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林:五方面阐述“酒店+地产”商业模式
开元不仅发展了“酒店+地产”的商业模式,还通过“酒店+地产”的概念塑造了开元酒店自己的品牌,塑造了中国民营酒店的品牌。
浙江开元旅业集团董事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陈妙林
中国饭店2012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饭店全球论坛于今日在广州盛大召开,迈点网记者全程报道。浙江开元旅业集团董事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陈妙林做主题演讲。
陈妙林表示,开元不仅发展了“酒店+地产”的商业模式,还通过“酒店+地产”的概念塑造了开元酒店自己的品牌,塑造了中国民营酒店的品牌。
接下来,陈妙林从五个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了“酒店+地产”的商业模式。
首先,“酒店+地产”的模式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酒店+地产”的发展也是得益于改革开放。
其次,开元“酒店+地产”的模式塑造了高星级酒店,自我品牌。从一个不知名的民营企业,到中国民族品牌酒店数量排名第二,主要得益于“酒店+地产”的发展模式。
第三,“酒店+地产”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这也是一种趋势。从“酒店+地产”转向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和旅游综合体的发展。
第四、“酒店+地产”模式必须注意三点:1、预计能赚回酒店投资的95%以上,才可以进行投资;2、经济规模比较小的城市要慎重投资,否则会成为长期负担;3、要注意企业的实力,不要盲目投资。
最后,陈妙林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房地产的几点体会和看法:1、从中国的刚性需求来看,中国房地产的前景非常好;2、从土地供应来看,房地产的供应量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3、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中国买房的兴趣要比美国人重得多;4、从投资需求来看,中国的投资含量很差;5、从市场情况来看,房价最后还是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政策说了算;6、房地产的问题是中央和地方的问题,但最跌的还是地方政府。
以下是完整文字实录——
陈妙林: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早上好。今天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第一个发言的机会,其实我认为这是抛砖引玉,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发言。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就是“酒店+地产”的创业过程的分享。
其实“酒店+地产”这个概念实际运作好的公司在中国多的是,比较有名的大家知道是万达、中粮、富力、恒大、碧桂园等等,这些公司在运营“酒店+地产”的模式上,他们的得益其实远远要超过我们开元。组委会让我发言,我认为有这么一个因素,我们不光是发展了“酒店+地产”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酒店+地产”的概念塑造了开元酒店自己的品牌,塑造了中国民营酒店的品牌。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分成五个方面来讲:第一个就是“酒店+地产”的模式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二个题目是“酒店+地产”的发展模式塑造了开元的高星级酒店品牌;第三“酒店+地产”的发展模式是需要不断的创新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第四“酒店+地产”需要的注意的问题;第五个是对中国房地产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首先就是“酒店+地产”的比较模式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中国在60年代末之前,也就是1997年之前中国是没有房地产业,中国只有中国建筑商,在1997年中国的住宅都是国家分配的,因此我认为在1997年之前是没有房地产业,因为没有房地产这个市场,所以没有房地产业。
那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住宅,特别是居民的住房必须要由私有住房,向公有住房分配制发展到住房私有化,因此中国的房地产业在90年代末蓬勃兴起,不管是中国的万科、万达、富力、恒大等等,这些房地产的发展都是在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像富力真正的发展还是在2005年以后,因为2005年在香港上市以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酒店+地产”的发展也是得益于改革开放。
其实“酒店+地产”的发展模式在欧美实际上早就形成,因为欧美在房地产上几十年以前,甚至上百年都是住房私有化,都是房地产的市场化,因此“酒店+地产”不是中国首创,而是来自于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
