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凯:“新乡村山水游”问道大新旅游开发
一方面,必须要让村民增收、得益,这是所有原则的前提;另一方面,必须保护好现有村落和环境资源,这是规划建设的依据和基础。
泰美顾问提出”立农、兴农、富农“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核心的新三农思维,作为农村旅游开发的根本,其以改善农村生活,引导农民创业环境,大兴科技农业,保护古村、古树、古迹和农村宗祠文化,保护当地人文自然生态,应该成为乡村旅游的立项之本,万万不可破山河而立新城。
近日,因工作关系,对广西崇左一旅游项目进行了走访,这个具有桂林山水的气质却一直被人知晓的只有代名词只有“德天瀑布”和"糖都",作为广西边陲县域的旅游开发计划,边境游一直被当地政府推崇,广西是喀斯特地貌大省,游客如不亲临崇左大新,根本不知道这里还有与桂林山水几乎同质的美景,在国内鲜见宣传,赞叹之余有些哑然。
一、略述大新乡村山水游缺失,路在何方?
Ø 缺突破
相比广西山水游、滨海游、边境游三大资源型旅游产品,巴马的长寿乡热度几近消沉,百色世界级天坑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被旅游线路边沿化,崇左的大新与周边区域拥有一样的土壤、一样的植被、一样的环境……同质化,缺乏垄断性、唯一性资源;与桂林阳朔传统的”桂林山水“相比,虽同属喀斯特地貌,大新山水号召力有限,缺乏知名度。近年来当地主推的边境游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从大新县城起沿河而下,新规划的旅游产品也与国内大多数景区概念雷同,难以突破藩篱。而作为大新拳头产品的“德天景区”,更是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在“观光游”的初始发展阶段,加上缺乏有足够吸引力和独特魅力的体验产品,当地旅游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缺失, 均无法让游客停留时间延长、消费增多、并产生重游的冲动。总体而言,大新境内乃至崇左,其旅游发展都还是简单的利用自然山水,一流的资源无法产生一流的效益。
Ø 疏引导
作为"乡村到景区"、"农村到社区"的升级过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地产开发商、政府、农民之间长期存在着主要来自土地和资源流转的利益冲突,让农民”洗脚上田“,建设聚居式的新农村家园,农民没有了耕作,仅靠赔偿生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等等问题,导致农民流转不合作、擅自破坏性开发甚至成为某些人眼中的”刁民“,此情景令人心痛。就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而言,我们认为,应积极响应国家农业部倡导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不离土,不离乡",即尽可能保留农民带有情感的居所,用旅游的手法予以升级改造,打造乡村休闲游,使之成为城市人体验和感受"美丽乡愁"之地。而对于土地流转,则尽可能多的给予农民分享田地收获的利益,并给予村民成为开发企业员工或者旅游从业者的优先权利,这种模式可以较好地体现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的利益,中国人的”家、园“观念根深蒂固,有家无园农民心里没底,所以这一次的新土改也提出:”要关注农民意愿“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之一。
Ø 欠谋划
目前,大新县域内的旅游主要集中在筑河为道形成的自然风光,且各乡村自圈资源,违规经营等较为严重,产品大都为烧烤、传统农 家乐等,河道不时可见游客带来的垃圾和漂浮物,乡村游停留在初级阶段。我们认为,旅游项目开发不同于常规建设项目,必须把握节奏,整体谋划,不可操之过急。且,旅游项目不是以建成为目的,而是建成后能否持续发展,是否具有持久的 生命力为目标。我们本着切实有效地稳步推进本项目,以实用性、落 地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建议项目前期做好充分地调察分析和策略研究,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步骤,分期建设,稳步推进。需要有新颖的策划和规划理念、宏大的发展目标、独特的发展思路和 构思巧妙的项目集群,必须要出新、出彩。
二、”新乡村山水游“能做什么?如何做?
