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嵩:专业方能铸就酒店“人才”
各大院校“批量制造”了一大批酒店管理的毕业生,然而在酒店行业,几千万的从业大军中,真正科班出身仍坚守在酒店人却凤毛麟角。
——酒店管理者视角下的酒店业职业化教育
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起步较晚。在近15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各大院校,“批量制造”了一大批酒店管理的毕业生。按常理,这些“专业”人士会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主力军,然而,事实上,在酒店行业,几千万的从业大军中,真正科班出身仍坚守在酒店行业的人,凤毛麟角。致使这样的“怪”象,主要缘于酒店行业作为有鲜明服务行业有以下特性:
特性一、强调以“人”服务: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中,用机器代替人提供用餐服务,滑稽可笑。在目前,就全世界范围来说,以“人”服务,以“人”服务客人的主题时代不会改变,酒店行业的很多工作,需要“人”操作,暂时不能用机器代替“人”提供服务。
特性二、重视基础技能:酒店管理者,超过95%直接从事过基层工作,酒店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更加重视基础技能的了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管理者,连自己管辖范围内,操作流程与标准都不了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特性三、劳动强度较大,薪酬较低。此点为普遍共识,故,省略描述。
特性四、学无所用:众多酒店专科、本科生毕业后发现,他们在学校学的知识,去到酒店工作后,居然用处不大。无论从薪酬还是在工作内容上,他们基本上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初中生或高中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更可悲的是,他们的上司可能文化更低,说话条理性都有问题,写个报告也是错别字漫天飞。
笔者曾经略微了解一些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与相关的老师进行交流。得到的结果令人感慨——有的老师,仅仅在一些小酒店、小招待所进行过实习,实习期也只有几个月,他们甚至不知道酒店行业内一些通用的术语,一些常规的技能。他们的知识更多来源于书本上,然而有些书本上的知识也经不起推敲,例如,一本大专教科书上,赫然写到——
干邑白兰地的存储年份表示为:
★★★ 三星代表5—8年
★★★★ 四星代表8—10 年
★★★★★ 五星代表10—12 年
V.S .O 代表18—20 年
V.S . O . P 代表25—35 年
X .O 代表45 年
V. 0 代表12 一15 年
EXTRA 代表75 年
V . V . O 代表15—18 年
笔者对此就严重质疑,X.O代表45年?据统计,2013年干邑白兰地出货量,中国就有1990万瓶,X.O等级占据5%的份额,也有接近100万瓶。45年前,法国才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哪有这么多葡萄庄园酿造葡萄酒储存至今售卖?有人会说,这些酒不是整瓶是45年的,也是添加与勾兑年份酒的,即使是这样,在庞大的数据面前(仅2013年干邑白兰地出货量1.614亿瓶)X.O代表也不可能代表45年。
关于干邑白兰地的存储年份,笔者在《高级调酒师》教科书上,找到更加靠谱的答案,限于篇幅,在此不作专门探讨。
综上所述,酒店行业需要发展,离不开酒店职业化教育的健康发展,而酒店职业化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多需要依托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建立更加匹配中国酒店业的专业、可靠的知识:中国酒店很多东西照搬欧美地区,过去,连我们国内《星级酒店评定标准》都是照搬别人的,这样的标准,直接导致了国内很多星级酒店的很多设施空置、荒废。所幸,经过几次调整后,我们的国内《星级酒店评定标准》,逐步适合中国酒店。
2.建立更加专业的师资队伍:把“制造”酒店专业毕业生,演化为塑造、输送酒店行业“人才”。
3.重视学生从业态度教育:每个学生都渴望毕业后就高薪、舒适、工作少、离家近、发展空间广阔。但事实上,酒店行业入行面临的恰恰相反——低薪、离家远、劳动强度大、发展前景不明朗......酒店行业不属于高精尖技术行业,从业更多需要历练的是一种工作态度与一种对行业的认识。
中国酒店高速发展30几年,目前正是发展重要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酒店职业化教育,作为输送“人才”的基地,专业发展、铸就品质、教育与实际紧密结合,或许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投稿或加入专栏:请联系QQ843523275)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