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安迪:库克出柜给酒店管理的三点遐想
由库克出柜做出种种推测,旨在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兼顾阴阳的情感容量”、“脱俗专注的情感控制力”以及“精神自立”对于管理影响力。
近日,“库克出柜”一词占满了世界头条。虽然此君的取向问题早已是个地球人皆知的秘密,但是以他苹果掌门的身份,从“地下”转到“地上”这一跨越,还是不免引得地球上所有的八卦们一起忙上几天。
也正因为库克的出柜,“同性恋”这个群体似乎也将自己的荣耀版图无形中又扩大了一围,很多人不禁会想:难道未来的人类顶端多将属于这个群体?难道不同的性取向确实能孕育人们在才智上的不同之处?难道同性恋的情智更符合当今的社会?
因为自己并不属于这个群体,所以也不敢妄自断言,不过个中的一些缘由或许还是可以揣测的。终归,想一想还是无罪的嘛。
笔者认为,同性恋群体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多的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精英阶层”,以下三个方面很可能是背后原因:
1. 兼顾阴阳
伏羲氏的八个卦象是中华文明的本源理念,在那七千年前的远古,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把宇宙、社会、人生,一眼洞穿。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通且互动;周而复始间,阴阳破衡再守恒的过程,便成就了我们所知的源远流长的世界。
依此道理,每个人在社会互动中兼顾阴阳的能力,似乎就决定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中那些不可测的“变化”的容量。而在眼下这个被互联网所驱动、被大数据所摆布的,空前多变的全球化环境中,这种兼顾阴阳的能力就更成了夺取任何成功的“上乘武功”。尤其是在管理领域,愈发趋向个人主义的人力资源和愈发趋向于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从数轴的两端缩减着“无感情的理性管理”曾经饱有的疆域。随之而来的是以情商为基础的文化管理的“驭人革新”。
言及情商,无非就是:对于他人情绪变化的敏感性、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影响他人情绪能力的三位一体。它需要实践者最大限度的通达男性与女性的情绪共性和情绪差异,穿越男性气质(男性气概,如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对于金钱的索取执着而坦然)和女性气质(注重和谐和道德伦理,崇尚积极入世的精神)的文化维度,并能够在界限间进出自由,游刃有余。换句话说,就是能够通达贯穿男性本位和女性本位的心理世界。因为只有这样,管理者才更够具备足够的思想容量来包容并驱动新时代极富个性和自由精神的人们。
而同性恋者,无论是在自己的同性感情中扮演“男”或“女”的角色,多少都会比一般的男人更懂男人和女人,比一般的女人更懂女人和男人。因为他们在性格发展,性取向成熟的过程中大都曾经经历过由“普通”渐成为“特殊”的蜕变。正如旅居在某个国家一段时间的人无论喜不喜欢那里的社会气氛,也会更加懂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思维方式。同性恋者因为生自本身的性别角色而又渐渐游离到相异的性别角色或感情立场,从而获得了较为宽阔的“情感容量”和“性别疆域”。这种容量和疆域往往让他们能够更加理解眼前的男人和女人们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反应,以至于为他们的情感驱动力添加了超乎于众人的动力。
阴阳相对又相容,雌雄相持又相吸,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情商上的“雌雄同体”,那恐怕便是管理影响力的“辟邪剑法”吧。
2. 脱俗专注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纷乱世界中,“脱俗与专注”似乎是孕育创新思维应当具备的优秀土壤,但也几乎成为了现代人精神维度中的一种奢望。
笔者在逻辑上较为赞同弗洛伊德大师在心理学上的“泛性”论调,只因它听起来虽然不雅,但却极大的符合人类作为动物体的本能和本性。当然,人不如禽兽一般,只是简单的在“食色”层面野蛮殴斗。
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人类在哲学、美学乃至所有社会行为上的很多成就是源于荷尔蒙的强烈涌动和对于“在异性心目中得到确证”的需要。男人争夺权财是为了吸引女人,女人争奇斗艳是为了男人的目光,这听起来最俗不过的相互关系,衍生出了人类复杂而广袤的社会活动,以至于我们在潜意识之上忘却了潜意识的存在,以为自己崇高的思想和原始的本能根本沾不上边。
然而,男女之间的荷尔蒙作用却常因来的猛烈、散的迅速而变得极不稳定。男性的移情别恋和女性水性杨花其实并非因道德败坏而层出不穷,而是在没有“强大精神控制力”和“缺乏精神共享区域”的情况下“潜意识驱动行为”的“自然反应”。声明,本文这里想阐明的是心理学角度的行为逻辑,和婚恋伦理无关。
这种荷尔蒙驱使的潜意识不仅会在人们的配偶选择中显得轻浮不定,同样也会在人们的工作行为中加以体现(比如在决策时过分追求表层完美而忽略了其中的逻辑因果),这也就是为什么“英雄会难过美人关”。这里当然不是要说风流之士难以成就大业,而是想客观的表达性取向正常的男女会更多的被荷尔蒙驱动的潜意识所左右,从而难于专注自身理性的追求和逻辑的决策。要知道,纵观那些江山美人兼得的领导者,无一不拥有远强于常人的意志力和精神自我控制能力才能避免成为李后主式的悲剧人物。
相对而言,同性恋者的情感结合或许会较少的会受荷尔蒙的驱使,在较为淡化的肉体吸引之下,他们之间的情感潜意识或许会比普通人来得更加纯粹且专注。如果以名人的花边新闻作为抽样,我们或许可以认同,“同星”们的忠贞率还是较高的。
如果依旧笃信“泛性论”,或许我们可以推论:较为纯粹而专注的两性感情观八成可以造就更加纯粹而专注的行为意识,从而让同性恋者们更有机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成就。
3. 精神自立
最后一个可能在同性恋者中普遍存在的成功因素,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长期磨砺而成的精神自立。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性恋群体已经逐渐的被世界主流社会观念所接受。但是,依旧可以想象,置身在这个终究还属于“特殊群体”中的成员们在他们所成长和生活的大环境中还是会被长期的“另眼看待”。
从同性恋者在“自我发现”中“入柜”的那一刻,乃至他们勇敢的“出柜”之后,较之常人,他们在社会中的“自我确证感”和“自我尊重感”,都必须更多的依靠自己所树立的自信和自强来支撑。这虽然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但对于个人的性格发展而言,长期的精神自强和自信方面的锻炼,无疑会对一个人的精神自立产生很大的助推作用。
可以这样推测,一个能够在社会中平和坦荡面对自己相异于他人的性取向的人,应该会具备高于常人的精神自立性。这种能力可以让他们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更加坐怀不乱,镇定自若,在面临他人的不理解与非议时更加的淡定冷静,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者实践者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精神能力(Mental competency)。
总结:
因为笔者依旧钟爱异性,所以本文的上述讨论之目的并不在于阐述对同性恋群体的支持。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态度,笔者一贯坚持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无立场状态。但是,由库克出柜而起,做出种种推测,旨在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兼顾阴阳的情感容量”、“脱俗专注的情感控制力”以及“精神自立”对于管理影响力和成功可能性的积极作用。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