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锋:度假酒店 掘.战--上门散客 Ⅱ
收益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酒店经营是一个长期过程。W/I销售过程只在客人的一念之间,W/I的管理则需要长期的积累。
是什么让一家酒店的W/I对客房收入占比从2%提升至13%?
是什么让酒店从W/I单月最高的200间跃升至837间?
是什么让酒店的W/I收入从全年的83万猛增至单月突破100万?
以上正是本人在入职惠州海尚湾畔度假酒店2年来的巨大变化。本文即是对这些变化所作出的探源。从中,也希望总结出一些对同行有所参考的意见和做法。
W/I(即上门散客)的管理,是前厅部收益管理的关键。
收益管理,就是把酒店的产品(这里指客房),在最佳时机,以最好的价格,通过最优的渠道,卖给最合适的顾客,以实现酒店收益的最大化的过程。
W/I的管理,实际是一种推销管理。
推销有3个基本要素:推销氛围;推销热情;推销技巧。
2014年以来,巽寮湾的客房供应成倍增长,一方面表明投资人十分看好巽寮湾的旅游前景;与此同时,各大酒店的出租率和收入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尚湾畔度假酒店的前厅部,结合酒店优势,独树一帜,屡创佳绩。在8月份,开出W/I 837间,单日最高52间,单人最高销量超过100间,W/I房租收入为100万6100元,占当月客房收入的11.3%。
这组数字意味着什么呢?W/I数量是我酒店2012年最高单月记录200间的4.1倍,几乎是2013年最旺季7、8、9三个月W/I的总和;W/I对客房占比由2012年的2.3%提升至2014年的11.3%,大涨9个百分点;单月的W/I收入超过2012年全年的W/I收入83万。W/I的平均房价是整体平均房价的2倍多。
W/I目前已是海尚湾畔度假酒店平均房价最高,增势最好的顾客来源。市场销售部做的是客房批发,前厅做的是直营店的零售,又不仅限于零售,还包括了类似汽车4S店的全套功能。而W/I对客房收入和整体平均房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这充分说明我们酒店在W/I开发方面的巨大潜力。既然是“潜力”,就并非自然而然,而是前厅部付出了巨大努力,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才让这一切成为水到渠成,“有”的放矢!
有客上门——需求
酒店在市场上知名度如何?
是否有相当的美誉度和回头客?
客人到酒店的路上是否好找,即酒店的可识别性如何?
这些问题正是反映了酒店的推广是否成功,而推广的成功决定了是否有客上门。如果无客上门,那么W/I推销也就无从谈起。7、8月份连创新纪录的W/I,自然有一部分要归功于海尚湾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
我们酒店是典型的度假酒店,淡季与旺季差异显著。旺季人潮汹涌,淡季人流量锐减。无论人多人少,只要有客上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留住上门客?
有房可卖——供给
现实的一种现象是:一方面,上门散客被告知系统满房,失意离去;一方面,酒店因为大量的No Show以及其他原因,并未真正满房,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收入损失。
那么,如何让酒店W/I最大化,从而有效提高酒店整体收益?
首先,从最高层起,需要对W/I有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高层的重视,本身就是对一线员工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前台的士气,对于W/I的销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收益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前厅单个部门可以做好。有高层的重视,前厅在W/I的销售及日常工作开展中,都必将更加顺畅,为W/I的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领导高屋建瓴,当然不必太过关注细枝末节,日常琐事,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决策,反而画蛇添足。
其次,从最高层起,应制定一个W/I与其他市场来源的合适比例。
淡季或者预订未满的情况下,并不需要这个比例。一旦预订率高企,就需要高层出面,从酒店的高度,做合理的协调。比如,我酒店的W/I旺季平均出租率为5%,预订部就需要在预订高峰时,每天为前厅部留出5%客房用于W/I 销售,以实现酒店收益最大化。
第三,超额订房控制。
超额预订是客房收益最大化的另一个关键措施。然而,超额预订并非盲目的,也不是仅凭感觉,而是以丰富的经验、高度的理性和科学的分析为前提的。
超额预订数=当日取消预订+预订未到+延期入住+提前退房+日租房-临时续住-维修换房-漏订/其他意外
此外,超额预订必须有具体而周全的应急机制。
第四,等待名单。旺季上门客人来到前台,实在没房了,还可以留下客人姓名、电话、所需房型,如有房间空出(客人取消或提前离店等),根据名单及时联系客人。
物有所值——价值
我们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一定是合格的、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是客户需要的,能够给顾客带来价值的产品。
作为一间拥有绝美私人海滩的度假酒店,要知道我们海尚湾畔的独特优势,并不在于房间的配置,而是如画的海景加上体贴的服务。让顾客享受一个轻松的完美假期,才是我们房间我们酒店的最大价值所在。
有效奖励——机制
奖励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机制的作用,远远大于苦口婆心的培训,大于千叮万嘱,大于单个人的声嘶力竭亦或加班加点。
机制一旦形成,收入将如同江水,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大部分酒店都有W/I的奖励机制,其效果大相径庭。简单说2类。
第一类:平均分配。
这类机制不伤和气,有助于团队和谐,体现“公平”,却因为不体现“效率”,是“大锅饭”,以至于无法有效激励真正有推销专长的员工,甚至一定程度上助长偷懒和不思进取之风。
第二类:按劳分配。
也就是,谁卖谁得。这类机制,看起来公正,实际却不公平。因为忽视了没有卖W/I或者卖得少的员工的贡献。前厅事务繁杂,需要团队共同的努力,而绝非单靠一两个人的表现。W/I的销售虽极重要,也只是众多工作当中的一项。完全的按劳分配,会让员工完全倾向W/I的推销,而忽略其他的对客服务,比如可能会怠慢有预订的客人,从而降低顾客满意度;同时,让那些在W/I方面表现欠佳但做了大量其他服务工作的员工滋生不满。最终导致员工之间相互对立,团队凝聚力下降。
什么才是最好的奖励机制呢?
