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益民:中国文化酒店的管理思考

迈点网 · 2014-12-09 12:22:12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什么是成功的酒店?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三个标准,第一个社会形象良好;第二个是经济效益注重;第三个是员工感觉美好。

浙江大学饭店管理研究所所长邹益民先生

  (迈点网讯)2014年12月8-10日,以“专注文化• 专注中国文化酒店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文化酒店论坛-暨中国文化酒店发展联盟、中国文化酒店品牌研究院成立仪式和第一届“青花奖”颁奖盛典将在浙江宾馆盛大举行。会上,中国文化酒店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饭店管理研究所所长邹益民先生就“中国文化酒店的管理思考”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饭店业界的各位新老朋友,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做30分钟的分享,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中国文化酒店管理的思考》。首先我想这里面有三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是文化酒店,如何对文化酒店进行定义?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从直观的感觉,可以对它有个基本的认识。我想文化酒店一定是有独特文化内涵、文化底蕴、文化积淀的酒店,由此可以得出文化酒店的支撑点或者是关键点是什么?文化。要说文化就更难了,有人说文化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我们杜秘书长像个文化人,而且也确实是文化人,我不是文化人,我是个饭店人,但是我能够深深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为什么能够深深感觉到文化的力量?因为有一点我想大家都是认同的,文化是什么?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之魂,对我们酒店来讲,文化是什么?酒店之魂,没有文化的酒店,一定是平庸的酒店,而平庸的酒店是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与发展的。我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然的,你怎么样参与竞争,你怎么样在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你的竞争层次,你的酒店在什么竞争层次上,或者说你靠什么去赢得市场?从竞争层次的角度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价格竞争。这是最低层次的竞争,也是最残酷的,也是最没文化的。你只要不怕死,只要不怕最后倒闭破产,杀价谁不会,你卖1000我卖800,你卖800我卖600,你卖600我卖300,300我卖100,这是最简单的文化。所以,在价格层面上竞争,你的目标是什么?温饱、生存。

  第二个层次是质量竞争。靠质量赢得市场,这需要文化。你怎么样做质量,你怎么样做到跟别人的产品质量不一样,那就有文化。所以,质量竞争脱离了生存、死亡的最低限度,它的目标是小康。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品牌竞争。到了品牌竞争,最重要的关键是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品牌文化。没有文化的品牌是不可能成为名牌的,文化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讲,要在竞争当中生存与发展,靠什么?最终是归结到酒店的文化,当然酒店的文化是多元的,投资酒店有投资的文化,设计酒店有设计的文化,经营酒店有经营的文化,打造服务有服务文化。但是,这文化那文化,这酒店那酒店,归根结底,我们要做成一个成功的酒店。那么请问,成功酒店的标志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有三个基本标准:

  第一个社会形象良好。社会的形象良好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就是社会、公众、媒体,从不同的层面它有不同的指标。社会形象好坏,核心是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个是经济效益卓著。经济效益卓著,有内外两个维度,从外面直观地看是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其实,我们内部管理上还有一个维度,就是市场认可度。因为好的效益从市场来。市场认可度怎么衡量?它有四个最基本的指标,一个是知名度,第二个是美誉度,第三个是满意度,第四个忠诚度。前面二个指标是前提,没有知名度、没有美誉度,就不可能有市场认可度,但这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因为它不一定是你的顾客。后面两个指标是最终的结果指标,一个是顾客满意度,一个是顾客忠诚度。前两个指标我把它叫做鲜花盛开,后两个指标我把它叫做果实累累。鲜花盛开,果实累累,这个时候,你的经济效应就自然而然创造出来的。

  第三个,员工感觉美好。一个好的酒店会让员工感觉美好,如何评价员工的感觉美好?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结果指标,结果怎么看?员工的流失率,一家酒店员工流失率高低,一定是员工美好感受的体现。员工感受很好为什么要走?第二个指标是过程指标,过程指标是什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积极性的高低,这个很难用数据表示,它从过程中体现出去,一是责任心、二是主动性、三是创造性,员工积极性的高低可从三个方面去看。所以,我到一家酒店,看员工感觉美好不美好,一个看员工的流失率,二从现场员工的工作来观察员工的积极性。过程指标是无法直接用数据反映的,而是需要自己参与其中去观察、考验的。

