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二)
本次调查共搜集到了8500多个各种活动的信息,删除200多个不属于会议的活动,属于会议的有 8270个,每个会议都有13项统计指标,形成了十多万个统计数据。将这些统计数据分为6 个统计分组,即基本统计、地点统计、时间统计、国际会议统计、附设展览统计和交叉统计,最终形成22项数据统计。
2.4 按会议举办场地分类的统计
本次统计结果显示(参见表 2-11 和图 2-8),我国高达 61.1% 的会议是在会议酒店举办的, 这是由于会议酒店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会议设施和合理的价格所决定的。会议中心则排在第二位,占会议总量的 19.8%,这与 ICCA 的统计数据相接近。会议中心虽然具有最好的会议设施,但由于价格和位置的原因,是大型会议优先选取的会议场所。处于城市郊区的度假村和培训中心的会议数量也不少,两项相加的比例超过 19.1%。在 ICCA 的《2010 年会议统计报告》中(参见图 2-9)
表 2-11

图 2-8

图 2-9
3 时间统计
举办会议的时间也是许多会议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重要因素。不同城市举办会议的最佳时间也不同,因而各方面价格也相差很多,这一点对于商业化运作的会议尤为重要,因为关系到会议财务是否容易做到收支平衡。
本次对会议的时间统计包括 4 项统计,即按会议举办月份的统计、按会议举办地理区域的月 份统计、按会议持续天数的统计和按会议市场分类的天数统计。
3.1 按会议举办月份的统计
图 2-10 是 ICCA 对全球会议的月份统计分析。在 ICCA 的《会议统计报告中,举办会议最少的月份是1 月份,仅占 2%,而举办会议最多的月份是 9 月,为 17%,两月会议数量相差15%。在 ICCA 的统计中,5、6 月和 9、10 月形成两个峰值,7、8 月出现一个峰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ICCA 统计的会议全部是国际会议,这类会议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北半球举办,5、6、9 月和 10 月是北半球最好的旅游季节,会议数量就相应最多。而 7、8 月是北半球国家的假期,西方主要国家参加会议的主要人员来自院校和科研机构此时都在度假,会议相对就会少一些。
图 2-10
由表 2-12 和图 2-11 可以看出,我国会议按月份的统计结果与 ICCA 统计结果差别很大。我国举办会议最多的月份是 1 月,占到会议总量的 11%。这正是我国新年之后,春节之前,大量的团拜会和各种联谊活动涌到酒店,形成我国会议市场的独有特色。2月份举办的会议最少,仅占6%的份额。2 月通常赶上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因此会议自然就少。从整个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其它月份没有特别明显的淡旺季,3 月份至 11 月份的会议数量的相对比例仅差 3 个百分点,这源于我国地域的广阔,东西南北中,会议地点的选择也很宽泛。
表 2-12
图 2 -11
3.2 按会议举办地理区域月份的统计
如上所述,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从南到北跨越的纬度近 50 度 , 距离约为 5500 公里,因此各个区域举办会议的淡旺季也不尽相同(参见表 2-13)。按地理区域进行月份统计有助于会议主办机构选择会议举办地。
例如 1 月份我国的三北地区是冰天雪地的严冬,而华南地区却是阳光明媚,1 月份华南举办会议的数量自然就会多一些,占 1 月份会议总量的 17.2%,而 8 月份仅为 2.5%。东北地区的会议旺季则是冬季的12 月和来年的 1 月,夏季的 7 月和 8 月,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华东地区不管任何季节都是会议最集中的区域。
表 2-13
[page]
3.3 按会议持续天数的统计
表 2-14

