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舟:工资才是员工最大愿景
如果“愿景”中无员工心头的结跘内容,那算鸟个愿景!酒店里的那点愿景,实在是装不下员工心中的"悠悠万事"。
谈愿景几乎很纯情。完全的"阳春白雪"格调,从不沾染丝毫的庸俗元素,如"油盐柴米酱醋茶"。
"愿景"的基本解释如是说:
“所谓愿景,由组织內部的成员所制订,藉由团队讨论,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形成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來方向。所谓愿景管理,就是结合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目的,透过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的三部曲,建立团队,迈向组织成功,促使组织力量极大化发挥。 ”
把愿景说成是“由组织內部的成员所制订,藉由团队讨论,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是这句话而言,我一直存在怀疑疑虑。
工作了几十年,十多家酒店工作过,也了解整个酒店行业或其他企业,几乎从未听说过哪家酒店的业主或管理团队,会找员工商量,或与应聘人员“內部的成员所制订,藉由团队讨论,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
倒是早就有已经存在的“愿景”摆在那里,只问你接不接受。具体而言,“愿景”的细化有可能是八小时工作制,二小时自愿加班。如果不接受,就立刻滚蛋走人。
这哪是“愿景”,这是“明修暗道暗度陈仓”的违反乱纪。
从来就是,劳资一方占绝对优势,而员工或应聘人员,如同叫花子见皇帝那样的巨大差异,这位皇帝一直以来都盛气凌人,何来与员工讨论劳资双方共同的“愿景”。
也有一种愿景现象,写得亮丽光彩,冠冕堂皇。但与员工群体的利益一点也不沾边。如"重视实际和价值"的理念,什么"强调人类健康信条"的的理念等等。但只要到员工宿舍或员工食堂走走看,肮脏灰暗或让人厌食的粗劣饭菜,以上的理念通通不过是无耻谰言。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赊谈愿景对广大员工来讲,简直是放屁。[page]
就算是资本方或管理方发慈悲,弄一点员工沾光的“愿景”内容,但仔细一分析,又是
猴子的屁股露出了破绽。比如说酒店一直自诩什么“酒店是员工的家”。
时下的酒店员工,绝大部分来自不同的城市,而且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下里巴人”。
但我们的“愿景”制造者,却口是心非,长期以来,对待员工一贯施行“取而不予”、“用而不养”的政策。酒店给予员工的这个“家”,本质上却是“就业在城市,户籍在深山;工作在城市,上有老下有小在偏远山区;耗尽血汗在城市,生老病死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枷锁在农村”的“古怪之家”现象,已经成为中国酒店业或社会的一大特征。
一位总经理与我谈起培训心得,可以倒背如流大师的“管理架构”中的“使命、愿景、目标”公式,说什么客人想的,就是我们的使命,能不能实现客人想要的,就是我们的愿景。
这里的“愿景”从来就无员工心里牵挂的东西。
毫无疑问,愿景属于"内激励"。培训大师的课堂上,愿景是神圣的天使那种属性,圣洁,高雅,不食人间烟火。大师毫不在乎台下坐着听讲的员工们。更不知道他们来何方,不懂得整日纠结在员工心头的结跘。
如果“愿景”中无员工心头的结跘内容,那算鸟个愿景!酒店里的那点愿景,实在是装不下员工心中的"悠悠万事"。
酒店那点愿景含量,在以下的血淋淋指标面前,简直是“蚍蜉撼大树”不自量比较。
1. “除就业外的其它四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大量的公共投入;
2. 公共服务中的员工工子女上学、员工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员工工住房保障等问题;
3. 公共服务项目中的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的同等对待问题。
以上“蚍蜉撼大树”对比等级的“愿景”硬性指标,其中任何一项不能满足员工需求,任何酒店的任何煽情“愿景”不过是最虚伪标语口号。
鉴于以上血淋淋的现实,员工们唯有寄望拿到每月的血汗钱,那份来之不易的薪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愿景了。
虽然“愿景”属于内激励,但也可以用外激励来测试“愿景”值几个钱。
其实,“愿景”的最大价值在于稳定员工,安心踏实地在酒店永远工作下去。从员工的调查中分析中可以得出,无论是管理者或基层员工,一旦某处酒店给出的工资高出其目前工资10—20%,这位员工就会离职而去。
于是乎,“愿景”只相当于员工工资的20%以下的价值。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