中国的“酒店+地产”模式的优秀成功者就是万达、恒大、中粮、碧桂园等等都是我们的榜样,但是有一个问题,今天万达和富力都来了,我今天早上跟马勇院长吃早餐的时候也讨论这个问题,现在万达已经有30多家高星级酒店,但是我觉得他们非常可惜的,如果十多年前就做万达自己的品牌,那么开元就远远落后于他们后面,而不是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你想万达的资产,我早就讲过一个话题,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就是万达集团,而不是万科。万达现在拥有了多少家商业资产,拥有了30多家酒店,这样的规模,1000多亿的销售,将近有几千亿的资产,这样的总量的一个大公司,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优秀的成功者,但是如果他十年前把万达的酒店品牌做起来,那样的话,我说中国不光是最大的房地产业是万达,中国最大的酒店房地产也是万达,但是可惜的是万达现在的酒店全部委托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管理,这个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其实王董事长我在六年之前就见过面,我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当然万达现在也做自己的品牌“酒店+地产”,时间晚了一点,但是还来得及,我相信再过10、20年万达肯定会超过开元。
那么“酒店+地产”带来什么好处呢?就是带给了投资人的财富和品牌,也带给了社会的发展,也带给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和税收,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政府为什么非常喜欢跟做商业地产、做酒店地产的人合作?其实最大的得益者还是地方政府,其实重大的得益者还是政府,因为建了一个商业酒店、建一个地产,政府的形象大大提升了,投资环境改善了,每年的税收将会增加。住房房产要卖两次,卖的时候带给政府的税收也是很高的,现在中国的房地产的税收形象的比喻我们拿三成,政府拿七成。杭州有一个民营企业家在会上做了一个这样的发言,当然不一定恰当,他说50年代的人都知道四川有一个大财主,剥削农民,农民的一斗米他要拿5升,农民也拿5升,现在房地产的一升米政府拿七成,我们拿三成,所以我认为最大的得益者是政府,所以我认为房地产的调控是有必要的,房地产的调控最大的打击是地方政府而不是房地产开发商。因此我们决定带给政府的形象,带给投资环境的改善,也带来一个地方的发展。你觉得一个周边的环境改善了,周边的土地价值就大大的提升了,是数倍、数十倍的增长。
当然毫无疑问也给投资人数早了品牌,开元做“酒店+地产”做了13年,我们经营了20多个酒店,我们的也积累了几十亿的财富,这个也毫无疑问。更重要的是给开元塑造了品牌。这个是第一讲“酒店+地产”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page]
第二点开元“酒店+地产”的模式塑造了高星级酒店,自我品牌。开元“酒店+地产”在90年代末开始做,到目前为止我们用这个模式一共自己发展建造了20多家的五星级酒店,从一个不知名的民营企业,我们去年在酒店的客房数量上,我们在中国民族品牌的酒店数量上排名第二,这个主要得益于“酒店+地产”的发展模式。
同时,最近几年我们自己投资建地产的速度慢慢减下来,租赁酒店、委托管理酒店大量增加,去年开了15家酒店,13家是委托管理的,签约的13家酒店全部是委托管理,今年预计开20家酒店,1-3月份已经开了3家,还有17-18家酒店会开张。我刚才讲的也许万达、中粮做得比我们更大,但是很遗憾他们没有创造自己的酒店品牌,他们塑造了房产的品牌、商业地产的品牌,但是没有塑造酒店的品牌。
目前开元已经开张的酒店数量是47家,签约的酒店总数达到104家,房间总数达到35000间,去年的世界全球酒店杂志排名我们排在48位。
第三个“酒店+地产”模式还是需要不断的创新,这也是一种趋势。在2003年以前政府的土地是出让,不需要召开招拍挂,这个跟政府就比较好谈。1993年、1994年业内实行了招拍挂以后,相对来说我们的要价能力就降低,从二三线城市转到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基本上没有这种模式来做,为什么呢?酒店的生存普遍很不容易,更不要说酒店再加上房地产的土地,根本没有可能。但是十年以前在二三线城市洽谈这个项目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现在二三线城市也不行,我们只能转移到三四线城市发展,发展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因为二三线城市现在也不稀罕,稀罕的是万达这种大的商业中心的建设,万达还是有相当大的要价能力,我们的“酒店+地产”的要价能力就必须低,所以我们最近也在向万达学习做一些商业综合体,但是我们知道做商业综合体我们永远做不过万达,那么我们就做旅游综合体,我们现在已经有几个大的旅游综合体,我们和欧洲、荷兰的公司进行合作,进行大型的旅游地产的开发,我们有一个投资60亿的项目,落户在杭州。按照荷兰人的计划,第一个做成之后今后在每一个神做一个这样的大型的旅游项目,这种项目还是非常有要价能力的。
然后就是这种要价能力从一般的房地产公司转向品牌公司,一般的房地产公司,小公司谈这种项目比较难谈,大公司比较好谈。像万达、富力去谈,他们这种品牌公司具有相当的要价能力,从“酒店+地产”转向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和旅游综合体的发展。这个是“酒店+地产”的发展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以及今后的趋势。
第四、“酒店+地产”模式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我认为我们从十多年的发展我们也得出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教训。酒店是一个投资大、收益比较慢的行业。我们每一个客房,如果打造一个五星级酒店,不包括土地的地价,每一个房间140元一个房间计算,如果建造400个房间的五星级酒店,不算地价都要5.6亿,算上地价可能就要6、7亿的投资。那么在三四线城市的投资,按照我们的经验至少三年内这个酒店的现金流是负的,要到3、5年之后才可以形成一个正的现金流。因此房地产在谈项目的时候,起码能占到、赚会酒店投资的95%以上才可以投资酒店项目。
第二经济规模比较小的城市要慎重投资,否则会成为长期的负担。也就是说经济规模相对比较落后的县级城市,它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商务客源相对比较少,这种投资要慎重。因此你要先做好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对于长期不能成为正现金流的就千万不能投资,就是这个酒店是通过房产可以赚回来,但是这个酒店如果长期不能形成正的现金流,那你每年亏损,那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赔得起,这个你要注意。
