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华:酒店转型需要科学精神
转型的本质是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转型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转型的目的是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求得自身的更好发展。
当前,国内酒店企业正处于大调整、大创新时期,因为众多的酒店企业不同程度碰到了成长瓶颈的难题,集中表现在:增长速度减缓、企业规模大不了、企业寿命长不了、传代接班接不了……因此,当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一种常态时,转型也应当成为一种持续性的努力和重任。
转型在今天看来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词语,很多酒店企业都在进行着方方面面的转型实践。转型的本质是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转型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转型的目的是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求得自身的更好发展,转型更不是一个追随对手的行为,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转型背后的逻辑,或许无法做出卓有成效的转型。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如果要定义今天经济环境的特征,或许用不确定性来定义会相对准确。一些酒店企业破产倒闭,不少酒店企业在“危”中谋“机”,也有更多酒店正在实施转型战略,以求逆势成长,其根源在于其深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动因。其目的是提升企业在产业内的竞争能力。
这种环境的动态性要求企业做出持续的转型努力,转型对于一家已经经营多年(尤其是一些著名品牌)的酒店企业来说是件矛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利润下降、资金困难的问题,而不及时转型又可能会被瞬息万变的市场抛弃。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所有企业都面临转型的需求。因此,企业如何脱颖而出,这就是检验这个企业能否高效执行转型战略了。
因此,清楚转型的目的或者说背后的逻辑,是对转型的首要认识。企业转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改革,是一种深层次价值观念及基本理念的革命。中国酒店企业最滞后和落伍的不是硬件、烹饪技术和营销模式,而是企业家的精神世界。在酒店企业豪华建筑物和高超烹饪技术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传统的、家族式的、带着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价值观念;有形的东西最容易形成和改变,最难改变和形成的是无形的东西。而对事物发展起着根本作用的永远都是无形的东西,即价值观。
因此,企业家的价值观,即思维模式转型至关重要,转型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要迈的一道坎儿;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经的痛苦历程,而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即价值观是企业转型的关键。
要将转型战略转化为现实,企业家首先要树立科学精神,思维模式的转型关乎转型成败。只有树立了科学精神,才能科学确立企业转型的方向、转型的组织架构与具体措施。
大家知道,企业谋划转型的具体措施和操作,应属“技术”范畴,现在企业家们所“内省”的,是高悬在“技术”之上并统辖着所有人心灵的精神,因为人们逐渐领悟到,企业管理的“技术”无不受到制定者、实施者、执行者的价值观、伦理观即科学精神的帮助和制约。
接触很多企业后,我们总结,绝大多数中国酒店企业在过去30年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得益于国内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好环境,而当这个大环境慢慢地趋于缓和时,很多企业家就慌了手脚,这时,很多企业家发现自己的企业业绩不理想,甚者一塌糊涂,于是想到了“求神拜佛”。我认识的河南某酒店企业老板,其企业年营业额15亿左右,过去十几年都非常风光,从去年开始突然就不行了,虽然老板也非常努力挽救,终究是力不从心,最后老板不知在哪里听到安微有个可以指点迷津、“知未来”的高人,于是前去请教。结果,“高人”的一席话,听得他心花怒放,“高人”明确告诉他只要挨过了今年10月份(当时是6月),企业就不会有问题,并且还会有15年的大好发展……但是,现在12月份都快过去了,企业形式依然不乐观,并且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
同样,过去有一位年轻酒店企业老板,告诉我们说要“闭关”一个月,并且说是想学乔布斯去修行。的确,乔布斯是这样去印度做过修行,但我们的企业家与乔布斯那样的西方企业家不一样。在西方的企业家精神中,科学精神早已渗透到骨髓里,他们经历了人性启蒙阶段,企业家对世界、对人、对现代企业组织的认知理性已经是很高了,而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结构中走来,普遍缺乏科学精神作为基础支撑。这种情况下,如果去相信一些中国传统中很玄的东西,就会走入另外一个极端。据我的观察,现在这样的企业家似乎还挺多,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相比科学管理、系统管理,他们骨子里似乎更信奉的是“神学”,甚至有人会以为企业做得好不好,到什么程度,都是“命里注定”的。
因此,我们始终认为,国内酒店企业家需要重新开启科学精神。中国社会和文化几千年文明,人治的观念和现实体系已经渗透到了基因里,需要彻底的改造。这是重要的基本世界观问题,中国传统儒家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用高大上的完美主义和三纲五常的层级管制屏蔽了中国人对于人性的底层启蒙,导致中国人普遍对人性认识缺乏科学性。存在高大上的“说”事与桌子底下“做”事的严重分歧,最后的结果就是“天理”与“人欲”相对立,“做人”原则与“做事”规则相背离,导致普遍的双重人格。
中国的启蒙运动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但到上世纪20年代“主义”就代替了启蒙。“文化大革命”后又有一个启蒙运动,但很快也中断了。
未来十年是中国改革的窗口期。我认为,这十年特别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是“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这个时期的我国酒店企业需要新的启蒙,需要思想市场。企业转型变革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型变革,如果没有新的启蒙,酒店企业转型变革不可能真正成功。
