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理论在大武汉新格局下的思考

迈点网 · 聂媛媛 · 2012-05-19 09:51:35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社区参与是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机制,我国社区参与在旅游发展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层次大多经历三个层次。本文通过大武汉格局的形成,分析了现阶段社区参与的层次较低,讨论了一些社区参与理论在规划中的保障机制。

  1985年,墨菲(P. E. Murphy)第一次把社区参与的概念引入到旅游研究中,尝试从社区的角度研究和把握旅游。随后国外学者的研究趋势是社区应该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旅游发展中去。1997年在世界旅游组织(WTO)、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与地球理事会(Earth Council)颁发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中明确提出了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进一步确立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意义和影响。

  国外学者研究社区参与旅游方面,其内容丰富,外延广泛,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实践经验。研究内容主要有旅游发展与社区的相互关系、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还涉及参与的机制、模式、类型、意义,并上升到对社区参与理论的反思(保继刚,2006)。国内对于社区旅游的研究,开始于《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中译本(张广瑞,1998)的发表。此后,中国的旅游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旅游增长不能仅仅依靠@源开发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社区参与的研究紧紧围绕着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研究开展。从社区角度来思考旅游开发问题有可能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可行的途径(唐顺铁,1998)。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机制(刘纬华,2000)。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要进行全方位参与,才能分享旅游带来的各种利益,才能有助于生态旅游的成功(万绪才,朱应皋,丁敏,2002)。对社区参与的理论的研究也有了中国特色。分析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四个阶段性特征: 个别参与、组织参与、大众参与和全面参与,加强旅游规划、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社区文化维护等,从而达到全面的社区参与(胡志毅, 张兆干,2002)。

  应用社区理论方面,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种凭借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得到重视,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参与性、娱乐性、享受性、科技性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品,其旅游产品成为乡村社区谋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曹洪珍,2004)。乡村旅游对其它产业和整个乡村经济的有效拉动,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规划、管理中扮演主人翁角色(宋章海,马顺卫,2004)。研究方法上,主要提出来居民感知度(王群,2004)、社会表象理论(应天煜,2004)以及度熵权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等(侯国林、黄震方,2010),定量与定性方法得到了综合运用。应用实例上,主要是从生态旅游角度切入,涉及了森林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湿地旅游。人文方面则集中在民俗村落的居民参与的探讨。具体来说,邓光玉(2007)提出在已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中,社区居民的参与范围、参与程度都很有限,应建立有效的社区可进入、可持续及监督机制,保证社区对森林生态旅游全过程、深层次的参与,也保障森林生态旅游其他参与主体对社区居民的接纳和重视,王媛(2010)则提出湿地旅游社区参与观念淡薄,在旅游规划、经营、旅游收益、相关宣传和培训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参与式旅游方法应用于民族村寨旅游规划能合理分配旅游收益,保障社区居民利益,提高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李广宏、张晓东,2010)。城市的社区旅游研究表现于历史名城或古城、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对大武汉新格局下的现状的分析,提出社区参与模式的旅游发展模式,为实现“中部崛起”的武汉旅游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大武汉旅游现状

  2.1资源禀赋

  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中部中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较为分散,缺乏整合。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市域旅游发展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突出保护的同时,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在主城构建以观光游览和商务会展为主的核心旅游区,在郊区构建以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为主的环城游憩带”。在其指导思想上,笔者认为对各类资源进行横向整合,分为三大块:

  2.1.1大黄鹤楼旅游区

  即以黄鹤楼为核心,整合二江(长江、汉江)、二山(蛇山、龟山)、二桥(长江大桥、晴川桥)、三楼(黄鹤楼、晴川阁、武昌红楼)资源,形成以江、山、楼、桥为特色,历史文化为内涵,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大黄鹤楼区。这个旅游区最具武汉代表性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也最具武汉特色,它处于两江交汇、两山对峙、三楼紧依、三镇鼎立点及其延长线上,既有地域优势,又有文化优势,这在中国所有城市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可属世界罕见的稀缺性景观,极有可能发展为武汉黄金旅游区和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2.1.2大东湖旅游区

