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酒店职业化教育重在市场化深度
事实上民办院校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上。从投资立项再到批地建设运营,哪一项也逃不掉与公办院校一样的手续和标准。
谈到教育产业,大致是一个育人机制和平台的事情,恰好本人当过学生、曾经有两所学校项目的筹备经历(中学和大学)、执业于旅游酒店业,算得上是三位一体了。所以就我的感想析谈下“教育机制下的教育平台与职业化教育的关联”。
一、教育部的职业教育
我国的教育业从举国公办,到部分混合办学,再到鼓励民办,经历了数十年。发展至今仍然是公办学校为主。公办职业学校是个什么概念呢?学校的学科设置、教师队伍配置、学校管理团队搭建、学校生源配给等等统统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管控,学校的教育自主权并不太多。简单说:我们的供给(公办职业教育)和需求(市场)是严重脱节的。
从教育投资和管理看,公办职业院校的教师地位和实际收益、政府投入逊于公办普通高校,导致职业院校普遍社会美誉度较差。个别职校为了解决财力压力,甚至还产生“以劳代学、薪酬提成”的情况,旅游职业学校的学生恐怕都经历过委派实习1-2年的事情。
所谓“旅游职校就业率高、深受用人企业欢迎、供不应求”诸如此类观点,逻辑上并不能验证职业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只能说旅校的学生择业要求比普通高校学生要低很多。
那么民办院校境遇又如何呢?除去几个知名的民办院校外,常见的民办院校往往以独立学院的名义混杂在一本、二本高校之中,享受三本待遇。(这些学校学科设置也常有旅游酒店餐饮等专业。)
事实上民办院校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上,如人事、薪酬管理。从投资立项再到批地建设运营,哪一项也逃不掉与公办院校一样的手续和标准。
举个例子:按教育部规定大学和中学都有相关建设指标,同时前建设部也有学校建设标准,这些标准比我们熟知的旅游局星级评定标准还要复杂些。不同部门标准有的是互相冲突的,有的是86年标和92年标02年标扯皮,中间还穿插很多补充规定、地方规范。有的规定旅游酒店院校,也得按理科工科进行配置(文科院校相对配置较低、投入较少),实验室、图书馆都有具体规划指标、验收核查指标(和星评一样)。所以会出现建一个民办旅游职院,非得和学院类一样0.7、0.5容积率、各种实验室,好像学校就得是小桥流水、人文雅致、绿树成荫一样的环境.可惜民办院校很难获得公办院校的免费土地,还得另外付拆迁征地费用。
上面就是“教育部的职业教育”。
二、市场中的职业,需要职业教育全面市场化
我们现在从事旅游酒店业的朋友,大部分是在体制外就业,自身的职业职位都是通过市场获得。职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谁最了解?是市场从业人员和市场本身。
让最了解最需要的资源去配给酒店职业化教育,必定是最合理最集约的模式----授业者有丰富的酒店执业经历、学校生计在酒店行业。这一模式要点在于:
三、市场产业链的纵深需要
经过30年经济改革,酒店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初步建立,如果从人才产业纵向看,很明显我们的市场化程度非常低,整个人力流通环节的基础仍然没有交还给市场:
通过职业教育市场化,使上游产业得到更多本质提升,相信类似迈点网这样的酒店业媒介机构会创新出很多人才模式同时为上游酒店企业和下游学校服务的。
总之,职业教育的成功不在与教育和职业的瓜葛,而在于教育产业本身的市场化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