样推出补贴:北京798全季酒店,京东领券后比携程便宜8元;杭州西湖边某精品民宿,京东叠加“暑期亲子套餐”后,价格比飞猪低15%。

三是“生态战”,物流、支付与内容的协同赋能。京东的优势不仅在于流量入口,更在于其生态体系的协同能力。例如,用户在京东预订酒店后,可直接使用京东支付享受“酒店押金秒到账”服务;若选择京东物流配送的酒店用品,可额外获得10元无门槛券;京东内容电商的变革,则为酒旅业务提供了新的导流渠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近期低调上线的聚合打车服务,与酒旅业务形成“行+住”场景联动——用户预订酒店后,可直接调用京东打车前往机场、景区,享受“酒店-交通”一站式服务。这种生态协同,正是携程、美团的短板:携程虽布局“酒店+用车”,但依赖外部合作,用户体验碎片化;美团虽打通“到店餐饮+酒店”,但物流与支付的协同性弱于京东。

硬仗在前:京东的破局机会与携程的防守壁垒

京东的酒旅扩张并非坦途。携程凭借多年深耕,已建立强大的“控商控价”能力与用户心智壁垒;而美团、飞猪等平台也在加速反击。京东要打破现有格局,需跨越三重挑战。

挑战一:携程的“控商控价”壁垒如何突破?携程的核心壁垒在于对酒店资源的强掌控力,其“调价助手”系统通过算法接入酒店PMS,实时监控竞品价格并自动调整报价,确保携程始终是最低价平台。据业内人士透露,携程与部分酒店的合作协议中,明确要求“携程价格为全网最低,否则需支付违约金”。这种“强绑定”模式,让中小酒店不敢轻易转向京东。

京东的应对策略是“补贴+资源置换”。对于愿意接入京东的酒店,京东提供“流量扶持+支付优惠”:酒店在京东上线“独家套餐”,可获得京东App首页的“热门推荐”位;用户使用京东支付预订,酒店可获得0.5%-1%的佣金返现。这种“利诱”策略已初见成效:杭州某连锁酒店集团表示,其在京东的订单量占比从0跃升至8%,且多为高客单价的“亲子房”“套房”。

挑战二:用户习惯迁移成本有多高?OTA用户的使用习惯具有高度粘性。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携程的用户月活(MAU)达1.2亿,美团酒旅MAU为8500万,而京东App整体MAU为5.8亿,但酒旅入口的初始流量仅为300万。如何将京东主站的流量转化为酒旅用户,是京东面临的关键问题。

京东的解法是“场景化导流”。例如,在京东搜索“北京旅游攻略”时,页面自动跳转至“生活旅行”入口,并推荐“故宫门票+前门酒店”套餐;在京东物流的“寄件页面”,为用户推荐“异地还车+酒店住宿”组合服务。这种“需求预判式”导流,将京东主站的用户行为数据与酒旅场景深度绑定,有望降低用户迁移成本。

挑战三:服务能力能否支撑高增长?酒旅业务的核心是“服务体验”。携程的客服团队规模超5000人,覆盖全球200个国家的应急响应;美团的“到店服务”依托本地商家网络,可实现“30分钟响应”。相比之下,京东酒旅的服务体系尚在搭建中——目前其客服团队仅800人,且主要依赖AI客服(问题解决率90%,但复杂投诉仍需转接人工)。

京东正在加速补课。近期,其宣布与达达集团合作,将“小时达”的即时配送能力引入酒旅场景:用户预订酒店后,若有紧急需求(如补充洗漱用品),可通过京东App下单,达达骑手1小时内送达。这种“物流+服务”的协同,有望成为京东的差异化优势。

行业变局: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升级信号

京东的入场,正在重塑OTA行业的竞争逻辑。过去,行业竞争的核心是“价格战”;如今,京东的“无捆绑”生态协同策略,正在推动行业向“价值战”转型。

对传统OTA巨头而言,需在“控商控价”与“用户体验”间找到新平衡。若坚持“最低价”策略,可能被迫降低佣金比例,影响收入;若开放价格弹性,又可能动摇商家对其“全网最低价”的心智。更关键的是,京东的生态协同能力(如物流、支付)可能倒逼OTA加速开放合作——例如,携程近期已与支付宝重启合作,允许用户使用支付宝付款并获得积分。

对中小OTA来说,京东的“补贴+流量”策略,可能打破携程、美团的垄断格局,为中小OTA腾出市场空间。例如,马蜂窝、穷游、小红书等垂直类OTA,可依托“内容+攻略”优势,与京东的“价格透明+生态协同”形成互补,吸引对“深度体验”有需求的用户。

对用户的长期利好,京东的入场,将推动行业服务标准的提升。例如,“无捆绑预订”正从京东的特色功能,逐渐成为行业标配——飞猪近期宣布取消默认保险,美团也推出“纯净订单”选项。这种改变,最终将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透明、更自主的预订体验。

结束语

京东杀进酒旅赛道,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流量、利润与行业规则的战争。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短期补贴的力度,更在于能否将京东生态的协同优势转化为酒旅场景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传统OTA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倒逼自身升级的契机;对于用户而言,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或许正是那些终于不用再为“隐形消费”烦恼的旅行者。

暑期旅游旺季的大幕即将拉开,京东与传统OTA巨头的正面交锋已进入倒计时。这场战争的走向,或将重新定义OTA行业的未来——是继续陷入“价格战”的红海,还是开启“价值服务”的蓝海?答案,或许就在这个夏天揭晓。

2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