第三、注意企业的实力,不要盲目投资。我记得几年前在论坛上也有介绍,我们浙江有很多,特别是温州有很多企业家看看“酒店+地产”这个模式很好,大家一哄而上投资“酒店+地产”,结果由于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差一点,浙江温州人有一个特点,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很团队,只要是温州人大家可以不写合作协议,钱一打过来就去投资,一旦投资形成实物以后,或者是负的现金流以后,就比较麻烦了,股东之间闹矛盾,支撑不下去,造成了企业的危机。一旦到现金流或者是资金周转肯定的时候,谁也帮不了你这个忙,不要说企业,连政府也帮不了。政府要你过来投资的时候拼命忽悠你,等到你投资失败的时候,政府不会管你,这个是中国的现实,所以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千万不要盲目投资,这个是我讲的第四点。
第五、对中国地产业的几点看法,中国现在的地产业是一片箫条,房价按照总理的价位,他一直没有透露底,这次记者招待会上好像透了一点低“中国的房价必须降20%-30%。”我想降都没有问题,这也正常,房地产商前几年钱赚多了,现在让它拿一点出来也没有关系。但是中国房地产的下落最大的受害者是地方政府。我认为中国的地产现在这种现象是暂时的,至少从这几个方面来判断,中国房地产现在的情况是暂时的,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还是很有发展前景,像以前的暴利时代肯定是结束了,中国的房地产业如果引导的好还是有发展的,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中国的刚性需求,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的房地产前景非常好,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率还不到55%,作为一个衡量国家是否发达,经济水平是否能够跟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化率,欧美国家的城市化率都达到70%以上,中国城市化率才知道55%,这个“55%”还是要加引号,因为这个55%是把农民工的进城都加进来了,大家知道农民工安居是在农村,这些农民工在城里面基本上是租房子。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农民工住的是什么房,我是浙江人大代表,我们人大代表也去视察一些农民工的安居点,有的地方真的是惨不忍睹。像我们杭州也算是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它的农民工住宿条件这么差,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想象到的,可想而知,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的住房条件更差,要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刚性需求还是有的。
第二、土地的供应量的问题。因为国务院再三强调18亿亩的红线不能突破,就决定了中国的土地供应量不会有很大的增加,在这个前提下就不可能有很很多的土地拿出来搞房子,因此房地产的供应量仍然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第三、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的。欧美国家的人,特别是美国,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美国的报道,美国的公民一辈子当中全家迁居的比例占到75%,中国全家迁居的可能不到10%。这个文化也决定了中国买房的问题。还有一个美国人只管住自己,他绝对不会管下一代,他把儿子、女儿养到16-18岁基本上都不管了,中国人不单管儿子还要管孙子,所以这个文化决定了中国买房的兴趣要比美国人重得多。
第四、投资需求。中国的市场严格意义来说不是一个非市场化的国家,中国的投资含量很差,老百姓有钱想要投资但没有地方投资,买股票就套牢,中国的股票市场十年没有增加一分钱,股民的十年都白白亏损了,十年的钱和现代的钱不一样,现在的房价跌30%,比10年前也高5、6倍,所以中国人的投资需求也决定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差。
第五、房价最后由市场说了算,不能由总理说了算,当然下一届李克强还会执行温家宝的政策,但是最后还是由市场说了算,不能由温家宝说了算。
第六、房地产的问题是中央和地方的问题,无非是中央政府介入到房地产,为地方政府创造财富,房价也跌房地产没有钱赚,有的可能要赔进去,但是最跌的是地方政府。温总理这次答记者问的时候说到了地方政府的负债率的问题,也说到政府的负债率的问题,说2011年增加了3万亿,总的数字不到14亿。我认为这个数字不确切。以浙江省来计算,浙江的负债率就是3倍于地方政府的收入,这样来计算浙江还是相对富裕的地方,我估计要乘上一个“2”。所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温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他说中国政府的负债率低于发达国家的负债率,特别是欧美国家,也低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第二天的报纸登出来这几句话没有了,我找的好几张明报纸都没有看到,所以说明这个数据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发言今天就到此结束,因为时间不能占用太多,有说错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含,谢谢大家。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