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鑫:酒店人的“求学习”之路
近些年,服务行业人员尤其是酒店、餐饮人员学习的呼声愈来愈高。在迈点网,“求学习”推翻了“求关注”、“求穿越”之类不入流的娱乐词汇,毅然站上了迈点百科的热门词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背后的原因……
——迈点网特约评论家张本鑫
【迈点网】近些年,服务行业人员尤其是酒店、餐饮人员学习的呼声愈来愈高。在迈点网,“求学习”推翻了“求关注”、“求穿越”之类不入流的娱乐词汇,毅然站上了迈点百科的热门词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背后的原因。
一、中国酒店业的飞速发展
2010年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经济蓝皮书》,预计中国全年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9%,GDP总产值达6.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而中国酒店业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中国未来8%至10%的GDP年均增长有望带动酒店客房数量年增长12%,预计去年底中国酒店客房数量达到5.52亿间。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星级饭店有14587家,其中四星、五星级酒店的比例由10年前的7.7%升至18.7%。
酒店数量的剧增使得酒店管理职位的增加,它促使许多不具备管理能力的员工走上了管理岗位,工作中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学习的欲望自然就产生了。
二、行业的特殊性
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数量多,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客源文化和地域的不同,培训自然少不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不同的顾客需求,光有经验是行不通的,都说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就是这个道理。
三、管理者的成长道路
通过在酒店工作的十几年中,笔者发现,一些基层员工之所以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无外乎几种情况:业务技能突出、骨干;酒店老员工,对企业熟悉,忠诚度高;矮子里选大个等等。
但是,这些人真是适合管理岗位吗?先来看骨干,技能突出就适合做管理者吗?大学教授就一定适合做校长吗?再说老员工,在公司时间长就适合做管理者吗……等等。在现代企业中,管理人员多数没有经过基本管理技能的训练就直接上岗了,他们是凭自己的感觉做事情,而不是按照管理规则做事情,所以,他们的管理现状可想而知了。他们也许是好员工,但未必是合格的管理者。
四、学校与企业的脱节
中国大多数的高校和市场是完全脱节的,学校教的东西到社会和行业领域后根本就不能用,或者已经落后甚至淘汰。应届生上岗听到的第一句话常常是这样的:我不管你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从现在开始,把它全部忘掉,从零开始。
中国的应试教育早就了大批的考试型人才,但像酒店和餐饮一样的服务行业更需要的是现场的灵活应变能力。
五、时代的进步导致需求发生改变
21世纪已经进行信息化时代,科技手段革新给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在点菜这一环节上,大多数的酒店和餐饮企业已经采用电子点菜系统,抛弃了传统的手工点菜单模式。还有很多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采取客人自助的点菜方法。再比如,每月管理人员的工作报告已经从原来的手写汇报转变为如今的WORD、PPT汇报。笔者常常和业界管理人员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是平时的工作表现、能力重要呢还是工作汇报重要?笔者认为,两者同样重要!如今很多的企业都是连锁集团形式,公司领导大多数时候看不到你的工作表现,只能通过汇报来审查你的工作情况,何况做好汇报本身也是管理人员沟通和总结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办公软件的掌握就相当重要,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学习电脑知识和各种软件的应用。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在当下为很多的管理人员所强烈需求。
时代进步带来的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学习和探索的领域。
以上是笔者对行业人员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原因分析,当然,应该还有其他很多的缘由,因人而异。
企业给员工最大的学习平台莫过于培训了。“培训是给员工最大的福利”,这句口号我们喊了几十年,事实确实如此吗?相信大多数员工并不这样认为。组织培训企业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也确实用在了员工身上,但不见得员工会买账!很显然的,花钱培训一场员工不感兴趣、无用的课程,这肯定不是福利。培训的数量和人次不能作为考量的依据,最重要的还要看培训的效果。
笔者的建议是建立完善培训体系,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培训制度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资源体系和培训运作体系。制度体系应该包括学员管理、权责分工、评估、档案管理,课程体系包括岗位课程、专业课程和通用课程,资源体系包括培训资产维护、师资力量开发、培训费用预算,运作体系包括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运作流程。有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实施管控、培训效果分析,这样的培训才是员工的福利。
而培训的成效如何巩固呢?笔者认为,没有与考核和晋升挂钩的培训效果评估等于空谈。
针对培训,笔者还要特别反驳两种观点。
其一是“反正人员流动那么快,培训了也白培训”的观点。笔者觉得,培训虽然花费时间和金钱,但是,如果不培训,带来的成本和代价将更加巨大。管理层的思维不能局限在自身的企业,应该放眼行业,只有行业兴旺,企业才能兴旺。没有听说行业都走到尽头了,行业里的个体还是蓬勃健壮的。所以,行业间的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不能因为怕员工离职而不开展培训工作,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行业之间应该摈除门户之见,大力培养各岗位人才,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打好基石。
其二是“这个我不知道,企业没有给予我相应的培训”的观点。任何的企业都不可能给到管理人员所有的知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个人的学习欲望很关键。
听过这样一个酒店人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学完酒店管理专业后,立志在酒店行业干出一番成就。他选择的酒店第一个岗位就是前厅,而且主动要求上夜班。上夜班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影响身体健康不说,做的事情往往也要比白班的多,也不能和同事朋友欢聚。但是,他说:上夜班的时候,酒店没有大堂副理、部门经理、总经理,碰上了一些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自己担当的角色类似总经理,整个酒店都属于他一个人在管理,碰见的事情多了,学到的东西就多了,经验是经历累计的过程。别人上夜班的时候,通常都偷懒睡觉,但是他从来没有。没过几年,他就从小小的服务员做到了集团酒店总监的位置。所以,学习这件事情,主动和被动得到的效果差距很大。
知识很重要,所以学习很重要。很多我们看似很幼稚的错误,在酒店的管理者眼里,却是正常不过。因为不是不更正,是真的不懂。比如常常看到五星级的设备和一星级的设备摆放在一起:杯子是五星的,杯垫是一星的;床垫是五星的,被子枕头是一星的……某五星级酒店行政楼层有一个文化廊,走廊中间设置了一个阅览区,但是当你真正坐下读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根本就没办法阅览,因为灯光太暗了!这样的设施就是浪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长的道路就是一路学习的过程,个人和企业应该共同携手,给力打造良好的业界环境和氛围。
张本鑫简介
男,1983年6月出生,福建省三明市人,中共党员。
2004年毕业于泉州国立华侨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年取得餐饮职业经理人证书,2010年完成厦门大学法律专业深造。先后在厦门华侨大酒店、厦门颐豪大酒店、厦门戎园山庄、厦门集大宾馆任职,主要在餐饮部工作。从一名基层的传菜员做起,先后任领班、主管、经理等职。
(欢迎登陆张本鑫迈点原创博文,了解更多信息:http://blog.meadin.com/u2/bency/index.html)
【独家稿件声明】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本站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