图 2 -12
按会议持续天数统计结果与按会议规模统计结果极为相似,都呈现反比例规律,即会议持续时间越长,会议数量越少(参见表2-14和图2-12)。占我国会议市场一半份额还多的会议仅持续1天。会议持续 2 天和 3 天的会议比例分别为 17.6% 和 12.4%。这三项的总和为 83.0%。4-6 天的会议的比例为 11.3%,6 天以上的会议的比例为 3.4%。
3.4 按会议市场分类的天数统计
表 2-15
通常一个会议持续的时间越长,会议硬件的收入也就越高。而不同会议市场持续的时间也有很大差异,当不同的会议“撞车”时,会议硬件服务机构应该优先考虑会议持续时间长,而效益又高的会议。本次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的四大会议市场在会议的持续天数上有所不同,公司会议的持续天数高居第一位,特别是持续 5 天以上的会议数量的优势更加明显,主要是公司的培训会议。分析其它三类会议市场,在持续时间为 1 至 3 天的会议数量的排序为事业单位会议、政府会议和社团会议。而在持续 4 至 5 天的会议中,社团会议数量在三类会议中位居首位,这源于我国千人以上的大型会议持续时间都在 4 至 5 天,这种规模会议中的社团会议的数量相对比较多。会议市场中 6 天和 6 天以上的会议以都培训会议为主。
4 国际会议统计
国际会议是业界最感兴趣的一类会议,特别是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打造“国际会议之都”和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国际会议的数量更引人关注。本次有关国际会议的统计包括 3 项,即按会议市场分类的国际会议统计、按学科分类的国际会议统计和城市举办国际会议数量的统计。
4.1 按会议市场分类的国际会议统计
由表2-16可以看出,不同会议市场的国际会议数量,不管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相差都很大。选用这个统计指标就是希望给服务国际会议的机构一个市场方向。从统计结果来看我国所举办的会议中仅有1.3%的会议属于国际会议。其中社团会议中国际会议的比例最高,达到4.2%,这是由于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组织的机构和个人主要来自于社团组织。事业单位会议和政府会议中的国际会议的比例相近,比例相差仅0.2%。只有公司会议中的国际会议最少,平均每250个会议中才有1个是国际会议。
表 2-16
4.2 按学科分类的国际会议统计
不同的学科的国际会议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别(参见表 2-17)。选用这个统计指标也是希望给服务国际会议的机构一个参考。从表 2-17 可以看出,科学类会议中的国际会议数量,是全部会议中国际会议数量的一倍。其中,医药科学的国际会议数量是所有学科中相对比例最高的,达到7.2%,这意味着平均每 14 个医药会议中就有一个国际会议。工程与技术科学中的国际会议数量仅次于医药会议,为 4.2%。人文与社会科学和农业科学中的国际会议最少,每百个会议才有 1 个国际会议。社团组织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也多于事业单位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两者之间相差整一倍。
表 2-17
4.3 按城市举办国际会议数量的统计
我国的许多城市冠以“国际会议之都”,而 ICCA 的《2010 年会议统计报告》中对全世界232 个城市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进行排序,我国大陆仅有 6 个城市榜上有名(参见表 2-19)。本 项统计给出了我国举办国际会议数量的城市排序,能给中国会议产业界一个定量的概念。
表 2-18

表 2-19
本项统计的结果,排在国际会议举办城市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别是北京和上海,共计 64 个会议, 占所统计到的国际会议总量的 66%。排在第三位的是成都。最近几年在成都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 增加较多,分析其原因有二,第一是国际交通便利,成都双流机场的国际航班数量在我国所有机场中排在第四位,有多次航班直达欧洲和北美。第二是成都政府的会展机构——博览局将促进本地区 国际会议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5 会议附设展览统计
会议举办附设展览是新世纪出现的新趋势。附设展览增加了会议的活动内容,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附设展览的利润率远高于会议本身,因此附有展览的会议商业化运作更容易做到财务平衡。会议能否成功举办展览,主要取决于会议与产业关联的紧密度。因此不同市场的会议、不同学科的会议、甚至不同区域的会议举办展览的数量都有一定的差异。本项统计给出一个定量的统计结果和比例,给从事“以会带展”项目的会议工作者一个参考。
本次有关会议附设展览的统计包括 3 项,即按会议市场分类的展览统计、按学科分类的展览统计和按地理区域的展览统计。[page]
5.1 按会议市场分类的展览统计
表 2-20
表 2-20 是我国四大会议市场中举办附设展览的数量和比例。本次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会议举办附设展览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平均仅为 4.2%。其中,社团会议是我国四大会议市场中举办附设展览比例最高的一类会议,也仅为 7.4%,平均每 14 个会议中才有 1 个附设展览。其它三类会议举办附设展览的比例就更低了,最低的是事业单位会议举办附设展览,仅占 2.4%,可见这类会议与产业界关联的紧密度是相对较低的。
5.2 按学科分类的展览统计
如前所述,由于本次按学科分类统计仅包含对社团会议和事业单位会议两类会议进行,所以附设展览的统计也仅对这两类会议进行统计,参见表 2-21。会议附设展览的相对比例最高的是自然科学类的会议,高达 20%。分析其原因,其一,是目前自然科学具有的产业化的趋势;其二,是与统计到的自然科学会议的总体数量比较少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这个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医药科学会议附设展览的相对比例为 10%,即平均每 10 个医药会议就会有一个会议举办展览,这是因为医药科学实用性最强,因此最需要与广大医药公司密切合作所致。其它学科的会议附设展览相对比较少。两大会议市场相比较,社团会议附设展览数量远高于事业单位会议办展的数量,前者约为后者的 2.24 倍。
表 2-21