遗憾地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奖励机制。即使在部门内部为所有员工接受,也不表示其他部门都举手赞成前厅部的奖励机制。
综合分配(或权重系数分配)
经过验证的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是:综合分配。即将奖金分为2部分;一部分以个人的推销业绩贡献为导向,按业绩排名做出销售权重系数;另一部分按照岗位权重系数来分配,并将顾客满意度与日常表现,作为附加考评指标。为什么要综合分配呢?
试问:
1、同样两名接待员,A本月卖了100间W/I,B卖了10间,难道A就应该拿到B的奖金的10倍么?
2、FOM卖20间W/I的意义和接待员卖20间的意义是等同的么?
显然不是。所以,我们通过岗位权重加销售权重,以试图在不同职位、不同业绩之间做个平衡,以最大限度促使所有人全力以赴提高W/I销量。
可见,公平公正都只能相对而言,而没有绝对。
至于奖金“公开”,又是一个让经理们费心的问题。据我所知,国际品牌酒店员工工资都是保密的而非公开的。这或许更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而不只是说员工隐私。同样的道理,是否需要公开所有员工的W/I奖金明细?取决于这样做是否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促进良性竞争。个人认为,公开明细,只会助长员工之间的攀比心理而非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因此,个人意见是,可以公布规则,公开推售业绩排名,让大家心中有数,但不公开明细。
我们通过这种综合分配,使得部分推销出众的员工的奖金几乎齐平工资,意味着工资翻倍。而高额的奖金,是激发员工推销的最直接动力。
奖励(奖金分配)好比是一次战役后的论功行赏。但“功”的大小,“赏”的轻重,是否恰到好处,每个人心中各有一杆秤。只能说不徇私、不偏袒、守原则,却未必能保证所有人都称心满意。
张弛有度——价格
价格永远是酒店销售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杠杆。
价格贵不贵,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够不够旺盛;一方面是产品提供的价值是不是顾客需要的。
前台有必要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以体现酒店信誉。不过,依然应该有一定的灵活度。
对于前厅部不同级别人员,应该有明确的房价权限等级。
对于售房的不同时段(午夜或日租房等),应该有不同的房价折扣。
对于不同数量的W/I,前台应该有一定的折扣权限。
房价权限的目的,是尽可能留住每一位上门客人,而非相反。
所以,必要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但是,必要的权限和折扣对于留住客人同样必不可少。
与此同时,在授权的前提下,打折不影响前厅的业绩提成,否则,就会影响员工的推销积极性。
如果没有相应的授权和折扣,要么造成顾客流失,要么前台只得不情愿地将顾客转给销售部。而销售部不仅可以“捡到”客户,还可能利用价格权限上的优势去跟前台“抢”客。
还有一种情况:客人明明已在酒店前台查到酒店的网络价格,却不能直接享受网络价格。
这样的后果是:客人不得不一遍一遍打电话到订房网站,耽误时间又浪费电话费,而且对酒店产生一定抱怨,感觉酒店政策僵化,员工做事刻板。酒店接到了客人,但要给OTA佣金,增加了成本。员工受到客人的职责,情绪难免受影响,因为没有权限,也影响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训练有素——员工
在W/I的销售中,一线员工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并不是所有员工都适合在前厅部,特别是前台。
所以,选择合适的员工是做好W/I销售的前提。
何为合适?爱笑、耐心和思路清晰是基本要素。
前厅员工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性。
员工的自主性需要有足够的授权。员工的自主性当然少不了必要的、系统的培训,但是,授权更为重要。员工有了自主性,就可以加快决策时间,在一线当机立断,同时可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员工必须熟悉酒店的产品。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连产品都不熟悉,怎么可能有好的推销业绩?那么,怎样才算熟悉酒店产品呢?做顾客的住宿顾问,对酒店的概况了如指掌。比如同样的房型,有什么不同的特征或区别;哪些房间可以连通;哪些房间的私密性更好;哪些房型的阳台是突出去的;甚至哪些房间的行李架位置与众不同等。不仅要熟悉自己酒店产品,还要熟悉竞争对手的产品,自己酒店与竞争对手酒店的比较优势,以及酒店周边的环境等等。
熟悉基本的推销技巧:
仪表干练;主动热情;尊重顾客;报价适当;买卖不成仁义在;有始有终。
一位衣着亮丽的女士来问路,一说话,浓烈的大蒜味儿扑面而来。如果是员工对着准备入住的顾客时发生这种情况,可想而知,顾客基本就会无言转身离去。
如果前台的员工总是在前台自娱自乐,顾客上门都无察觉,如果前台的员工总是以貌取人,态度冷漠;如果前台的员工不熟悉自己酒店的产品,顾客没有选择入住立即表现出不耐烦。试想,如果我们是顾客,还会选择入住么?
对于员工,培训和考核都是必不可少,然而,最重要的则是通过营造推销氛围,以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推销热情与潜能。
每个客人在入住之前,至少有5次转身离开的可能;每个住过的顾客,会把他的住宿体验告诉并影响到身边的250名亲朋好友(出自乔吉拉德)。因此,不要忽略每一个顾客,不要错失每一次的推销机会。
周边的客房供应的确在增长,市场同样在成长,而我们酒店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那么业绩能否增长?真正能阻止我们增长的,只有我们自己,那就是我们管理者的思维、眼界和策略。
收益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酒店经营是一个长期过程。W/I销售过程只在客人的一念之间,W/I的管理则需要长期的积累。优秀经过坚持和考验,才成为卓越。
让我们共同努力,向卓越迈进!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