酒店企业家在推动企业转型变革时,心理得足够强大,需要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如今企业虽然做大了,不少企业家难免面临很多难题,如未来企业落到谁的手里好?谁来维护企业价值?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局限住很多应用的战略性思考,影响企业的创新发展。
从欧美成功企业家的经历来看,国内酒店企业家需要重新开启科学精神。我国最早论及“科学精神”的学者是任鸿隽先生。1916年,他在“科学精神论”一文中明确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著名物候学家竺可桢在1941年所撰“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提出了三种科学态度:一是不盲从,不附合,依理智为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是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毫不苟且。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莱科维茨在“科学精神”一文中指出,真正的科学精神尤其体现在激情、创造性和诚信三个方面。
概括起来,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观点是,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综观各家所言,科学精神与酒店企业管理相结合可以归纳为:
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企业家在自己的经营实践中须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积极探索在经济形势放缓时,寻找“蓝海”;
2、理性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杜绝拍脑门做决策。转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谋划转型时要周密考虑,防止挂一漏万;
3、求真务实精神。在企业管理中要求真务实,反对能虚作假,尤其是财务和菜品管理方面更要求真务实,才能提高经济效益,须勇于维护顾客利益和社会责任,实现义利双收。有企业家提倡“走正道,行王道”,完全符合科学精神;
4、严格的、精确的分析精神。要经常性地认真进行工作总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思”和“内省”,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管理的显著特征之一。转型须分期分批进行,在进行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利推行下一步转型工作;
5、协作精神。科学管理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邀请企业外的专业人士参与转型策划,实现企业内外专业人士的多方面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转型战略;
6、坚持以人为本精神。转型须得到本企业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时,一定坚持“论证会”制度,尊重员工,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企业文化的精髓即以人为本,企业即人,文化是魂。员工是振兴企业的关键,组织中的人的活力,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怎样在酒店企业管理中实践科学精神呢?
我觉得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勤于学习,它体现着科学精神的执着特点。勤奋是一个人干事立业的前提。古往今来,大凡取得成就的名师大家,无一不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与汗水来播种和收获。勤奋学习,要求对知识、对科学的渴望、追求和执着,达到忘我之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最后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是善于学习,它体现着科学精神的理性光辉。善于学习,突出的是“善”字和灵活,突出的是方法和要领。探求科学管理,借鉴是重要的,但不能照搬模不能模仿,而是要领会其精神内涵,触类旁通。善于学习,首先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后人要超越前人,就要把前人的知识学到手。其次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熟悉方法和步骤,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再次,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学习离不开辩证和逻辑。一般来讲,任何事物的成长和消亡都有合乎逻辑的起点和终点。科学精神就是对事物体系的探索,对基本程序的界定。
三是反复比较,它体现着科学精神的务实态度。企业管理是门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必须克服急于事功的浮躁心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知识、对待实践、对待研究,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科学的本质同任何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捏造事实格格不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曾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一句话,客观、求真、求实才是科学精神的实质和核心。
四是不断创新,它体现着科学精神的时代特征。创新是科学的本质要求。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企业总得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企业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信息网络等新技术革命,需要并催生着一大批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物,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使命,也肩负着责任,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