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林:我的骑行日记 • 6.08

迈点网 · 2014-06-13 14:25:42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5月24日——6月17日,开元旅业集团董事长陈妙林带领着开元自行车队的小伙伴们,开始了为期25天的中国西极征程。迈点网获得独家授权,发布陈总的最新日记,揭开这位大佬的心路历程。

  6月10日晚

  已经三天没写日记了。一是这几天行程安排得实在太紧。每天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写日记。二是进入无人区后基本没信号,只有有兵站的地方才有。今天行程稍微好点,但吃好晚饭也已经快10点了。趁有点时间我开始补写前三天的日记。

  6月8日 晴转多云 气温 0度-24度

  一早从顺风旅店出发,希望能顺顺利利。因为今天是最具挑战的一天,二是今天是在高原上骑行最长的一天,全程188公里。在平常情况下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4500米高原上就非同小可。第二是要翻越一个5200米海拔的奇台达坂和5193米的无名达坂。第三是夜宿死人沟。死人沟肯定没有住宿的地方,要露营在5100多米海拔高度的地方,气温一定不会很高。一切还是未知数。在不知道确切情况的前提下,我们只能分头行动——一辆保障车前去打探死人沟情况,一辆车留作后勤保障,干粮自带。

  经过了5个小时的努力,我们骑行49公里登上了奇台达坂。一切还算顺利,与原定时间相差不大。然后下行到4600米的甜水湖兵站,途中却遇到强力的逆风。骑行爱好者都知道,上坡不可怕,因为一切可以在预见之中。但逆风不可预测,而且会大大下降你的骑行速度。有很长一段路程我们把下坡当作上坡在骑。但高原的风特别大,大的时候甚至可以把你连人带车掀翻。好在后半程的上坡中风向突变,我们趁此在顺风中赶了一点时间回来。到傍晚8点多,我们第一批队员还有10多公里就可以到达目的地死人沟。此时先遣的一辆保障车回来了(进入无人区后通信基本没信号,只有到兵站和公路管理部门的地方可能还会有)。张书带给了我们一个不好的消息,死人沟只有一个边防检查站,绝对无人居住。第二是死人沟气温在零度以下,外加风很大,无法露营。第三是死人沟是新疆与西藏交界处,地图上标注的公里数与实际距离相差20多公里。第四是死人沟向前40公里倒有一个藏民村落,但不知能否住人。

  此时已经是傍晚9点多了。虽然西部的天色还亮着,但如果再骑30公里上坡路起码要两个小时。一是天色已晚不安全,二是我们已经在高原上骑行了12个小时,170多公里了,再骑到死人沟要超过200多公里,队员们体力也吃不消。因此队长马上做了个决定,就地装车,乘车前往藏民村落,想办法请藏民让出几个房间住下来。至于我们上车的地方到今晚住宿的地方的这段路程,明天再补骑。大家一阵惊喜,喜的是不用露营了,但不免担忧前方藏民村落是否允许给我们腾出地方来。

  晚上9:30,第二批队员也到了,但独缺小鲍鱼一人。队长马上命令其他队员先过死人沟检查站并前行到藏民村落商量住宿。队长则与装自行车的保障车原路折返找小鲍鱼上车。

  已经是晚上10:30分了。我们在过检查站时又足足折腾了大半个小时。在折腾时,我们问了一下检查站人员,这个检查站不叫死人沟,叫泉水湖检查站。死人沟也叫冰湖,因一年四季有大半年湖面结冰而得名。“死人沟”的说法不吉利,所以当地人也没这么叫的。死人沟的来历是1957年解放军由新疆进入西藏的一支先头部队全部人马葬身于此沟。每年的五月初开山通行之际,在此总会遇到不知什么时候抛锚的汽车,拉开车门便看到驾驶室的司机和同行者坐在那里,面色如初,但已人亡的现象。此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据新藏线武警部队8年来救援遇险游客3200人次的实际报道来看,也足以使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据网上资料表明,死人沟海拔5118米,是新藏公路上最容易让人高原反应的地方。再健壮的人可以躲得过麻扎,躲得过黑卡,躲得过康西瓦,都无法躲得过死人沟。

  此时因为晚上一片漆黑,看不清两边的面貌,只觉得气温绝对在零度以下,且寒风刺骨。又冷又饿又极度疲劳的我们只希望能让我们早点过关,早点在前方的村落里能睡一个晚上。

  过检查站后车又前行了30几公里,终于到达了这个村落。我看到路口有块石头上写着藏家第一村——松西村,海拔5218米。天哪,死人沟只有5118米,今晚我们要住的地方比死人沟海拔还高出100米。此时已是晚上12点多了。我们只希望能住下来。队长江波问我如果不能住怎么办,那我说只能坐在车上等到天亮。因向前、向后都得上百公里才有可能住宿。但那样的话我们的新藏线计划就彻底失败了。

  又等了20分钟左右,张书终于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消息,藏民答应我们住宿,但这个村一共才只有十来间藏民房子,能腾出来4、5间让我们住。我们19人有一半人要打地铺。谢天谢地。终于今天有住的地方了。至于明天怎么办,反正我没考虑。

  队里照顾我让我与小刘住一间有两张床的房间。一进房一股很浓烈的羊臊味扑面而来。一位男主人两位女主人像刚从床上醒来,忙着为我们点火烧水。我连忙拿出300元钱给他们每人一百表示感谢。此时我想钱只是表示一下意思而已,在这里你有再多的钱也没有用。

  房间内除了两张床还有一个炉子,炉子旁放了张茶几,茶几上放了个汽车用的电瓶,电灯就从电瓶里接出来的。房间实在太小,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有点难。当然藏民的被子我们不大敢用,我们从车上拿了自带的睡袋。

  我用藏民大妈给我们的开水泡了碗方便面。这碗面我想大概是我这辈子吃得味道最好的方便面了。接下去漱牙洗脸擦身后睡觉时已经一点多了。刚想睡,女主人藏民大妈又推开了我们的房门(房门是没锁的),比比画画说要打地铺睡我们房间。天哪,怎么睡呀!我们的床不到80公分,床外是张堆满东西的茶几和不能移动的铁炉子。不要说打地铺的地方没有,就算有,男女总是有别的。晚上起床方便怎么办呀?好不容易大概是她懂得了我们的意思了,抱着棉被嘟嘟囔囔地走了。

  这样地环境下一晚竟然睡得很好。早上8点多起床看了一下这个所谓的藏民第一村。这是从新疆进入藏区后的第一个村落。这个村落在春夏季住着10多户藏民,秋冬季大雪覆山这里不住人,村民就搬到山下自己的房子住。所以这个藏民第一村是政府援建的。目的是可能想请藏民在这个国道线两边开发生产或提供服务之类的。

  不管如何我们心底里非常感谢这个藏民第一村。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