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如何建设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

迈点网 · 魏小安专栏 · 2022-08-02 14:16:52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沙坡头发展探讨

(迈点专栏:魏小安)第一次到中卫,到沙坡头,是1990年,到现在已经32年了。那次是我和你们徐杰总一起陪着国家旅游局的刘毅局长,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过来,那次基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就记得一个中科院的生态站,坐了一次羊皮筏子。之后又来过几次,每次都感受到中卫的变化,感受到沙坡头的变化。沙坡头是中国第一批5A级景区,很不容易。我准备了一个挺严肃的题目,叫“重塑中国旅游”,但是我一看,今天年轻人很多,所以我就不一本正经地讲了,谈一点我的观感,谈一点我的观点。

一、 解读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

这个题目是中旅集团董事长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也在按照这个目标往前走。怎么解读?第一,国际,国际就是世界性的比较,世界性的竞争,所以我们的视野必须放远,放到世界上去。像我们直接设定的一个小目标,就是西亚,我们和西亚的这些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在沙漠旅游方面,来努一把力;第二,就是沙漠,因为沙漠是独特感受,也是独特追求,这和滨海的旅游目的地不同,和城市型的旅游目的地也不同。这样的话,就确有一个我们怎么把沙漠这张牌打好,同时更重要一点是怎么把我们的特色打出来;第三,目的地,什么叫目的地?目的地就是我出来这一站,就是到这儿来,这就是一个目的地的概念,甚至是一个终极目的的概念。比如说九寨沟,很少有人说,到了成都顺访一下九寨沟,没有,基本上都是我的行程里肯定安排九寨沟是最后一站,尤其是现在,因为有飞机了,所以这就叫终极目的地。但有些地方是集散地,也有一些原来很牛的地方,因为交通太便利了,反而不行了。比如说昆明,昆明一开始是第一个目的地,后来昆明就变成集散地了,因为云南的旅游发展的不错,我最近几次去昆明都是出了昆明机场,就在机场宾馆住下,第二天一早,丽江、大理、腾冲,这很自然,就把昆明当成一个集散地,昆明也可能就是这么一个集散地了。所以有一次我们研究昆明的旅游发展,我就专门说到这个,从目的地到集散地是一个危机,这样昆明必须做好自己的内容。

所以很自然,沙坡头要想变成一个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就得好好研究一下什么叫目的地。还有一个,叫顺访地,比如说我到哪个地方,旁边有个地方,我顺访一下,顺访怎么讲,就是人家吃肉,你喝点汤,就是这么个概念。还有一个叫延伸地,昨天晚上到通湖草原,给我的一个感觉通湖草原就是沙坡头的延伸,因为那里去哪儿都不如从沙坡头去方便,这是从交通来说。另外一个,就是基本上沙坡头的客源,自然而然他就延伸过去,不要小看延伸,这个延伸很重要,延伸实际上是一个互补。如果说通湖草原也是一套沙漠的内容,那我为什么要去?所以很自然,要求互补就要求有差异。

以上是解读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我们把这个目标掰开了揉碎了,来看这个事儿。 所以,这个事儿就涉及到几个内容,课件上没有,这是我昨天晚上备课的时候,想一想这个事。

1、 与中东的比较

既然我们要和人家掰腕子,我们就得看看它的所长在哪,它的所短在哪,要把这个事儿看明白,如果我们盲目地说,你如何如何差,我如何如何好,那不行,那是做不出来的。中东地区我跑了不少,第一个是迪拜和阿布扎比,迪拜和阿布扎比现在是典型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但是严格的说,不是沙漠旅游目的地,那个地方荒凉,戈壁很多,沙漠反倒不多。靠资本的堆积形成了时尚的聚集,所以全面引进,世界领先。你在那个地方看看,全世界的好东西都有,各个国家的人也都有。但是差在哪儿?资源不足,景观不足。我们在哈利法塔吃饭,往下一看一片盐碱地,盐碱地外面就是海,单调枯燥,看点儿沙漠也好,反倒看不到。但是形成的这种时尚,创造的这种市场,这点我们要学,特点在哪儿?隔几年弄出一个项目,隔几年弄出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出来之后马上就变成网红,而且是全世界的网红,比如说二十年前的帆船酒店,本来我想二十年前的帆船酒店到现在应该比较差一点儿了,不然,二十年始终保持,所以它这叫长红,而不是简单的网红。

