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酒店no-show的根本在何处?

迈点网 · 2015-09-03 10:00:0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不要迷信数据,数据反映的不只是消费者的习惯,更能反映出酒店希望消费者选择什么。

  (迈点网讯)上周,一份《2015年酒店预订行为分析报告》在网上流传,根据用户对全球916702家酒店的点评、酒店攻略以及酒店相关的游记、关键词搜索、自由行产品销售数据等,分析了中国游客的酒店预订行为、酒店预订发展趋势。

  在这一系列的数据中,酒店用户现付与预付行为的百分比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数据显示,43.2%的用户偏好预付,56.8%的用户偏好现付(到酒店前台付款)。其中,预付用户的百分比虽低于现付用户,但仍接近半数,甚至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这两种支付行为曾有过两次旗鼓相当的交汇。

  如果单从数据来看,酒店的预定客人中,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愿意选择预订方式,可以免去出门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何乐而不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组数据发到迈点热点话题群后引发了争议,有网友质疑这一百分比的真实性,认为在消费者选择自由的情况下,预付的客人最多只能占到预订客人的30%。迈点网记者登陆了发布该报告的网站,并随机打开了某一地区的酒店预订页面。

  随机打开的某个预订页面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并非所有酒店都允许消费者选择预订方式,酒店方可能因为自身原因而限制消费者只能预付或只能现付。当消费者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必须选择某一酒店时,其预订方式可能是身不由己的,这种情况下得到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用户消费习惯,反倒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酒店的普遍需求。

  既然预付与现付价格持平,为什么酒店并不给予消费者选择的权利呢?

  首先,酒店与消费者各自期望的预订方式可能有冲突。旺季,消费者预订酒店更倾向于预付,提前计划好行程,选择好房间;但预付对酒店而言,于现金流有损,加上旺季时的酒店不缺少客源,酒店必然希望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预订方式。于是,我们常常会在假期出行前选择酒店时发现,你并没有提前付款的途径。与之对应的,酒店也可能会为了确保入住率要求只能预付。

  其次,预付与现付对酒店的no-show影响正在降低。这句话很多人不认同,认为预付客人往往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而现付客人比较随性,随时可能取消订单。取消订单不会对预订者资金造成损失的情况下,现付客人的确是不稳定的,但现在,酒店越来越多地提到一个新名词——信用体系。信用卡担保预订在国内逐渐普及,即使是现付客人,过了酒店设置的时间节点再取消订单,依然会被划走一部分手续费,这就使得现付也有了一定约束力,对no-show的影响随之降低。

  通过限制消费者的预订行为,真的能够达到酒店预期的效果吗?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消费者预订酒店后改变计划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产生noshow的原因有两点:

  1.行程改变:这一点对酒店而言是不可控的。

  2.取消订单,预定其它酒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酒店就必须反思,究竟是哪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消费者宁愿多花时间,也要将订单推掉。服务态度、硬件设施、网络评价等都可能导致已生成的订单变为无效订单。

  限制消费者选择酒店希望的预订方式,只是一种生硬的引导,从根本上改善酒店服务质量才是降低no-show的关键。至于消费者究竟习惯哪种预订方式,交给消费者自己选择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