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 Q3财报谈途牛上市的现实逻辑

迈点网 · 2015-01-04 13:54:34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对于激战正酣的在线旅游业来说,要保持一个季度亏1亿的水平谈何容易?如果途牛继续在产品上无所建树,那么它还能牛多久呢?

  同是O2O,途牛为什么能上市?同程的市值要比途牛高出近一倍,同程为什么还没上市?也许很多业内人士都说不清其中的原委。在此,笔者就借途牛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来谈一谈途牛上市的“现实逻辑”。

  途牛:能上市并非因为8年专注休闲游

  途牛CEO于敦德每每逢人就标榜途牛“8年来始终专注休闲游”,产品已然形成“纵深”,所以上市了。这个逻辑成立吗?事实上,途牛的休闲游产品和同程、驴妈妈等同类网站相比并无太大差别。不久前,笔者还在迈点网发文《谈吴志祥于敦德互掐 同是O2O相煎何太急》中,详细论证了途牛所谓“8年专注休闲游”和“产品纵深”只是个“美丽的故事”。

  透过途牛2014年Q3财报,我们很容易找到证据:财报显示,途牛Q3净收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85.6%;净亏损1.034亿元,同比上市前涨幅近7倍;销售与市场营销费用占1.20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1%。以上数据可以用一句话翻译成:途牛上市后比上市前营收大涨同时亏损和广告费也大涨。

  若真如于敦德所说,途牛这8年来产品已然形成“战略纵深”的话,它何必还要每季度花1亿多广告费去换取净收入增长呢?当然途牛不会承认这点,于敦德巧妙地转移了大众的注意力,把这部分高额广告费归咎于途牛在二三线城市打造品牌的费用。于是,这一表明途牛“产品同质化”的数据摇身一变,成了说明途牛品牌战略部署二三线城市的数据了。然而对途牛产品稍有认识的都知道,就连途牛最自豪的“牛人专线”也不过是大众跟团游的硬件升级版而已,服务并无创新,哪天同程高兴了要做这块也并非难事。

  途牛为什么能上市?

  说来也简单,四字足以概括,那就是“融资能力”。说起招商引资,那是干过两个创业公司的途牛CEO于敦德的强项,那他怎么办到的呢?

  8年前,于敦德就选择了讲一个关于“休闲游”的“美丽故事”。笔者认为,这个故事不但美丽,而且确实充满想象空间。当时,“休闲游”这个概念国内还鲜有人提及,不得不说于敦德确有先见之明。笔者曾在迈点发布的多篇文章里谈到过,所谓“休闲游”其实是个“大旅游”的概念,休闲游市场比携程、去哪儿、艺龙等众多OTA做的业务加起来还要大得多。

  众所周知,旅游有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组成了整个旅游市场。早在1999年,携程创立的机+酒模式其实只满足了“住和行”两大需求,这仅占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一而已。如果客户出行的目的仅仅是“商旅”(出差),那么产品只要做“机加酒”就够了。但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以“度假休闲”为目的的游客呈爆发式增长,产品就要把“吃、游、购、娱”加进去。试想一下,三分之一的“机加酒”市场已能容下携程等众多OTA,那么在加上另外三分之二的“吃、游、购、娱”市场得有多大?于敦德把这么大的市场展现给投资者看,途牛哪怕只做“休闲游”里的跟团游细分市场,未来需求也是巨大的。

  当然光是故事说的好没用,你还得证明你的故事是真的。既然市场那么大,于敦德就得让投资人每季度都看到途牛订单量的增长。可是产品没创新,靠产品没法保持高增长怎么办?就在广告下狠手。打广告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途牛每个季度都在烧钱用广告和促销换增长,然而产品和服务不进步,途牛还能牛多久呢?

  途牛还能牛多久?

  于敦德曾标榜途牛有“目的地、出发地、产品、客户、品牌”五大战略纵深。然而正如李彤先生在他的文章《途牛:所谓的战略纵深或是幻觉》里指出的那样:在线旅游企业目前最大的纵深就是“耐亏损的能力”,而途牛最大的能力是“融资能力”。“如果把融资能力也算做一种纵深,贵为上市公司的途牛放弃公开增发,改为定向产业投资者私募,有什么好傲娇的呢?”

  途牛2014年Q3财报显示,途牛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流动负债还剩6.3亿人民币,如果途牛能保持一个季度亏1亿的水平,那么它最多还能亏一年半。此外,对于激战正酣的在线旅游业来说,要保持一个季度亏1亿的水平谈何容易?如果途牛继续在产品上无所建树,那么它还能牛多久呢?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