    这里面启发我们一点,就是我们在沙漠的建设方面,可以布局独特,建设独特。比如说星星酒店就很好,就是因为不拘一格,而且这种不拘一格,在沙漠这种自然环境里,都是相吻合的,我昨天专门看了一下我们下几个项目的设计,这几个设计我都很赞同,这几个设计都很时尚,都很未来。可以想见,我们就在一个微观的层面上,等于复制迪拜的模式。这个模式是什么?出了一个东西就是网红,再出一个东西又是网红。但是我得问一句话,能不能达到精品,你要达到精品就能长红。我去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就是《网红与长红》大家现在都追求网红,尤其是网红直播带货,说句老实话,我不看好,因为靠这种炒作出来的网红你可以红一时,不可能红长久。但是你若变成了经典,那就不同了,变成了经典就是长红,长远的红,但这个过程之中,需要一个桥梁,这个桥梁也是常红,就是叫常常红才能长久红,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去年我去伊犁,碰见贺娇龙,她那时候已经不当副县长了,到了伊犁文旅局当副局长,我就问她,你现在怎么想,她说我现在压力很大,这一把雪上骑马倒是红了,可是怎么往下持续?我觉得到天花板了,我说你怎么想,她说我没想出来。后来我说,你的优势还是在骑马,名字也好,贺娇龙,那雪上的马一奔腾,真是飒爽英姿。草原骑马、水中骑马,我看她这几天都开始了。确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保持长红,所以我们隔两年出一个项目,隔两年出一个项目,就能通过常常红达到长久红。这是从迪拜、阿布扎比学的经验,当然它那种资金积累,那是中东石油财富支撑的作品,我们学不了,动不动一个项目几十亿美金,学它干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个微观层面上创造这个格局,而且等于是已经有了好的先例了。

另一方面,在迪拜和阿布扎比有一个现象,中国客人很多,我专门问了一句,中国旅游人过去花多少钱?大体上一个人6000块钱,6000块钱在中国就是一个中产的消费概念,可是人家仍然很重视,说明什么?市场层次分出来了,中国客人数量居迪拜客人的第四位,我那年去的时候,一年去50万,我很注意观察一下他们来干什么,买东西,这是一个诉求,看几个标志性的产品,哈利法塔、帆船酒店,看一下打个卡。还有很多好东西,只能赞叹,比如说阿布扎比一个清真寺,美轮美奂,无法想象,就是你穷尽你的想象,也就不知道一个作品可以做到这么好。地面都是雪白大理石,大理石上面都是各种各样的花朵,花朵也是自然的石头镶嵌到上面的,精细到无法形容。那个以地方看完了,知道这不光是靠财富,也要靠技术,也要靠文化。再比如说,那里也有一个卢浮宫,因为本地没有这样的文化资源,就是跟法国卢浮宫合作,十亿美元建了一个馆,然后卢浮宫就把它的馆藏文物拿出一部分来在这儿展览,所以就是卢浮宫,只不过它是中东的卢浮宫。因为那些地方讲历史,讲文化,实在是没有多少可说的,我们专门看迪拜的历史博物馆,什么概念?就是一个小渔村,外面看着是一个小的古堡,里边儿走进去看内容,就是一个小渔村,讲它的历史过程,因为它历史上这个地儿就是一个港口,靠打鱼为生,就这么点儿历史,但是,人家要把这个东西好好的收拾收拾,表明我还是有历史的。所以,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长处,有短处。它主要是靠人工建设出来,我们可以学的就是我们的项目建设,如何把我们的作品变成精品,如何把精品变成经典,什么叫经典?百读不厌,百看不倦,这就叫经典。