  成功的酒店怎么来?靠管理来创造。我们的管理追求什么?围绕两个字——有效。我们的管理要追求有效的管理,有效首先是“效”,“效”是指效果与效率统一。效果是指目标的达成度,效率指达到目标的资源占用和效耗。有效指什么?即以最小的投入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有效?需要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概括来说就是做好对的事情,首先是做对的事情,然后做好。怎样做好对的事情?有四个基本要素,第一,目标导向,管理以目标为导向,围绕目标展开管理活动,第二,过程控制,好的目标需要好的过程。我曾经听到一种声音:“我只要结果,不要过程”。本人认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我把它称为“黑帮理论”,因为它会让我们误入歧途,第一个是急功近利,第二个是不择手段。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但这不是管理的基本办法。第三,事在人为,即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四,结果为准,有没有效,最后看结果。这是有效管理的四个基本点。

  怎么样能够做好这四个基本点?下面根据我的管理经验,跟大家一起探讨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基本问题,目标与路径。我们前面讲,管理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追求。目标是什么?目标实际上是方向与高度的规定性。路径,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路线,比如说我们追求规模,那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实现?迅速增大规模?在此,我想给大家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什么?取决于能否找到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我为什么要强调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因为在我们现实当中,经常会出现这个情况,当上级给我们定下一个目标,比如说去年的营收是七千万,今年设定的目标是八千万,底下人说涨一千万,目标太高了,做不到。其实这里面,我们说也许是真的,也许是你没有找到它的路径。就是说能不能实现取决于你采用什么样的路径。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什么情况?做预算的时候,我的框框是做一个亿,结果根据企业的发展要做到一亿三千万,这个时候马上有瓶颈,什么瓶颈?思维瓶颈,他在预算的时候按照一个亿的思维去做预算,在这样情况下,怎么做都做不到一亿三千万。所以,我经常说一亿三千万有一亿三千万的思路,一个亿有一个亿的思路,你必须要有方法,你对路径的寻找必须要有所不同。比如说,我一个手表,挂在2.2米的时候,你说能不能够拿到,我想大家很快说我能够拿到,跳一下,能够拿到,到3.8米的时候能不能拿到,大家说我能够拿到,大家说我看到了桌子和椅子,但是到12米的时候,有些人说我拿不到,有些人说我拿到,因为有升降梯。但是在35米的高度,有些人我怎么拿,但是有些人说我能够拿到,他说我用消防队的云梯。所以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往往被身边的资源与思维束缚,这是在管理当中要突破的一个路径,就是路径寻找,怎么样突破瓶颈。

  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不同的路径意味着什么?不同的路径意味着不同的目标,同时还意味着风险与成本。不同的路径意味着什么?不同的成本和不同的风险,我刚才讲了,在2米2的时候,你采用了跳的路径,这个时候成本很低,风险很低,成本只要一个人的力,风险我自己可掌控,什么叫风险?风险就是不可预见与不可控制性,当然你当3米多的时候,用桌子、椅子,成本增加了,有人力还有还物力,风险也增加了,你不可能完全掌控了,万一这个椅子表面是好的,里面有问题。所以,我们要注意,目标不同,要采取合适的路径。我们现在的过度服务都是跟这个有关。比如VIP接待,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他满意,但有人花了3块钱,这个顾客感动了,有人花了300块钱,这个顾客不满意。在此,有一个著名的理论需要大家关注,就是价值工程理论。

