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让大家都满意
虽说让大家都满意是个几乎近似完满的构想,但工作在酒店的经理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梦想和追求,更应该具备时刻达到最高巅峰的行动意识,在缺少了目标和构想的前提下,任何努力都不具备参考性。
经历过生活的人都知道,人喜欢的事情,往往很难实现,并且都为喜欢的事情而拖累,越喜欢却越为喜欢而累。人喜欢快乐,但快乐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得到,致使快乐堪比黄金难求。人喜欢金钱,但金钱却使很多人疲惫不堪,甚至家破身亡。人喜欢完美,但完美可求而不多得,令多少伟人抱憾终生。世间万物,人易得之事不满足,难得之事人人向往。虽说有些佛理,但却不失真理。在酒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走到哪里总会有些遗憾,事业和家庭的双赢局面始终难以平衡,更加之对梦想的追求使得不甘于瓦全而求完璧,忠职业而非企业,虽求完璧未得,但终应以更高为准,才能得以最大进步。
一、让自己满意
酒店里的工作并不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轻松,对时间的概念基本没有太多的奢望。想有些自己的时间旅行一番或者与家人团聚,基本上只能停留的想象。话虽如此,工作却是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一部分。闲暇时间的遗憾也可以从酒店的成绩中换回一些心安。
工作中,不论就职于什么样的岗位或职位,都将成为自我完善和砥砺意志的途径。越痛苦艰难的环境,越能让意志变得更加坚强。在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中就曾经说到,人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磨练意志,完善自我,最后达到完美的机体,即所谓的修成正果。人从降生的那一瞬间,犹如在山涧一块原石一般,生命的历程携带着这块原石不断在溪流中摩擦、碰撞、冲刷,直到他变成完美的那一刻。看看我们的生命,同样携带着不完美的性格来到人世,在这个生命的历程中,每个人都不断的经历着磨练,化解潜伏在生命机体中的“贪”“嗔”“痴”,直至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的境界。
我对工作看法是忠于职业而非企业,就是对自我负责的概括。对于长期或一生工作在一个单位的人来说,也许并不赞许我的表述。我相信忠于职业并不应该得到企业的排斥。对于不能对自己职业负责人又如何去效忠于企业呢?对职业经理人来说,忠于职业是自我要求的最低线,这样的底线应该得到睿智的企业老板的赞许。
并不是所有的职业人都对自己满意,特别在经营一家更大规模的企业,总经理及管理层中的高管,总有些事情使他们无能为力,甚至是付出巨大努力的付出后,并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少数不幸的人,还会因此适得其反。尽管世事难料,除了经理人日复一日对其他数字指标和管理指标的评判外,擅长使用标准和考核的职业经理人也应该对自己的表现给与心里评判。自己是否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自己是否已经得到了所应该得到的完美的结果?哪些地方还可以做的更好?在组织中,自己是否协助了上级完成了任务?自己是否真的发自内心给予自己最真诚的评判?
在本文中,我也特意将让自己满意的标题摆放在首位,意在表明我对这个观点的绝对认同。在进行所有的组织考核之前,经理人应该对自己给予整体评分,假如,所有的工作都能无愧于心,让自己得到最大的满意,那么,其他的指标也就只能是外秀内庸的摆设了。
二、让老板满意
假如,你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达到第一个标准,那么,就试图尝试这个标准。经理人的职责被老板定位的非常清楚。大多数老板都将经理人的考核挂钩于数字,对数字的获取便成为了首要的能力指标。特别在酒店行业,老板通常对待酒店的态度和其他行业几乎一般,都确定了盈利的首要且不可抗拒的地位。我不能否认这个标准有误,但获取利润的动机过于纯粹,往往得不偿失。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的企业已经给足我们了前车之鉴。
在我一篇《我们应该更关注顾客的感受》一文中多次表述我对获利的看法,任何获利都应给予给顾客更多的方案解决上,即满足顾客的有效需要。企业的盈利特征正是由此才能得到利润,这也是盈利的基础。如今,更多的老板为了走捷径,通过各种手段不需要借助满足顾客的有效需求而实现大量盈利,这种心态被放置在所拥有的所有产业中。结果,昙花一现的现象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了。
除少数老板外,很少有老板能逃过这种心态。只要经常接触老板的人很清楚,老板询问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当你回答经营数字时,老板是否特别关注?这些可以断定老板心理首要关注焦点。既然,这种现象是普遍产生的,那么,第二个标准就成为我们讨论的问题。如何让老板满意。[page]
让老板满意并不是简单的事,可能所有的经理人都在追求同样的答案,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不成功的经理人,都可能不会让老板满意,这是事实俱在的道理。首先,我认为,无论是擅长经营管理的经理人,还是擅长人脉关系的经理人,都应该把对老板的忠诚放在第一位,在何种情况下,对老板的忠诚也许不会让你发达,但对老板不忠诚一定会被开掉。事实证明,及时你没有能力,但对老板忠诚,往往有饭吃。从经理人的职业素养来衡量,忠于投资人也是职业道德操守的基本准则。但忠诚不同于愚忠,对忠诚的理解并非是“老板说的就是对的”“老板说道那里就打到哪里”,诸如此类,职业经理人又有何用?忠于老板应该已保护资产和荣誉为基础,通过满足顾客的有效需求,为老板创造利润。其次,忠于老板,就要用对得起老板付出的薪水。老板付薪水雇佣经理人,经理人应在老板的授权下发挥最大的价值,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使老板所付出的薪水能得到更有价值回报。最后,经理人的所有工作都应该让老板放心,所管理的辖区也应最大限度的自立经营,减少安全事故。在经营的过程中,老板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不应该有的事情不断的出现。信任最终会被打破,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三、让员工满意