    第二个,埃及,埃及的沙漠大把,我们在埃及的时候,在路上走,突然看见海市蜃楼,哇,我们这一车人都很兴奋,狂吼着让司机停车,司机很不屑地看着我们,就是这种景观他们常见,你们这帮中国客人,干嘛这么大呼小叫,这么兴奋。我知道沙漠是可以看到海市蜃楼的,戈壁也可以看到,而且沙漠和戈壁看到海市蜃楼的概率比在海边上高得多,比如烟台、蓬莱,隔几年会出一次海市蜃楼,中央电视台都要报道,我在丝绸之路上就看过海市蜃楼,他们说比较常见。当然我们这儿有没有不知道。埃及是什么,文化顶级,七千年的文化,巨大的石头建筑,神庙确实是震撼,包括金字塔。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公共设施严重不足,服务很一般,我们在开罗住的酒店就是金字塔酒店,在客房里可以看到金字塔,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但是一出来就不行,乞丐满街,垃圾遍地,在埃及最复杂的事儿就是上厕所,大巴开到路上,路边上一停上厕所,导游特意说每人准备一美元,所以在埃及旅游,1美元,这是一个最常用的词儿,什么事儿都是1美元,可是没办法,就是这样的一个公共服务水平。所以看着感觉很好,但是真正讲旅游,感觉实在是差。

    第三个约旦,约旦也是沙漠旅游,约旦有个景区叫坎佩拉,进去就是沙漠,专门一个地方停车,让大家赤着脚爬沙丘。我就问为什么要赤着脚,说赤着脚爬沙丘叫对健康很好,而且你才能够更细致的感觉到。再往里走一片地方。那是美国拍什么火星大片之类的地方,荒芜,但是景观震撼。再往里走峡谷,最后出现一个古城,所以这种资源我们没办法比。但也是设施一般。好在产品组织,比如说进沙漠的时候,大家都坐越野车,敞篷的越野车,发给你一个面罩,有的进去给你一个袍子,所以我马上就理解为什么阿拉伯人都要穿白长袍,在那种气候条件之下,白长袍一套,等于给自己造成了一个小环境,这个小环境能够比较扛得住,一路往里走狂奔,沙尘扑面,但是这个套,基本上可以稳住,到这个地方停一下,跟你讲为什么在这停,这有岩画,到那个地方停一下,为什么在那儿停,那边看出去什么样的景色,所以这样的东西也是很棒的。

    第四个是摩洛哥,我说的这些都是我去跑过,考察过。摩洛哥一个国家六个城市,走了一圈,各具特色,其中到一个城市叫马拉喀什,马拉喀什就在撒哈拉边缘,按理来说,世界最大沙漠的边缘的城市,城市也应该是风沙满天,但是你到城市就发现一个一个的小环境极好,比如进了一个酒店,马上就变了一个天地。当地也组织有撒拉哈沙漠的一日游、三日游、五日游,最多到五日游,价格都很贵,我看了看,没兴趣,我关注的是什么?就是在沙漠边缘的一个城市,它的旅游怎么做。任何一个酒店都是一个花园,每棵树下边都有桌椅,在荫凉下面,你可以感觉到撒哈拉大沙漠,但是你觉得你和它隔开了,前面就是游泳池,就像昨天看黄河宿集那些小院儿一样,这种感觉,就把马拉喀什变成了一个度假旅游。

    再比如一个城市就是卡萨布兰卡,有一个电影《北非谍影》,所以非常有名,现在修建了巨大的清真寺。还有一个城市是滨海城市,完全是蓝色和白色的两色的房子。这些地方不豪华,可是特点很突出。我这都是说人家的好,摩洛哥这个好那个好,就一条吃的不好。我们那次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在那儿开年会,国王出面国宴招待开会的客人。我一看又是那几个菜,很难吃,真的很难吃,我说咱们少吃点儿,回到酒店再吃,中途我们就撤了,人家劝我们说这是国王的晚宴,不能提前撤,我说在这儿呆着环境好,游泳池的周边就是这么一个晚宴场所,还载歌载舞,但是肚子不接受。后来我们五个人就回到酒店,因为阿拉伯地区不能喝酒,但是酒店的酒吧可以喝酒,到了酒吧我们先要了红酒,跟着喝啤酒,喝到晚上12点,说对不起,我们把酒吧的啤酒喝光了,弄点花生就下酒这种,这种也挺独特。

