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恕:学会对“互联网+”说“不”
“互联网+”只是酒店运营的一种手段,酒店人切勿只考虑加法,还要学会做减法,在决定做什么的同时先想好不做什么。
被称为下一个风口的“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是当今时代的潮流。紧跟潮流固然是好事,但是酒店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学会对“互联网+”说“不”。
目前酒店行业谈到“互联网+”,涉及到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搭建实时预订的PMS、CRS系统;建设全面运营管理的ERP系统;
2. OTA等分销平台的对接;技术直连以及其他深入合作;
3. 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搭建和开通;
4. 基于微信的传播、蓄客、预订和营销;
5. 店内对客APP以及基于提升顾客体验的硬件升级。
拿走核心数据?说“不”
客户的个人信息、个性化需求等客史资料;酒店的出租率、平均房价、开房率等经营指标;这些都属于酒店的核心数据和商业机密。在酒店“互联网+”的过程中,目前大部分基于云端操作的PMS、CRS系统以及相关联的技术直连,都会间接把数据存储在运营商的服务器上。当然大多数运营商都会承诺不泄密,也不做C端客户平台;但是众所周知,获取酒店库存资源以及客户大数据的整合必将是运营商的长远战略规划。酒店管理者一定不要被便捷的操作、低价的投入、描绘的蓝图所迷惑,要真正把核心的数据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会永远掌握主动,否则将来很有可能成为被运营商制约的因素。
控制渠道订单?说“不”
搭建渠道免费、控制渠道收费是目前很多“互联网+”运营商的普遍做法。诸如PMS直连,搭建CRS、酒店官网,对接电商、OTA分销平台等业务,众多运营商都会采取免费或低价策略,但大多都会要求在日后的运营中收取订单过路费。这种短期投入,长期获利的方式将会有效控制酒店的销售渠道。我们要谨记的两点,一是直销渠道一定控制在自己手里;二是分销渠道要分辨引流的有效客源数据,真正新带来的客人可以支付过路费,但是如果很多老客人的订单也是过路费的收取对象,那就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收益不可预期?说“不”
酒店行业是有严格的GOP率和成本率标准的。“互联网+”可以改变客人的消费方式,改变酒店的营销模式,改变客人的在店体验。但是酒店真正需要的是收入的增长,或者成本的降低。目前的互联网的营销方式多种多样,微博活动、微信关注、粉丝分享、APP下载等等,但是是否真正符合你所在酒店的市场定位和客源群体,是否能带来营业收入和运营成本的本质变化,需要酒店管理者认真关注和研究。不能带来本质变化的行为,仅仅停留在花样和形式上,还会消耗更多的管理精力和人力,得不偿失。
归根结底,“互联网+”只是酒店运营的一种手段。真心希望酒店人在考虑加法的同时也学会做减法,在决定做什么的同时先想好不做什么。因为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酒店的核心——位置、服务价值、产品本身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也许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而已。酒店真正需要的是能改变经营困局、提升收益水平的“互联网+”;而“互联网+”真正要做的则是帮助酒店搭建平台,改变、优化酒店的体验和效率,而不是着眼于“数据+平台”,这样才能真正需求契合,彼此信任,合作长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