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龙:酒店下沉市场的投资机会
应该如何挖掘下沉市场
(迈点专栏 辛小龙)黑天鹅事件给酒店行业带来了至暗时刻,也同时为单体酒店的生存发展绽放新的信号,疫情事件是“危机”,同时也是“机会”,在疫情阶段中大家很清晰的可以看到连锁品牌的抗风险能力,不光从资金、流量、运营、恢复等方面都要比单体酒店好很多,单体酒店如何寻找新的机会与突破口,来提高抗风险能力,在“危”中得“机”。展现逆袭之路,这是发展最重要的核心。
根据《2021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2020年,国内在15间房以上的酒店共减少接近6万余家,酒店客房减少200多万间,且其中98%更多的都是单体酒店。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最大的50家酒店集团的客房总数约为360多万间,与2019年相比增长约40万间,增幅为10-15%这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疫情带来的行业暂停洗牌期,单体酒店的自身抗风险能力,连锁酒店展现出了更强盛的生命力,并推动了酒店行业品牌化的加速。
连锁化、品牌丰富多元化,是酒店行业未来的趋势,同时也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匹配建设,国内酒店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线城市连锁酒店客房数量为70多万间,酒店连锁化率占45-48%;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酒店业连锁客房数是140多万间,酒店连锁化率为36-40%;而其他城市酒店业连锁客房数量为240多万间,酒店连锁化率占20-23%。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有一定性的差距的。
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集团化的市场,单体酒店生存都会迈向连锁化,循环红利,都必须走向一个途径:认识深化,经营积累、要素完善、丰富内功这几大方向去出发,才是主要问题,知识与技能永远是生存核心的技术。
在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阶段,疫情酒店行业的关店率,单体酒店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这说明了整个单体酒店与品牌集团相比,市场支持率、资源管理、运营管理都存在更多的差异化。随着国内外特许加盟板块的业务成熟与规模效应,未来整个的单体酒店都将走上品牌化,形成小而美、大而全的循环。
集团品牌,市场客源、会员存量、商旅商户存量、中央渠道等都有一定的比例支持,运营标准、程序流程执行、标准化、规范化等都将迈向专业化,满足客户的需求体验。从项目的执行推动、项目升级、品牌定位、成本管理、投资回报都将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集团品牌满足客户的消费观念,已等级划分,对于四五线下沉市场而言,还是有很大的投资机会与发展空间。
对于经济型品牌而言,物业性质、品牌尚可,有效的运营管理基本2.5-3.5年可以收回投资成本,15%的门店基本24个月可以收回成本,在国内品牌集团多元化系列的布局,轻加盟经济型、非标中端,这样的投资周期会更短,而对于合规标准中高档品牌而言,从产品设计装修,前期投资费用基本就要比经济型品牌多45%-60%费用,那自然投资回报周期至少要比经济型品牌多1.5-2.5年。
单体酒店转化连锁化能够借助品牌的影响力与经验,降低投资和经营的风险,统一的管理系统、人员培训。 专业团队统一经营, 确保酒店收益。
品牌酒店集团丰富的会员体系、企业会员体系、一体化分销营销体系,经营管理团队,能够为加盟后的单体酒店营运打造坚实的运作保障,迎合市场定位。
稳定:连锁模式、会员推广。
模式:中央渠道、企业客户、 线上、线下会员支持。
抗风险能力强 ,成熟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的运作经验,先进的系统管理、营销模式、工具管理,使加盟者风险降至最低。
伴随着2021年全球市场内软品牌加速扩张,软品牌的适用性和价值或许值得更多思考,对于软品牌而言,实际上我觉得更多的是对于单体酒店迈向连锁化的转型与赋能。
软品牌为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可能性。常规的酒店品牌多以标准规制见长,可是随着强调个性化的今天,一成不变反而是最大的局限。软品牌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常规的酒店品牌,使其更加立体化。同时软品牌的发展,也为常规酒店品牌夯实了前进的"道路"、开拓了"战场",它将成为品牌发展路线的先驱者。由于软品牌的摸索、探路、涉险,为常规酒店的战略部署规避了一定风险。同时部分软品牌的小众性,可以极大的纵深常规品牌的文化核心。软品牌的本质是通过他的多样性打破常规品牌的局限性,为常规酒店品牌丰富其色彩。软品牌更多的以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前瞻性见长。
以目前的大环境来看,软品牌的市场将有极大的可挖掘性、可发展性以及适用性。虽然近年各国人民饱受疫情困扰,但是这场抗疫行动终将过去。经济环境复苏,市场的发展,饱受限制的局限性活动,都将极大的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酒店业,当仁不让的涉足其中。人们内在素质的提高,使得软品牌的独特性更为容易被接受,常规品牌带来的审美疲劳,将由软品牌的丰富多样性所替代。同时由于常规品牌的加持,使得软品牌有了更高的起点,为软品牌的发展减缓了孵化的过程,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软品牌的接受程度。
软品牌对奢华市场开发及销售层面对高端酒店当然会有帮助。因为软品牌的天然属性,可以极大程度的满足奢华市场的小众性。所谓软品牌通常是利用常规品牌的知名度来打造属于小众的调性。从软品牌的建立到其客源群体的确定,使其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针对性,由于其设立的专一性,自然可以为追求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的奢华市场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专属产品。从而为酒店品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既能满足奢华的小众需求,又能使其在品牌的加持下使其保持高端品牌的品牌形象。
要想让软品牌不埋没于精品酒店自身的品牌调性更多在强调其多样性、丰富性、个性化。商业逻辑的雷同,不代表品牌定位、受众群体的雷同。只要我们有针对性的找到客源群体,挖掘出对应的市场需求,总有其不可替代性。软品牌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对精品酒店自身品牌调性的深度开拓与加持。精品酒店自身品牌更多是品牌调性条件下所调研出的普遍适用性,可普遍适用所带来的体验价值远远不及特定的软品牌深度挖掘出的人们的潜在需求,后者带给人们的体验冲击才是最终让品牌成功的助力。
目前来看软品牌是“收编”单体酒店的主要商业模式之一这点毋庸置疑。其优势在于可以让单体酒店更容易加入到品牌的大家庭,以更少的成本完成单体酒店的升级愿望,同时加快了品牌方的扩张速度,减少了单体酒店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同时极大的满足了品牌方的战略部署。品牌为单体酒店从品牌、经验、人员、系统、营销等多方面保驾护航,单体酒店通过软品牌保留了自身的一定独立性。软品牌加速品牌酒店发展。但是在这快速的扩张中我们也要看到不和谐的一面。单体酒店虽然加入了软品牌,但其习惯了自己当家做主,对于品牌方的一些规章制度难免存在不理解的一面,同时是否可以或者说愿意配合品牌方的整体战略发展有待长远的沟通。软品牌既能丰富品牌方的多元化,又能因为这种多元化弱化品牌方多年建立的品牌成就。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