  以东湖风景区为核心,整合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植物园、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梅岭、海洋世界、鸟语林、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等资源,构建大东湖旅游区。东湖是武汉市唯一的一处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与西湖相比,其面积比西湖大,人文内涵也不比西湖逊色,但其影响却远不及西湖,可以说东湖仅仅是武汉旅游资源中未加雕琢的璞玉。

  2.1.3 大汉口旅游区

  以沿江大道为核心,将汉口江滩、江汉路步行街、汉口街头博物馆(租界)、龙王庙等具有老汉口文化气息和江城特色的资源进行整合,成为外地人体味汉派传统文化,感知武汉人生活,并融游、购、娱为一体的城市休闲旅游区。

  2.2大武汉格局的形成

  2.2.1 政策变化是机遇种子

  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定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武汉城市性质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这些政府文件的批示,国家政策的支持武汉的发展,这预示武汉面临各方面的支持,企业资金的进入将是必然。

  2.2.2交通发展是催化剂

  随着高铁建设的全面进行和相继通车,武汉逐渐恢复了中部城市重要的交通地理优势,同时拥有三大火车站、一个飞机场,同时是长江不可替代的重要港口城市,兼具有工业和旅游两大功能。到2020年,武汉市将成为全国高铁交通的中心。与此同时,城市中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各主要干道高架桥林立。地铁二号线正全面施工,将于2012年正式竣工投入使用;武汉第七座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即将完工,同时拟建长江第一条过江地铁,武汉三镇的交通越来越紧密,城中交通的便利与城市之间交通的便利都是旅游交通便利的必要条件。

  2.2.3 大型企业进驻武汉是强心剂

  绿地集团300亿投建武汉金融城,投建国际五星级品牌丽兹卡尔顿酒店;华侨城以史上最大投资额45亿强势进入武汉东湖风景区,投建武汉欢乐谷等主题公园;万达集团斥资500亿建设“武汉中央文化区”,倾力打造的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万达威斯汀国际五星级酒店已开门营业,碧桂园集团和湖北省共同投资的希尔顿酒店已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将成为武汉将成为东湖自主创新区商务会展中心,湖北省武汉市高端政务、商务活动重要场所。资金集中进入武汉,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均可见武汉经济处于发展迅猛阶段,大武汉格局即将形成。

  2.3 大武汉格局旅游中社区参与的主体确定

  社区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社区日益成为世界社区发展的主旋律。从广义上理解,整个城市地区(或区域)不仅是其居民从事各种活动并发生社会互动的场所,而且也会使其居民产生某种归属感,因此,城市社区既应包括城市地域内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各种社区,也应包括以整个城市或整个城市区为单位的宏观社区。

  本文主要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城市社区的宏观概念。论点的对象是大武汉,社区参与的主体即是武汉市内居住的居民。流动人口例如短暂居住的大学生则可以看做是一个静态的群体,因为其特征大体相同。

  三、社区参与在旅游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分析

  社区参与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机制。社区参与理论运用,协调了社区居民、开发商、政府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在确保旅游开发各个阶段,规划、开发、建设和反馈,实现最大利润,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page]

  3.1提高游客体验的真实性

  随着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看景,而是越来越倾向于体验式旅游,而体验的真实性可以说是这种旅游活动的本质意义所在。而要使旅游者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的前提,就是当地居民的服务、表演、生活、生产等活动都是出于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虚伪的或完全市场化的“表演”。

  3.2促进当地社会文化保护与发展

  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保护得越好,旅游者获得的感受与印象就越深刻,目的地就更容易赢得大量客源。这种良性循环,一方面有利于当地居民保护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心,避免地方文化在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发生扭曲甚至迷失方向,另一方面,大批旅游者的到来必然会有效带动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当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保护文化遗产积累资金。同时,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规划中,很多事情事先征得当地居民的同意,有利于激发其主人翁的意识,调动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将旅游业的社会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3.3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

  社区居民作为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利益主体之一,有权对旅游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发表意见甚至直接参与决策。社区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意义在于尊重目的地居民的主人地位,进而获得他们全方位的支持。其中,“主人地位”即指社区居民的利益主体权。

  同时,通过社区的参与,当地居民直接从事各种各样的旅游经营和管理,他们能从中直接获利、生活水平将不断得到改善。加拿大帕丁(Pagdin,1995)在其对尼泊尔波卡拉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游业的收益主要局限于那些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人们。许多事实表明,若当地人能参与到旅游业中,他们受益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很明显的。