5.3 按地理区域的展览数量统计
表 2-22 是我国七大地理区域的会议附设展览的数量和比例。本项统计显示,华东地区的会议 附设展览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都占据首位,比例高达 6.5%。西南地区排名第二,主要原 因是提供数据的会议酒店都具有良好的展厅。排在第三位的是华北,主要源于北京地区举办展览的 会议相对比较多的原因。华南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展览业最发达的地区,会议附设 展览的比例理应高一些,但本次统计的结果,华南地区仅排名第四。说明尽管华南地区举办大型商 业展览在我国首屈一指,但商业展览与会议附设展览属于不同的两个会展领域,相互之间没有必然 的联动作用。比较遗憾的是本次统计没有搜集到华中和西北的任何展览信息。
6 交叉统计
在上述 5 个基本统计之外还建立了交叉统计。这类统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项统计中都 涉及到两个统计指标。本次交叉统计包括 3 项,即按会议市场分类的平均参会人数统计、按学科分 类的平均参会人数统计和按会议内容分类的会议市场统计。
6.1 按会议市场分类的平均参会人数统计
调查显示,按照会议市场分类进行的平均参会人数统计(参见表 2-23 和图 2-13),社团会 议和公司会议平均参会人数的统计结果与国外的统计相同,即公司会议的数量远多于社团会议的数 量,达到 4:1 的比例。但从平均参会人数来比较,社团会议的平均参会人数却是企业会议平均参会 人数的 1.69 倍。而事业单位会议和政府会议的平均人数非常相近,社团会议的平均参会人数是前 两者的 2.67 倍。会议酒店服务了 1 个社团会议相当于服务了近 3 个事业单位或政府的会议,这对 减少客房、会场等空置率,增加会议酒店的综合效益大有好处。
表 2-23
图 2 -13
6.2 按会议学科分类的平均参会人数统计
表 2-24 和图 2-14 反映的是按会议学科分类的平均参会人数统计情况。统计结果清楚的显示出, 在五大学科分类中,医药科学的会议平均参会人数高达 525 人,是其它四大学科平均参会人数的 近两倍。这表明目前在我国医学科学的会议规模普遍较大,这一点从第 2 届中国会议庆典中所公布 的《2010 年在我国举办的 100 个大型学术会议》就可以得到印证,其中 71% 的属于医药科学会议, 这些会议的规模都在千人以上。我国万人以上的超大型学术会议也基本也都是医药科学的会议。而其它四类学科会议的平均人数相近,在 250 至 300 人之间。
表 2-24
图 2 -14
6.3 按会议内容分类的会议市场统计
在我国的会议市场中企业会议占了近 50% 的市场份额,因此表 2-25 中关于会议内容的统计 显示,除了交流会议一项,其它五类会议内容中公司会议市场占得份额都最多,特别是工作会议、 签约会议、销售会议和表彰会议这四项。表彰会议是奖励旅游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逐渐增 加的趋势。“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也是立会之本,活力之源”,因此社团会议中的交流会议占 到了全部交流会议的 44% 的份额。我国的许多单位事业都有政府的职能,因此事业单位会议市场 和政府会议市场中的工作会议、交流会议、表彰报告会议和销售订货会议的会议数量颇为相近。

相关阅读:2010年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一)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