    所以我就说,各有各的优势,但是各有各的特色,关键是怎么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这是我做一个简单的国际比较。因为我们出去旅游,不光是观景,出去旅游更重要的是体验,而且是眼耳鼻舌身心神全面的体验,深入体验。所以我就不太赞成现在所谓的元宇宙,要按元宇宙的这套说法,我们在家呆着什么都可以看见,什么都可以体验,还要旅游干什么?神游不如身游,身游的好多细节性的东西,终生难忘。比如说我们在摩洛哥,那儿仙人掌的果子特别好吃,路边上就有,摘下来仔细的把皮剥开就可以吃了,当地是拿刀切,我们在路边看过。北京交通大学的张辉教授摘一个果子就弄,结果扎了一手的刺,导游赶紧说,这个刺你拔不出来,在沙地上搓,拿手搓,最后搓了半天,手都搓红了,总算把这个刺给搓出来了,就这么一个小事儿,元宇宙能有吗?但是就特别好玩。包括我们到了卡萨布兰卡,就是到电影的场景,晚上到那吃西餐,因为那儿是法餐,还可以喝酒,大家都很高兴,导游说晚餐已经订了,不能退,我说不能退就算了,我们就算花了一把冤枉钱,因为晚餐又是摩洛哥那些土菜,太难吃了,所以跑那儿吃晚餐,细细的体会了一把电影里面的场景。

2、 反过来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优势何在

沙坡头的优势,第一个叫沙漠和缓,就是沙丘都非常和缓,很温柔,不像有的大沙漠,比如说到了塔克拉玛干,沙丘很高,是沙山,高到你觉得不可思议,我在塔克拉玛干遇到很独特的体验,就是坐一种进口的奔驰卡车,1998年,这个卡车1200万,1200万一辆卡车。这个车精细,要换别的车,两天这个车就不能开了,沙子全进来了,气缸里边都得堵上,这个车没有问题。第二有劲,70度的坡,一脚油门就上,我坐在司机旁边,觉得天都要翻过来了,就这种感觉,跟着就翻过去了。那个沙丘太陡了,我们这不同,我们的沙丘是非常缓和的,非常温柔的,就像女人的曲线一样,就是让你感觉舒服,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第二,黄河纳入,黄河就在我们旁边,黄沙和黄河的组合,这是一个大的优势,尤其是这一段黄河很开阔。昨天下午到北长滩,那个山里边的黄河,有的地方很窄。而且水流相对来说比较缓一点,这个感觉很好。第三,文化积淀,我们的文化积淀不是简单的在地文化,按理来说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应该伊斯兰的文化很突出,但是没有感觉,严格的说也不需要这种感觉。我们的文化积淀是什么,是河西走廊,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这一套东西,中卫是河西走廊的富八寨之一。所以这样的一个历史文化的积淀,包括西夏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这是非常丰厚的。现场能不能看到,能看到多少东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有这个底气。第四,设施齐全。走下来,我感觉真正讲沙漠旅游,中国现在已经达到世界上一流水平,我敢说这句话。我20天以前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去过多次了,但是每次去还都是有感受。包括那边,这是腾格里沙漠,那边巴丹吉林,这些我都跑过,我就觉得现在沙漠旅游的设施已经很齐全了,当然有个过程,包括到库布其,原来只是1.0版本,现在已经是2.0甚至3.0版本。第五,产品丰富,这两天感受很多。沙漠旅游的花样非常多,而且关键是设施很好,很齐全。

我在星星酒店,形成一个感觉,就是一个酒店拉动一个目的地,这是我第一个感觉。因为星星酒店起来了,整个中卫有了一个龙头。而且这个龙头起来,大家对中卫的兴趣就增加了。第二个感觉,是一个酒店成为一个目的地,星星酒店本身就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就是一个目的地,很多人来就是冲着星星酒店,没有星星酒店我就不去,这就是一个终极目的的感觉,而且来的每个人都做足了功课,各有各的花样,每天早上一帮人就跑到沙丘上去了,穿着各种各样的服装,就开始网红直播了。第三个感觉就是昨天去了黄河宿集,后来到了黄河小院,已经形成了一个集群,住宿集群,一个集群扩大了一个目的地。黄河宿集11个品牌进入,130多间客房,一年的收入6000多万。6000多万是个什么概念?北京一个500间客房的五星宾馆,一年也就这样的收入水平,说的是疫情期间,疫情之前是另外一个概念。这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已经走过的这条路,我们可以称之为星星酒店现象,再进一步,就是星星酒店模式。这确实需要归纳总结一下。因为凡事到了一个模式的高度,就意味着是可以推广的。当然这种推广绝不是复制几个星星酒店,一定是这种设计思路、建设思路、运营思路、管理思路这一套东西,这叫模式的推广,否则的话,光是这么复制,复制一个死一个。

