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酒店杀手锏揭秘:“6+1产业链”盈利(一)

迈点博客 · 姚小舟 · 2012-04-23 09:31:38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一直以来,酒店业研究领域对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的利润分析只专注在运营酒店,而遗漏掉最要的另一块巨大利润领域,即在建酒店获取的利润上。

国际酒店杀手锏揭秘:“6+1产业链”盈利(一)

  一直以来,酒店人对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的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各种论断、推测层出不穷,但始终只是“隔靴捎痒”,难以切中关键,解析不透事物本质现象。

  其实,借鉴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6+1产业链”分析工具,可以很有效的彻底破解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诡秘的奥秘。

  从2006年开始至今,郎咸平对于制造业的支招就是著名的6+1理论,整合全产业链。他认为“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他的理由是当今是产业链竞争时代,中国只负责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却只拿到一丁点利润,还导致环境污染,剥削劳工等问题,其他利润全被欧美国家拿走,所以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6+1理论:“中国企业在应对外部竞争中仅仅占据了生产这个1的环节,利润少得可怜。”整个产业链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终端销售,这6大块能创造的价值是90%。

  “6+1”中的6指的是:第1产品设计,第2原料采购,第3仓储运输,第4订单处理,第5批发经营,第6零售;“1”指的是:产品制造。

  虽然,郎咸平教授的6+1理论主要针对出口制造业,但酒店业却是可以拿来借鉴,分析出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同样“拿走绝大利润,我们自己只拿到一丁点利润,还导致环境污染、剥削员工”等现象。

  要弄明白6+1产业链利润掠夺模式,需要解析清楚其基本路数。

  6+1产业链案例

  郎咸平教授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是近10美元,在这个产业链里,我们只能创造1美元的价值,而美国人由通过6,获得了9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加工业自动地帮美国人创造了9美元没有污染、没有剥削、没有破坏环境、没有浪费的商业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创造1万元的价值,就给美国创造9万元的价值,我们创造100万元的价值,美国人就会获得900万元的价值。我们越制造、越生产,美国人越富裕。

  郎咸平的分析语惊国人。他认为6+1如同“产业链战争”,就是在整条产业链上,美国人把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6是“软”的生产环节,而1是“硬”的生产环节放在中国。在这样一种6 1产业链的定位下,中国就沦落在了价值的最低端。

  早期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得益于工业化带来的高效率,也就是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能力,产生进入国外市场初期的“倾销”,输出商品的价格是高于国内价格的,商品输出国产业工人的工资也是高于输入国商业工人工资的。

  以知识产权和服务业为特征的当今盈利方式,芭比娃娃的利润在“十美元”分配格局中获利9美元,6+1产业链理论说明了当今的利润优势不再是生产企业,而在于产业链联合与控制的优势,从而获取利润。

  运用6+1理论在酒店领域的对比分析

  一直以来,酒店业研究领域对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的利润分析只专注在运营酒店,而遗漏掉最要的另一块巨大利润领域,即在建酒店获取的利润上。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建酒店获取的利润,一年的利润额相当于运营酒店五年利润的总和。令人匪夷所思。

  而运用6+1产业链理论分析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建酒店获利,更有说服力,也有必要把对比分析分成两个部分,即在建酒店分析和运营酒店分析。

  由于酒店业与制造业的不同特征,一座酒店的在建与运营都比一个芭比娃娃的利润分配要复杂的多,所以6+1产业链模式不能绝对的对比分析,应该是基本模式不变的“递减”对比。例如,一个芭比娃娃价值十元,一元是制造商的分配,九元是六个产业链的分配,彼此间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但酒店中的业主与管理公司非如此关系,而是一方知识产权,即酒店管理与另一方生产企业的结合体,所以不能以此简单计算,而是分析出各个环节中获取利润的绝对数字。(迈点博客地址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