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牧青:当下旅游提升的三大硬仗

迈点网 · 马牧青专栏 · 2022-03-02 11:10:56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整合并购、盘活存量和精细化运营,三大举措没有硬投入,只有软性操作,却个个都是实力硬仗和硬核。

    (迈点专栏 马牧青)  今后几年,注定不是文旅行业的大投资之年,前些年的大项目、大投资、大建设实在太多了,而且大都是没有市场精准定位或者偏离文旅主业的乱投资,更要命的是沉淀了太多太多不死不活、苟延残喘的所谓地产类文旅项目。到头来,上一届的政绩和形象工程只在奠基仪式和开业典礼上火了一把,现在倒成了这一届的沉重包袱和剧痛伤疤。

  之所以讲,今后几不要重投资,还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原因就是,好多企业真的没钱了,想投也投不了了。

  首先,有点奇怪、也有点荒诞的是,地产行业已成为文旅产业投资的风向标之一,万幸的是,仅仅是投资方面的,而非发展方面的。说准确点,是投机而非投资。由于前些年地产业跨行,过多地渗透和侵蚀了尚不健全的文旅产业,不仅扰乱了文旅行业,也葬送了自己的主业,连累了别人,拖累了自己。

  其次,各级政府和企业集团组建的文投、旅投、城投、交投、水投、建投等五花八门的所谓平台公司推波助澜,跑马圈地,撂下了许多烂摊子。现在,许多平台公司也不好“使”了,先是银行贷款,后是政府债券,再是上市融资——据闻,就在前几天,某省的某个平台公司竟然一口气收购了6家上市公司。先是圈地,后是圈钱,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把自己也圈进去,且为时不远矣!

  有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金融机构、政府和老百姓也随之被绑架了。地产危机之后已隐现“平台“危机。

  市场是公正的。现在,“市场”终于出来说话了,它不会允许一个长期没有经营产出和效益、只会做大资产和资本、只会空谈效益和效应的企业继续投资下去了。怎么办?收收心,赶紧回到老项目、老景区上来吧。

  一是整合并购

  投资不行退其次,危中有机,并购整合也许更有利,当然,就怕前几年的资金浪投了,有心无力。

  二是盘活存量

  下点功夫长点心,趁此疫情,苦炼内功,适应体验经济下的休闲度假需求,平衡和均衡市场需求,弥补出境游的国内市场空白,提升产品质量,丰富多元业态。

  三是精细化运营

  网红之类的营销终归是过往云烟,稍纵即逝,“现象级”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偶发现象,人为促成的更不必说。如丁真、李子柒现象等,红过之后定会沉寂。这一点,大家看得真切。如果没有内核和品质,指望曝光度永远出彩是不可能的,也许空有流量,没有留量和消费,注定不会持久。

  再就是虚拟体验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浮华的、虚无缥缈的游乐,适用于景区,更适用于城市,而未必是真旅游。更重要的是,沉浸体验的终极目标是生活化体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异地化、异质化生活体验。

  相反,倒是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城市、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之类的国家级品牌及其推动下的区域或空间更适应未来体验经济下的休闲度假旅游新需求,既不是偶发现象,也不是虚拟现象,而是原生的、真实的、沉浸的旅游体验。

  整合并购、盘活存量和精细化运营,三大举措没有硬投入,只有软性操作,却个个都是实力硬仗和硬核。

  今后几年,老项目宜整合,老资产宜盘活,老景区宜提升,新项目把握好方向和路径,务要精准定位,唯独不要轻易重投资。轻投资,少建设,重运营,多保护,高创意,软推广。

  疫情肆虐历经两年有余,我们一起见证了行业兴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新冠疫情已是强弩之末,疫情行将结束。假如果如其言,预计今年五一前后,旅游市场势必反弹,趁此疫情端正思路,重新定位方向,调整产品,蓄力蓄势,才是正道。

  事实上,这些年,在景区提升方面,我们的亏空实在太大了、太久了。疫情只是导火索,市场与产品的不平衡、不均衡、不适配才是致命根源。套用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那句话,结束这次长达20多天的讨论吧: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提升提升再提升,景区提升永无止境。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