    陕西有个袁家村,我到袁家村私访一趟,看完就明白了,后来我说谁学袁家村谁死,为什么?你可以学到它的表象,就在袁家村,就是一个吃的地方,大家去了吃就完了,一个陕西小吃村。实际上它最重要的是它的体制和机制,这一套东西学不来,别的东西都是瞎闹,所以凡是复制袁家村的基本都死了。可是袁家村自己输出了几个地方,比如我到山西有一个古镇,袁家村去管理的,活了,所以很自然,这里边核心的就是体制机制。

    我刚才说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通过不断的项目创造、创意,形成经常的红,常常的红,最后达到永久的红,长久红,所以网红、常红、长红,刚才说这么一个观点。现在我再说一个,就是集群化的发展,这种集群化的发展,拼的不是资本,拼的是资源,第二拼的是创意,第三拼的市场。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只要有好的内容,必然就会吸引人。昨天到66号公路,我看着就笑了,这也叫66号公路?实在是贬低人,但是照样有人去打卡。然后到北长滩,那还是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实在看不出名堂,但是也照样有人去啊,这就是需求憋在这儿了。另外就是一种时尚化的追求,挤到这了。这样的话,我们的优势正在发挥,下一步是优势全面发挥,这样到了“十四五”末期们这几个项目都落实下来,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基本就可以达到了。

3、国家的要求

全国“十四五”规划,就是国家的大规划,涉及到旅游,专门提了两个点,就是要建设世界级的旅游景区和世界级的度假区。我们这个目标恰恰是对应了国家的要求,所以很自然,这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我们也要追求,这也是央企的责任所在。

4、宁夏的意义,乃至对中卫的意义

我们争取世界级,创造国际性,首先是品牌的意义,大家才知道,宁夏还有这样的好东西,还有这样的好产品,品牌出来了;第二是拉动意义,通过品牌拉动整个中卫乃至宁夏的旅游发展;第三是集群的意义,因为集群还在孕育的过程之中,现在也就是这么几个酒店、民宿,加在一起也过不了一千间客房。而且这里边有长有短,我昨天过那个旅游新镇,看了看,周围一堆酒店,这些酒店都不行。为什么?当不当,正不正,又不在资源地,又不在客源地,就自己生生的做了这么一个旅游镇,我不知道目的是什么,但是那堆酒店就不好运营。可是像黄河宿集和星空酒店这样类型的酒店就可以起来了。所以也不能说在中卫有黄沙,有黄河,事儿就一定能做好,不是这样的。但是这种集群意义的形成,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因为酒店行业它有一个规律,就是要扎堆,要成群,只要成群,生意就好做。比如说三亚的亚龙湾,最早的一个酒店就是凯莱大酒店,孤零零的一家,从城区过去24公里,过去之后黑乎乎的,突然看见一个酒店,我心里都含糊,酒店这么做可不好做。但是后来形成一个酒店集群,就起来了。像北京,北京一个集群是东三环,一个集群是王府井,这都好经营,可是一个地方孤零零一个酒店就不好经营,这是酒店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支持这些民宿的发展,因为有集群的意义,这个地方要是有1000间客房,不只是一间间客房,是1000多个客人的消费,而且至少是中端以上客人的消费,这些消费就会外溢,外溢出来就会有一堆东西都跟上了,比如小吃一条街肯定会有的,吃羊蹄儿,再比如商品一条街一定会有,娱乐一条街也会有,所以这种外溢的效应不可轻视。九寨沟一年门票收入五个亿,可是景区以外有一条小河,小河对面一个镇形成了,一年的收入35亿,光演艺就有十几台。所以这种溢出效应形成拉动意义和集群意义,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的真正形成。

