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会像日本当年那样下跌71%吗?
我们管住自己,别添乱就好!
自2018年开始,市场就充斥着货币超发严重、房企违约、金融高负债……问题,甚至有人还提出“明斯基时刻”到来的担忧!
那房地产金融会不会破灭呢?会不会像1990年的日本金融危机那样破灭?中国房价会像日本当年那样下跌71%吗?
我认为:尽管与日本一水之隔,但我们是不可能出现日本那样的金融危机!
看事情还得看本质,通过观察日本金融危机,作出思考借鉴之余,还要从中发现有哪些不同的关键因素。这样做,既能了解事物本质,亦能有助于我们提高认知。在往后面对问题时,也能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角度,无须人云亦云地跟风附和。
1、时代背景
当年的日本
综合实力确实强劲,根据世界银行数据,1984年,日本就已经做到GDP全球占比12.28%,人均GDP9463美元;1990年金融风暴那年,GDP全球占比到13.76%,人均GDP25371美元。
但是,没有自我军事实力保障的日本,就等于没有站在实力角度的基础!哪怕拥有战时体系的工业和制造底蕴也没用。要知道二战以后,日本得以专心搞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结果,还是依靠美国扶持和保护来实现的。
所以,如果说日本只算美国的一个小弟,一点都不过分。国际地位还是太低了!
货币升值
1979年,美国遭遇大通胀,通胀率达到惊人的11.3%!同时对比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美国更有“充分理由”要求日本配合签署“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来配合美国走出大通缩周期。
1984年5月,日本大藏省一份《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文件,让日元从此进入国际自由化兑换货币行列。
尽管这也无法解决日美顺差往后的持续拉大。
国际自由化兑换将日本央行一直引以为傲的金融手段--《窗口指导》给撕开了口子,失去绝对的金融统治地位。让民间企业从原本只有向央行融资的唯一路径,增加了外资、债券、全球股市等融资渠道,更为日后的资本狂欢埋下了铺垫。
总结:
杨委员那句“你们(美国)没有资格站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同中国说话。”就是我们国家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见证!
相对于作为美国小弟的日本,只是给控制、给安排的角色。
仅仅我们国家的外汇金融管制,就可以让美国资本无可奈何。
这种强大的国家实力,日本根本不可比拟!
2、价值观优先还是国家利益优先
成为国际货币后的日元,在对标美国的加息和减息,同期作出加息和减息的动作。是金融货币管理的必要模式。但日本银行家和制度管理者的理念,却存在着非同一般的鸿沟!
日本央行一直隶属大藏省(2001年1月后,改名为财务省),一众银行家对未能管理独立早有怨言。加息和减息的决策分歧,更成为矛盾的催化剂。
(1984-1989)时任日本央行行长澄田智被副行长三重野康架空,三重野康会同福井俊彦等银行家,利用窗口指导政策,刻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而有了1987年,银行机构“跪求”企业借贷的荒唐一幕。
三重野康在央行的降息期间,通过窗口指导,在已经超发货币的周期,进一步加大银行配额。84年开始,每年银行贷款配额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浮,到87年更达到惊人的13.3%。
无限量化宽松,资金导入,令当时的股市、楼市炒作之风一时无两。“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从这句话就可想而知当时的房价!
最终过高的房价影响了民生,三重野康通过舆论,让政府不得不在1991年采取全面征收房产税、限制贷款等方式,来抑制房价的上涨。
三重野康就趁机开始不断一面加息,一面通过窗口指导更快速地收紧信贷,特别严格限制房地产的贷款。
失去资金流入的房地产市场,资产泡沫应声被刺破!房价倒头向下。
由此,开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多亏这次衰退,大家才意识到进行经济改革的必要性!(三重野康,1993年)
经济改革!
这就是银行家们不惜打破泡沫,以众多民众的财产和生命代价来换取的结果。
总结:
我们国家的政府系统是一体的,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的管治。
几乎终身问责的管理体制,以牺牲人民财产和生命来达致处理结果的安排,是不会出现的。也出现不了!
只看蚂蚁金服上市事件、反垄断处理态度、第三次分配机制、全民富裕等等,这些都是国家管理取向本质不同所致。
3、政策一样吗?
1986年日本的一份《前川报告》,被人评价令日本深陷泥潭,更借此对比我们国家目前的政策,真的一样吗?让我们来看看这份《前川报告》的5个要点:
扩大内需;转换产业结构;扩大进口并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加快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
1. 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的着力点主要也是:消费,投资(房地产+基建+设备),其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放在了首位。
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作为主要手段,过度投资带来的就是毁灭!
2.转换产业结构
《前川报告》中提出“国际和谐型”,其含义是:国内市场开放+国外投资,对应在产业层面的体现,强调国际分工。可以说前川报告的政策指引符合美国预期,将贸易摩擦的责任归咎于日本本身,最终以日本的调整来改变和满足美国的需求。
3.扩大进口并改善市场准入环境
与其说自愿,不如说是逼迫。1988年美国通过“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使日本所有出口商品都处于美国贸易制裁风险之中。1989年美国认定日本在大型计算机、卫星和林业产品方面封闭市场,动用“超级301”条款进行调查。
当时美国一边以反倾销、反投资、反并购等非关税手段实行贸易保护,一边对日本相关产品加征关税。在90年代以后,美国要求日本开放国内的半导体市场,增加芯片进口,帮助美国企业主动进入市场。
怎么样,看到这一幕,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4.加快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
这里参考之前1984年的《日元美元会员会》报告。报告中,美国对日本提出,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三项要求:
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管制的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
你品,你细品!
5.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
正因为财政金融政策过度积极。才导致大量低利率资金入市、市场上到处大规模土地开发、高杠杆无序扩张。
这时候,还对外资开放,外资的蜂拥而至,更快速地让日本国内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巨大的经济泡沫和国内严重的通胀。
一开始这份《前川报告》出台,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4、总结
单从政策中了解,就不难发现,我们国家和日本有着极大的差异。无论是国家地位层面、还是民族观念上,又或者智慧层面,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所以,以此来形容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情况,可谓以偏概全了!
我们现在也到了关键时刻,但片面去论证解决方案,都是不够全面的。
我们国家走到今天的强大绝不是偶然,应该相信领导人的智慧完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管住自己,别添乱就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