笔者所到之处,大新恩城河套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田园风光,秀色可餐;壮乡村落,错落祥和;民风民俗,自然淳朴;文化深厚,多姿多彩;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绿色健康……在小区域内, 如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打造生态观光、乡村度假、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文化体验、休闲农业等功能复合的综 合性旅游项目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如何将优势资源转化成优势产品?并产生优势价值?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做什么?才能使本项目具有市场,具有经济上的适度回报? 做什么?才能使本区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游客蜂拥而至? 做什么?才能满足人们心中对壮乡田园的那份向往? 做什么?才能造福一方,兴农富农,起到示范性,在区内外具有广泛的传播效应,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 这些,都是值得旅游规划者、政府及开发商重点思考、重点解决的问题。
那么,到底做什么?如何做?? 经过笔者初步考察和研究,我们认为乡村山水游的发展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明确主题,找准发展方向。首先,本项目的开发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定项目的核心主题,明确总体定位与市场定位,从 战略到操作的各个层面进行全面策划,既要满足政府对项目开发的战略把控,也要满足开发商投资、建设、运营、回报的需求。我们初步 认为,本区域适合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为背景,以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打造成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的精彩区域。
其次,在主题明确并立足于核心资源的同时,对于其他辅助性的资源,也要充分的挖掘其价值并产品化,与主体项目共同组成多元的、 丰富多彩的、系列的吸引物,满足游客的多重需求。
其三,围绕土司人文主题,在风貌、氛围、风情上做足文章,旅游化、科技化、艺术化、园林小品化、自然景观利用系统展现,通过风情的塑造和氛围的营造,增添神韵与魅力,将整个区域融为一体,用旅游营造氛围,用文 化提升品质,打造一个理念超前、产品吸引、底蕴深厚、配套完善、 环境怡人的区域旅游新地标。
其四,用"旅游润色农业、景观改造乡村、经营保障村民"。农业不仅有生产功能,也有休闲的功能。未来的农业将是一种依托农业的"寄生"产业,因而,不是毁"农"造景,而是以农为景;不是抛弃了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追求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而是在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基础上,再增加生活性农业和生态性农业的 功能和价值,开发新的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农家、农事、农彦、渔牧体验等休闲产品,以满足游客体验农耕、品尝美味、欣赏田园、修身养性的休闲生活需要。因此,一方面,必须要让村民增收、得益,这是所有原则的前提;另一方面,必须保护好现有村落和环境资源,这是规划建设的依据和基础。
第五,做足、做活水的文章。大新旅游有山有水有人文,而山水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世界观就是山水观,中国人讲究顺应自然,好水是美好生活质量的基础。因此, 做足、做活水的文章,在大新的旅游开发中滨水景观,水上活动、水岸风情、亲水度假等等项目都是"水文章"的重要支撑体系,而靠水作为依托的旅游开发,我们认为无不慎重污染水源的风险,如何策划、规划、设计做好排污及水处理以也将是本项目的重点之一。
三、乡村山水游如何创新产品、构建体系?
旅游项目的成功开发,除了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构建系统完善的旅游体系。要明确项目开发的市场定位、开发主题、形象定位、风格定位、规模定位,以及总体布局与项目构想,提出投资策略及运作建议,对项目进行投资效益分析等等。旅游产品的创新是旅游项目持续的核心吸引力。因此,必须在项目策划、规划上做足功夫,明确开发方向和思路,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尤其,要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在项目系 统支撑体系上,保留地方文化遗产,人文风俗,不要一味附加新的元素、人造景观,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农业产品新设计“、”农村民俗新体验“、”乡村田园四季景“、”土壤梳理科学种植“等方面做足文章,创造亮点,注入更加鲜活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时尚的生态理念和科技手段,使整个项目可感知、可体味、可观赏、可传诵。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耕社会有几千年历史,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传统文化均来源与农耕文化:时令节气,圩集市贸,社火庙会,宗祠礼仪等等都是我们应该传承的,亿万年形成的山川河曲是值得我们去呵护的,人定胜天的理念不应用于开发思维。希望我们共同的努力,让乡村旅游开发更具乡村味道,寥解大多数城市人的”乡愁“。
最后,给广西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一点建议
目前,国内旅游开发一般是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利用外来资金合作开发的基本模式,经验告诉我们,但靠环评专家是不够的,环保部门对于乡村旅游开发这个复杂环境下的跨部门管辖又显得有心无力,泰美顾问认为,应由政府部门建立对农村自然人文、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机构。遵循环境保护与旅游同步发展的"深生态"理念,树立各地不同人文生态下的发展战略而非千村一景的”样板戏“模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张扬地方独特民俗;丰富旅游产品,引入优秀的旅游管理公司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通过策划配置全时空旅游产品,打破广西山水旅游的季节性影响,大力打造”乡土旅居“,”生态兴农“,”以游兴商“,多学习国外成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环境、经济生态链。商业生态与旅游生态良性循环方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旅游经济新模式。
笔者所到的乡村,当地以传统农耕为主,旅游只是作为村民的副业在做,且刚刚起步,百业待兴,需加以引导避免破坏性利用,对现有水系造成破坏将无法弥补,应加以重视。
以上,是我在旅游投资考察期间的一些感悟,尚未深度研究,肤浅之处请看官谅解,仅供参考。
0
 搜索
          搜索
        
 
                   搜索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