很多员工看到第三个标准会有些疑问,企业不是应该将员工放在首位吗?为何让员工满意会在让老板满意之后。我想你是相信了某些管理人员的鬼话。虽然很实际,但这确实是事实。对管理人员来说,代表着业主和员工的双向利益,让业主满意肯定放在首位,其实管理人员都知道。
即使是这样,也不必灰心,要知道,老板的满意中就包含着员工满意。对管理者来说,员工队伍也是重要关注对象。在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曾提到过产出和产能平衡的原则,即企业想要得到顾客最大的认可,首先就需要得到员工的最大认可。员工如何对待顾客的影响因素取决于企业如何对待员工。
在创新时代,企业的经理人都在为赢得顾客的满意而不断创新出更多的服务模式和产品种类。唯独可惜的是,这些企业并没有在服务于员工和让员工满意上花费如此的心血,以致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始终不能得到提高,那些依靠提成和数字奖励的绩效方式激发员工热情的做法,就连不懂人力资源的管理者都能做的不错。那些所产生出来的不均衡和不协调的考核方式只能让经营部门的员工为了钱而工作。
很多管理者都在想办法来解决员工满意问题,然而,总是事与愿违。让员工满意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就是那么难吗?绝不是。在这一方面,某些联号酒店的领导者做的的确很不错。并不需要想象的那么昂贵,只需要将领导者的感情投入,用心做些事情,收效会比想象的要大得多。首先,照顾好员工的生活起居,建设和管理好员工的餐厅、宿舍、更衣室、浴室的地方,在这些方面,最高的管理者更需要多检查、多监督,只要投资精力就可以让员工看到管理者的心态,也是最容易获取员工满意的地方。让团队的管理人员一起思考如何更人性化的经营员工的活动场所,是保证员工的前提条件。其次,良好的制度保障。制度的保障是组织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员工和管理者建立信任关系的初步条件,因此,组织对于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要深思熟虑,更要注重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质量,最容易的是公平,最难的往往也基于此。最后,建设员工的精神文化。在培训、职业发展等多方面下一些功夫,让想学习的员工有机会学习,让环境为员工服务并让员工进步。同时,酒店更应提供更多的多样化发展的方式,培养员工在多样化兴趣爱好的发展比如:钓鱼、摄影、体育等全方面的发展。有此三项内容,员工的满意度绝对可以焕然一新。
四、让家庭满意
酒店人对家庭这个词的感触是在太深,多少年风雨兼程在外,家里的责任几乎被抛弃。作为家庭成员的一员,好像显得可有可无。虽说让家庭满意也是摆在我个人身上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这个问题也是必须面对并且处理好的问题,不能百分之百满意,也不能不满意。
老人、孩子、夫妻,三个决定家庭幸福的关键人物,如何在遥远的工作地处理这些问题呢?首先,频繁的联系是绝对不可少的。最好是能有完整的视频通话设备,通过实时视频互动,减少家庭对自己的疏远。其次,特殊节日决定应该有惊喜的礼物。比如结婚纪念日、孩子的生日、夫妻的生日、老人的生日等重要节日。电话的祝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送上远方的礼物当然是最好的。实现起来也并不是难事儿,利用网上服务机构或朋友赠送,或者直接邮寄都是不错的办法,这种惊喜犹如看到客人的喜悦一样奏效。最后,即使缺少一个成员,家里也应该举行一些特殊的团队活动,比如集体旅游,或是老人旅游团等,都能为成员带来一定的快乐和精神依靠,而不用花大把的时间来思念家人。
五、让社会满意
首先,我承认,让社会满意是最具成功的企业家追求的目标,但经理人作为现今社会的主要推动者,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也是影响企业家能否达到让社会满意的推动因素。在德鲁克先生的《公司的概念》中尤其提到了企业对社会应付的责任和具备的义务。故此,在最后一个段落,我同样也希望经理人们也能为此做出贡献,并具备企业家精神。
首先,经理人应让社会放心。在经营的活动中,也起应该遵守最基本的原则,合法经营、不触犯法律,更不应该滥用社会资源。企业家想要让社会满意,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企业能创造合理的利润,并维持员工的就业保障。
其次,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时在社会和国家需要帮助时也应付出实际,量力而行的付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比如:近几年发生在中国的自然灾害:地震、雪灾等,中国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都慷慨解囊,救助于同袍与为难之中。再如:中国一些教育、经济等受阻的地区,同样有友善之手兴建希望小学,开办养老院,修桥补路等善举,这些都成为企业家对社会负责的最基本表现。
最后,除了这些善举外,企业家更应该具有影响他人行善的义举。在美国,巴菲特和比尔盖斯对社会所具有的责任感超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在国内,陈光标的所作所为也同样受到国人的尊重。不论人们怎么去评议这个高调行善的企业家,对我而言,他们的确对我愿意为社会进绵薄之力提供了有力的激励。我同样也信奉高调行善,影响他人的原则。
虽说让大家都满意是个几乎近似完满的构想,但工作在酒店的经理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梦想和追求,更应该具备时刻达到最高巅峰的行动意识,在缺少了目标和构想的前提下,任何努力都不具备参考性。不论经理人是否能最终达到,只要努力,追求心灵最高境界的行动就肯定有所收获而不亏来世一遭。(迈点博客链接)
相关阅读:我们应该更关注客户的感受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