  第二个基本问题,决策与执行。这是管理的最根本的两大职能,是管理的两个轮子,但是这两个轮子是不一样的,原则和依据都不一样。决策讲究什么?决策一定要深思熟虑,你做的决定就意味这往那儿走,资源的投入,决策一错就百错,但是饭店的决策,往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要经营决策,应对市场的决策,一个是管理的决策,应对内部决策。这两个决策是完全不一样,经营决策需要快半拍,因为市场不会等你,这个时候优柔寡断,你就要被市场淘汰。管理决策慢半拍,因为管理决策是内部资源整合决策,一个管理决策往往牵扯到利益的再分配,任何的管理的改革都意味着什么?内部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而牵扯到利益的事情,往往牵扯到各部门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我们曾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是什么,一件事情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一个是把别人口袋里钱掏出放到自己的口袋。所以内部管理决策要稳重,要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但执行则不同,需要背水一战。如果在执行的时候犹豫,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停滞不前。因为任何的决策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任何的一条路径都不可能是笔直的。所以,执行的时候一定会碰到问题,也会看到旁边这边路似乎比我选择的这条路好,但是你只看到的旁边的一段,你没有看到那条路的前面,现在好并不等于一直好,这条路现在难并不等于一直难。所以只要大方向没错,就执着往前,拼命去做,这就是我经常讲的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把南墙撞一个洞,那就是别有洞天。所以在执行时,你必须要有这种勇气,带着这个团队往前冲,就冲过去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当然,在执行时碰到问题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方向错误,是原则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如果是原则问题,你还是要调整,否则你就是往死路走。所以,把握决策与执行的不同准则,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第三个基本问题,漏洞与黑洞。管理,需要控制,控制就会想到,我希望我的管理得当。作为一个酒店的管理,是不是不允许有漏洞。为什么讲这个问题,我朋友给我讲的一件事情给我的一个启示。我朋友给我讲了什么事情?他说他的朋友开了一个超市,有一天他到超市去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什么现象呢?西瓜摊边人很多,发现有些人拿西瓜过秤,秤好以后贴了标签,转了一圈把西瓜放回去了,把标签撕下来贴到另外一个西瓜上面,肯定是以小换大,第一个拿的是小西瓜,第二个拿的是大西瓜,然后堂而皇之出去了,超市居然没发现。他看到这个现象,来到他朋友办公室,告知他发现的现象。他的朋友说我知道的。我朋友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不管?他说我为什么要管,这是我有意为之,我超市的规模不太大,我的品牌不太强,我怎么吸引人?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当然我也知道我损失的成本多大。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只有这个地方有漏洞,其他的地方都没有漏洞,客人不会因为只买西瓜就到这里来。

  由此我想到,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漏洞怎么弄?水至清还有鱼吗?水至清则无鱼,所以适当的漏洞是必须的。为什么?一种情况下是人性之所至,必要的时候。第二个堵漏成本,我们有时候说这个漏洞是不好的漏洞,你堵不堵?不堵,为什么?堵漏成本太高,时机还不成熟,条件还不具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什么叫漏洞?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我知道是漏洞,第二,我可掌控,我可以从某个方面掌控,但是绝对不能有黑洞。酒店管理不允许有黑洞,什么叫黑洞?第一,我不知道这个是漏洞,我还以为是好事,第二条,不可控,会失控,这个漏洞会越来越大。我上一次到酒店去,酒店总经理请我吃饭,他打电话给厨师长,弄几个菜,厨师长心领神会。来到餐厅,菜很快做出来了。也许是我这人做管理的职业病,我要了解一下它的程序是怎么样的。我后来了解了一下,发现没有任何单子,就是一个电话一句话,配菜就出来了,厨房也出菜了。请问这是什么洞?尽管我们吃的可能是几十块钱,但这绝对是黑洞,为什么是黑洞?你总经理可以不需要凭单子出菜,我厨师长也可以随时上菜,当然其他人也可照此办理。

  第四个基本问题,自我与超我。酒店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人怎么管?一撇一捺代表什么?这个含义太丰富了,我们讲人是复杂的人,不是简单的人。其中有一种解释,这个“人”代表自我和超我,人的本性是什么?自我,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想到我怎么样。但是,他一定不会完全按自我本性作出行动决策,他要考虑我是社会人,他必须顾及他人的想法与利益。所以,人是自我与超我的结合体。我们怎么样调动人的积极性,毫无疑问,必须把这两个发动机全发动起来。怎么做?首先要有牵引力。牵引力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企业愿景和个人愿景两景合一,成为一种牵引力。低层次的先满足个人,然后再上升到企业。但是,你光有这个是不够的,它要有足够的能力,也就是企业必须要有好的培育机制,但是光有能力他不往前走怎么办?或者是时而有牵引力时而没有牵引力怎么办?我要创造动力。要建立激励机制。不过,人也容易进入舒适区,或者人为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会走歧途,所以还需要有压力,压力是什么?即建立竞争机制。通过四个机制的完整构建,最后把人的两个发动机点燃,最后发动起来,奔向胜利的前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简单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