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中国2:对话携程梁建章
专注于你的行业。
(迈点网讯 Ruby编译)每年的春运时期,中国各地的机场、火车站和高速公路都会迎来客流量高峰,数亿中国人会前往各地庆祝春节。猪年于2月5日正式开始,但中国人会在为期40天的春运期间庆祝这一节日。今年的春运从1月21日持续到3月1日。政府预估,在此期间,将有超过30亿人次出行,比2018年增长0.6%,其中火车出行增长8.3%,航空出行增长12%。
对数百万中国人来说,这些旅行计划是通过携程激发灵感、进行研究和预订的。携程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旅行社,也是全球最大的旅游公司之一。
20年前,梁建章和另外三人创立了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在此期间,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携程也乘势而上。
携程网在其2018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可获得的最新业绩)中报告称,其净收入为14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28%,比2017年同期增长15%。
近年来,该公司还收购了其他几个品牌,包括Skyscanner、Trip.com和 Tours4Fun,目前在全球拥有4万名员工。
在“中国主题月”的第二篇文章中,我们采访了现任携程董事长梁建章,谈到携程的抱负、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观察以及为什么中国面临创新放缓的风险。
Q:你在美国的佐治亚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接受教育,然后在甲骨文公司工作了几年,直到1999年共同创立携程。你在美国的学习经历对携程的发展有何影响?
A: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非常宝贵。在Georgia Tech学习之后,我加入了甲骨文的研发团队,在那里我获得了丰富的研发经验。
在这段时间里,我回到了中国,并意识到有多少伟大的机会。我决定回到中国,申请甲骨文中国顾问总监的管理职位。
在工作期间,我为多家中国公司的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提供建议,并帮助几家大公司建立管理体系,这些经验在我们创立携程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科技行业,结合我的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为我们开创携程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机会。
Q:对于中国游客,西方最不了解或误解的是什么?
A:长期以来,中国游客在国外行为不当一直是西方人热议的话题。据估计,2018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到1.48亿人次。在如此大的数据集中,行为不端的游客相对数量很少,但绝对数量却很高,这意味着这是一个已经引起关注的现象。
西方人也有这样一种印象:中国游客都喜欢去购买奢侈品。然而,令许多人吃惊的是,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国游客出国旅游的兴趣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对中国游客来说,观光和品尝当地美食比购物更受欢迎。
我相信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西方人对中国游客的印象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改变。当中国80、90后的年轻一代开始主导旅游业时,情况将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平均受教育程度更高,对西方的规范也更了解。
Q:Phocuswright表示,携程在总预订量方面几乎与Expedia和Booking不相上下,怎样才能超过它们?
A:Booking 和Expedia都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就商品总量而言,我们现在是领先的在线旅游公司。携程对中国乃至世界旅游业的潜力充满了积极、自信和热情。我们的发展仍然依赖于全球化的演变,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
2019年1月19日,我们在上海举行了年会,我规划了携程未来的愿景,即成为全球旅游市场上最大、最强、最好的公司。我们将继续为从任何地方到任何地方的旅行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产品。
Q:携程在西方的抱负是什么?
A:据我所知,我还没有看到任何成功的案例研究,关于中国的服务型公司成功地建立了他们的海外市场。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携程的目标。
技术是携程在与同行业其他竞争者竞争时的主要优势之一。
我们还通过并购逐步扩大了业务范围,例如收购Skyscanner。我们在中国和一些亚洲市场很有竞争力。欧洲和美国还不是我们的重点。
Q: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国游客的手机,携程的APP比西方同行拥有更丰富的内容和基于位置的信息。为什么你认为西方旅游公司没有建立同样强大的移动界面?
A: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市场规模为包括携程在内的全球众多企业提供了销售前景等方面的机会。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业也经历了独特的快速发展。我们在2010年初推出APP时就利用了这一优势,不断推动创新。如今,我们80%的交易来自移动平台。
相对而言,据我所知,西方用户仍然更喜欢通过电脑预订行程。这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原因。
携程网拥有3亿会员,在过去19年专注于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旅游内容和信息。此外,我们还大力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创业,并寻求孵化他们的项目。这三个方面都帮助携程保持了行业创新领导者的地位。
Q: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携程网股价去年表现不佳。哪些是影响携程股价的关键因素?你对来年的展望是什么?
