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酒店筹建和个人案例

迈点论坛 · 刘钰 · 2012-06-19 11:26:19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虽说酒店项目建设本身有很大用途,是作为日后运营管理所需的,但并不能反过来就想当然地认为酒店管理者的话语权一定是最后审判。

  酒店筹建是个综合性很强的职能,酒店人大部分是管理服务出道,经验和阅历以及观察角度也大凡基于此。作为一个酒店专业和运营管理角度的人而言,我们的知识和技能明显是有相当大局限性的。虽说酒店项目建设本身有很大用途,是作为日后运营管理所需的,但并不能反过来就想当然地认为酒店管理者的话语权一定是最后审判。

  为什么这样讲呢?其实还是归根到前面所说:

  1、酒店建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事情,涵盖很多专业。

  2、你仅仅擅长酒店管理。

  其中第二个技能的局限性足够解释和限定当下的酒店人绝大多数是不能作为酒店建造好坏的裁判官。

  可能有些朋友不以为然,那么我举个现实例子,进一步阐明。

  很多年前,我来集团公司负责酒店产业项目,头一年觉得自己旅游专业毕业,十多年不间断从事酒店业,基本上酒店各个阶段都历练过,信心爆棚。

  那时首先接触的是公司旗下地产集团一个高级楼盘里的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前期所有工作早已经由地产技术单位和设计单位做完,正在扩初。既然有了酒店事业机构,老板自然就把cad和设计书交给我,让我评估下(当然起初,我也就是配合顾问)。记得当年我把这个图翻来覆去,看了几夜,硬是整理出足足60多页的图示和文字,像在酒管公司一样,把5万平米的酒店拆解了。按当时我对酒店的认知能力,对酒店平面提出了20多个涉及功能布局的严重性问题,细节更是多如牛毛,顺便为了显示“超凡”能力还连带着把牵涉到设备设施的东西也写进去。

  说实话,当时看着这么厚的材料,心情是舒坦的、伟岸的。后来抱着这些质疑和要求,去设计单位和设计师们逐个交锋,双方的语言都是不通的(各自专业差异造成语言表达都是问题),不管怎样,项目还是顺利下去了,平面方案调整后,自然所有一切都重来了。

  看清了吧:是“重来”。一个有品质的项目,建造阶段重来的状况,大家一定有认识。方案阶段大幅度重来想必知道严重性了。以我看来,一个酒店项目方案的“重来”,并不单一是设计单位的问题,更多的是掌控项目前期方案的人不能够洞察董事会和整体项目初衷、不能够通过经济指标和方案表达项目所需。

  因为后来陆续涉及到高档别墅、教育产业、旅游地产这类项目,更多更全面的正面负责、参与这些项目的景观、建筑、机电、策划等各个环节,对酒店的认知也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回想起当年那个项目可以说几个概念性的细节作为我标题观点的验证。

  当时,酒店平面有一些不足,主要是后台管理动线和康体功能分区、客房经济指标方面。从经验管理层面看,以上问题是必须调整的,而且为了运营便宜的最大化,很多地方需要改变建造轮廓。轮廓是建筑造型的关键要素之一,轮廓一变连立面跟着要变,总规也要调整。一些地方平面的改变已经严重影响了立面效果,两者产生的矛盾,是一个酒店管理者难以理解的。立面说俗了就是建筑的外衣,这不单是酒店氛围风格的一面,也是外部主题景观的要素。立面联系到专业和美学鉴赏能力、甚至还有建筑历史等等。能想到是一个层面,能把握又是另一个层面啦。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最新的星评标准中也是蛮多的,记得里面有一个五星级酒店度假概念的加分项——客房8平方米的阳台或者露台。我不清楚拟定者是不是地中海、东南亚、北美建筑看多了,为何暗示客房“阳台”就是度假概念?戈壁沙漠的气候下,阳台并不是个有实际功效的功能区,即便是在中国北方干旱,冬夏酷热寒冷、大风沙尘巨多的区域里,阳台就是个晾衣服甚至是某些时下流行建筑风格的点缀。这种标准运用在酒店行业规范里,很值得商榷。

  还得提醒一下,建筑领域相关有很多专业的设计人员,他们的学历以及专业修为只比酒店人高。我国的旅游、酒店专业是怎样的,大家都懂,说好听点是酒店精英和管理孵化基地,说难听就是快速就业的平台。以我国酒店专业的粗燥兼学无所用式学识去抨击外专业,还是要先修好内功啊。(迈点论坛地址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