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昱:2013经济型酒店该何去何从

迈点网 · 2013-03-29 15:21:11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从各个方面挖掘潜力,经济型酒店能否顺利度过这个“严冬”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迈点网·特约评论家 苏 昱

   现任我要旅游网运营总监、北京假日在线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二十年旅行社从业经历,曾任中国太和旅行社接待部、航旅部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2006年创办我要旅游网并运营至今。

  3月12日,7天、如家披露了去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7天去年营收27.09亿元,同比增长27.3%,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36.43%;如家的业绩则不太好看,虽然去年总营收为57.697亿元,同比增长51.2%,但亏损了2680万元,而前年其净利润高达3.515亿元。之前的财报显示,华住(原汉庭)去年营收32.245亿元,同比增长43.3%;净利润1.749亿元,同比增长52.35%。由此看来,经济型酒店业绩已经开始分化,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资深酒店专家赵焕焱指出,经济型酒店效益走下坡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成本上升,二是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下降。2010年以前,行业整体供求关系相对理想,但之后扩张成为经济型酒店的主旋律,对加盟商的争夺已扩展到了三、四线城市。这些地方虽然扩张成本低,但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更低,而且有当地品牌的竞争,因此盈利能力有待观望。笔者作为酒店业的外行,姑且“冷眼旁观”从个人人感受出发,聊聊经济型酒店业绩分化的部分原因,就算抛砖引玉吧。

  首先,我们看成本控制

  成本主要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这些年,各个品牌的酒店连锁跑马占地竞争异常激烈。笔者曾经参加过一个酒店改造承包的招投标,连锁酒店的报价高得那是一个赛过一个,非得把自己逼得精打细算才能有微利,稍微有些系统风险就会赔本,这无疑大大提高了经营的固定成本。而在可变成本的控制上,笔者觉得7天做的非常不错。从改造酒店房间的设计开始,就考虑到如何节约(比如窗户做小点等),减少了很多客人不会很在意但能节约的设施。运营时,也非常注意节约。比如你如果不去前台要,他们一定不会主动给你一次性的洗漱用品,甚至连肥皂都不配。这样,一方面顺应了环保的要求,一方面也节约了可变成本。虽然笔者个人并不欣赏,但应该是把成本有效降低了。在目前如此惨烈的竞争环境下,低成本无疑是一把利器。

  其次,分析质量控制。

  这里涉及酒店品质的一致性。麦当劳的巨无霸在全球不同店吃起来味道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在吃之前就会知道那个食品大概会是什么味道,真正吃的时候也会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味道差不多。但是,国内有些连锁酒店很难像国际品牌连锁酒店一样,在哪个城市品质都差不多。同一连锁品牌的酒店在不同地区品质可能相差很大,这就很难给消费者信心。笔者个人觉得汉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尤其是全季系列,从卫生到舒适度各方面都比较令人满意,对于没有住过的酒店,预订也比较有信心,这可能也是经济连锁酒店立足的基本武器之一。

  另外,笔者觉得目前大多数经济酒店对市场分析不够。

  大多酒店都没有针对细分市场进行定位,同质性太强。除去LOGO和大堂的色调外,其他都差不多,没有太多自己的特色。难道不能针对一些细分市场做出些特色吗?笔者比较喜欢莫泰168,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美林小厨的早餐做得很好吃。笔者很注意早餐的质量,享用一顿美好的早餐会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另外,对于很多带小孩子旅游的家庭,酒店能够免费加床或者酒店有一张大床带一张单人床的房间提供往往是他们预定的重要因素。类似的细分市场还有很多,比如有的商务人士都希望房间能有Wi-Fi,能够租到小型的会议室或者谈判室,还有爱好运动的人士则希望酒店有游泳池或者健身房等等。在细分市场下,酒店能否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呢?

  中高端酒店“千方百计”争抢客源

  今年的大环境对中国的旅游业又是一次重大考验。国家反腐力度非常之大,公款旅游、会议大大减少,很多三四星级甚至五星级酒店纷纷向下寻找出路。据笔者了解,有不少高端酒店已经放下身段,与比自己低一个档次的酒店抢客源。他们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形象,改头换面,以团购形式或者对银行客户促销以及搞各种活动的形式把价格降下来争抢客源市场。

  这样,经济型酒店在今年本来就很严峻情况下,还会遭受更严重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从各个方面挖掘潜力,能否顺利度过这个“严冬”还真是一个未知数。但愿,旅游行业的“春天”能够早点到来。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