A:我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旅游业的长期前景非常乐观。
2018年的数据显示,尽管整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旅游业过去和将来都非常健康,增速超过整体经济增速。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并在未来变得更加明显。
Q:正如你提到的,在最近的携程年度会议上,你表达了让携程不仅成为最大的旅游公司,而且成为最强最好的公司的决心。这将如何发生?
A: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向同行学习,但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行业内最大的公司、也是最好的公司。
我们将继续加强在服务、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在创新方面,我们力求通过拓展创新服务,引领行业发展。例如,在2018年,我们推出了高铁旅游,开设了数千家线下商店。
在服务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为全球客户提供24/7的服务,为他们在旅途中创造价值。
我们的平台使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受益于携程的生态系统,并使他们能够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无论你是一个寄宿家庭的主人,想要开一个线下的门店,还是你是一个导游,携程都会为你提供一个可以帮助你发展业务的平台。
最后,我们将继续加强社会责任建设。我们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帮助农民工家庭成员团聚做出了有意义的努力。
Q:携程的用户在使用该平台时会产生大量数据。你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改善客户服务?
A:我们利用3亿携程用户每天在我们的平台上生成的50TB数据,分析和理解人口统计、客户需求和旅行行为,以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或服务。
我们现在对这种方式更加积极和开放。去年12月,我们举办了首个携程日,通过邀请行业内的合作伙伴来分析旅游业务。当天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我们的大数据如何通过携程的平台增强我们的合作伙伴的能力。旅行社、线下门店和定制旅游策划师等合作伙伴都可以访问携程的大数据,帮助他们彻底改变产品、定价、服务和金融的方式。
Q:近年来,携程进行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投资和收购,包括收购MakeMyTrip的主要股权,以及收购Skyscanner和Trip.com。对于未来的投资或收购,你关注哪些类型的公司?
A:携程致力于旅游业,这是我们的核心业务。这就意味着在我们所有的投资都与旅游有关。
去年,我们投资了Boom Supersonic,它是超音速飞机领域领先的初创企业,支持它们的新型Mach-2.2客机的加速度。当Mach-2.2运行时,旅行时间将大大缩短。例如,从旧金山到上海的航班只需要6个小时,而目前的飞行时间是11个小时。
展望未来,携程将继续专注于旅游业,投资行业领军企业,秉承“让旅行更快乐”的使命。
Q:携程网与 Booking 有着有趣的关系。自2012年以来,这家公司已经向携程投资了近20亿美元,但在某些层面上,你们还是在竞争关系,类似于Kayak对Skyscanner。此外,Booking还投资了美团点评,后者的酒店预订业务正在不断增长。携程现在需要Booking 什么?Booking 又需要携程什么?
A:Booking Holdings是我们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Booking.com首席执行长Gillian tan是携程网董事会的观察员。
我知道,考虑到规模和潜力,Booking.com非常重视中国的旅游业。携程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亚洲国家具有竞争力,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Booking.com提高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我们互相分享酒店库存,让客户选择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帮助携程为客户提供更好、更有竞争力的海外酒店产品。在全球范围内,Booking和携程都是该行业的关键参与者,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为全球旅行者创造更多价值。
Q:你在2016年11月辞去携程首席执行官一职,孙洁接任。你的两个角色是如何定义的?
A:我和孙洁工作很密切。目前,我更加注重公司的创新、国际化、技术开发、投资和战略联盟。作为携程网的CEO, 孙洁关注的是公司的整体管理,包括业务规划和运营,组织架构和人员培训。
Q:你去年出版了一本书《人口创新力,探索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创新和人口结构之间的联系。你说过,2030年后,中国创新的步伐将放缓,因为年轻企业家的数量将大大减少。你能做些什么来应对呢?
A:在我看来,年轻人口对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2030年后,中国劳动力的人口结构将变得更加老龄化,中国经济增长有放缓的风险。
这些人口风险的出现将需要20年的时间,在政府政策方面,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最重要的: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和鼓励生育;增加教育机会;放宽户籍制度;加强与各国的交流。
理想的情况是,在适当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将能够在人口健康的情况下保持正常的生育率,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美国目前水平的60%。
Q:回顾20年,自共同创立携程以来,你学到了什么?你对旅游初创企业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A:我会说,专注于你的行业。携程一直专注于旅游行业,从酒店预订服务商起步,成为一站式旅游平台和生态系统。我们的成功源于近20年的努力工作和对旅游的高度关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是全球领先的在线旅游公司。
作者:Mitra Sorrells
(本文由迈点网编译自phocuswire,原题《China, part 2: A conversation with Ctrip founder James Liang》,本文所使用图片也来自此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