  四、社区参与发展层次的分析

  4.1 社区参与层次理论

  社区参与是理论性和实验性很强的概念,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社区的充分参与,在实际操作中有诸多难度并可收到多方面的限制,并且发展是不能一蹴而就的。由于资源禀赋以及旅游规划者的不同,以及社区居民的意识不一致,一个城市各社区的参与程度都是不一致的。郑向敏(2002)提出的社区参与层次共分为三层,并具体阐述了表现特征,见下表:

  初级参与层次 积极参与层次 成熟参与层次
表现特征 人数少 民主意识较弱 参与范围广
范围窄 参与的主动性较强 社区开放度高
处于被动参与状态 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参与意识强烈
对旅游业了解程度低 参与意识不够宽广 注重可持续发展
    具备较为完善的参与机制

  表4.1 社区参与层次变现特征

  表格来源:郑向敏,刘静.《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2002

  4.2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析现阶段武汉旅游发展仍处于较落后水平。2009年武汉市接待海外游客66.9万人次,国内游客6539.99万人次,酒店平均房价322.14元,旅游总收入为508.65亿元;2010年武汉市接待海外游客92.79万人次,国内游客8852.34万人次,酒店平均房价为371.12元,旅游总收入为753.73亿元,总体来说旅游业呈增长的态势。

  4.2.1 三大旅游区社区参与现状特征描述

  如前文所述,将武汉分为了三大旅游区。现在通过表现特征的分析对其分层。

  表4.2 三大旅游区社区特征表述

  特征表述
大黄鹤楼区 人数多 居民重游率低 文化理解度低
大东湖旅游区 人数多 主动保护 主动参与 居民重游率高 认可度高
汉口旅游区 人数多 开放度高 建设保护意识 文化理解度低

  来源:笔者整理

  4.2.2 三大旅游区社区参与理论应用

  通过表4.2的特征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大黄鹤楼区处于初级社区参与层次,大东湖旅游区和汉口旅游区处于积极参与旅游层次。简单分析原因如下:大黄鹤楼是武汉市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但是其社区参与度低,主要可能是由于门票价格高,文化理念(楚文化,辛亥革命文化)传播并不成功;大东湖旅游区和汉口旅游区相对而言认可度高,重游率高,但是只处于积极参与阶段,同样也是文化理解度还是较低。同时,总体的层次是处于中低层次,社区居民对社区参与的理念不够理解,缺乏教育也是主要原因。政府在进行景区开发和宣传时,缺乏对社区居民利益的考虑,大多直接搬迁、拆迁,破坏了社区原本的生态环境。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提出了社区参与的保障性措施

  4.2.2.1增强社区参与的观念

  政府、规划师、旅游开发商及社区居民都应该加强社区参与的观念,提高认识。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或制度,就社区参与问题对规划者和开发商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划师要注重居民对本地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并将其纳入到旅游规划的考虑范围;旅游开发商应在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同时努力造福社区,寻求当地居民的和谐相处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区居民则应积极争取对旅游规划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主动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4.2.2.2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

  社区参与旅游规划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可以在旅游规划的编制内容上增加居民参与的条款,在旅游规划招标办法及旅游规划实施细则中加以详细说明,以保证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大居民参与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从舆论上保证居民参与的合理性。在组织实施上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尽量使居民参与的方式方法富有人情味,而不是例行公事地机械应付。

  4.2.2.3建立权威监督机构

  在健全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地方政府或人大为保证社区居民切实有效地参与旅游规划,还应该建立专门的执法和监督机构。该机构在处理本地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问题上必须具有足够的权力,并在权限范围内,负责全面协调旅游规划课题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社区居民的关系及有关事宜。

  4.2.2.4开展旅游教育及培训

  社区居民有权享有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福利,教育及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政府应该在旅游企业所纳税中拿出一部分专项用于发展当地的基础教育,并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旅游培训机构,专门用于培训当地居民和企业员工。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水平,而且切实促进目的地的整体接待质量。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中,政府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必须考虑居民的社区参与,并保证参与渠道畅通,让居民对旅游规划和发展决策的意见体现在旅游发展规划中,促使旅游规划、决策的实施成为社区居民的责任。(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  聂媛媛)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