5、西部再次崛起

中央提西部大开发,是1998年提的,当时热了一阵,一阵热完了,后来发现这事持续不下来。为什么?光靠输血来支撑西部的发展,不可能。但是西部旅游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发展,去年我到成都,就有一个感觉,疫情这么困难,西南旅游再次崛起,云贵川藏。今年到了西北,这个感觉更强烈了,2022年中国旅游的复苏是西北再次崛起,我刚信心满满的说一把,甘肃疫情就闹起来,实在没有想到。但是一拐弯儿到了宁夏,再往前延伸到了新疆了,所以现在新疆火爆,独库公路变成了堵哭公路,堵得像北京一样,堵的大家要哭。宁夏这一段也是如此,一房难求。为什么?需求憋在这儿,需求要释放。但是这个事情不宜过于乐观,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西北天高地远,在这种大自然的环境里面,什么疫情啊?可以藐视。所以到了西北地区,就是我20天以前走了一下河西四郡,根本没有疫情的影响,在大街上没人戴口罩,进餐馆也没人戴口罩。我们很习惯,到哪都非常严格的戴口罩,大家看着你,觉得你好像有点儿怪,可是我相信现在整个甘肃人人不离口罩,但是西部旅游再次崛起,是可以看到的前景。

二、重塑中国旅游

最近一段,我在琢磨这个问题。来之前参加了一次会,中旅集团的陈荣总也参加了,他就谈一个问题,重塑中国旅游,我说我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题目很大,所以我就简单的说一下观点,不必展开。。

1、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不一定意味着好时代来临,简单来说就是全球化变迁的时代来临。俄乌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可以看到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就业危机,这几个危机现实已经逼上来了,能源危机主要是欧洲的威胁最大,粮食危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就是穷国的危机最大,金融危机是世界性的,就业危机也是世界性的。但是中国不同,产业链优势的发挥,双循环战略的长期性,我们抗下来了,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中国离不开世界。所以对于各地和各个行业都会发生复杂影响,当然中国有一条就是我们产业链的优势。 上个礼拜到到浙江绍兴,绍兴一个镇,柯桥镇,这一个镇的轻纺产业占了全世界的50%,所以到那儿就真实感觉到产业链的优势,我在街上看见好多广告,我看不懂这些广告,都是行业专门用词,什么提花、印花诸如此类的,我说什么意思,说这都是乡镇企业。但是产业链分工也渗透到乡村,所以这个村就干这一个工序就可以,跟着就看到巨大的仓储中心,巨大的物流中心都是最世界。大家老担心,越南现在抢中国的生意,包括很多中国的企业都投资到越南去了,这个我信。前几年到越南,感觉就是90年代初中国广东的景象,长三角的景象,一片一片的厂房,赶上下班的时候无数人从厂区里涌出来,越南人称之为“蓝色蚂蚁”,因为都穿着工作服,称之为“蓝色蚂蚁”,但是我不担心,因为他们现在只是有一点优势,就是劳动力的成本低,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中等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必然上升,但是有一条谁也抢不走,就是产业链的优势。可是这种全球化的变迁,对我们的影响是直接的,比如对于旅游来说,至少出境游短期内不要想,你说欧洲躺平了,美国也躺平了,日本都开放了,中国不能开放吗,我就说一条不能放开。现在主要的传染源还是外边儿过来的,各地这儿出了一个,那儿出了一个,迅速的扩散,来源不都是外边来的嘛,我们要把中国人放出去,把外边人放进来旅游,想都不要想。至少在短期内,我的看法,两年之内不要考虑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事儿。但是我们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效应,就是海外消费回流,一个说法是中国人出境一年花费1200亿美元,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三千亿美元,三千亿美元什么概念?两万亿人民币,两万亿人民币的消费现在都回流,而且这些人消费已经形成惯性了,有品质要求,所以就使我们这两年产生一个特殊的现象,越是高端的,越是独特的,反而生意越好。比如北京的古北水镇,建了20个四合院,就没怎么卖出去过,2020年五一的时候,五一之前北京那把疫情刚过去,他们说试试吧,20个四合院上网,五分钟之内预定满,半个小时之内,三个月的预定满了,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我专门去了一趟,也住了一下四合院,品质还是不错的,这是什么?这就是海外消费回流。同样,这种海外消费回流,尤其长三角的海外消费回流,对于我们沙坡头的影响是直接的。

    第二个,就是常疫情时代的变迁,因为从重症到轻症,从严防死守到常态化,这是我们这三年的一个过程。首先是复工复产,这是中央最关注的,没有复工复产,这么大一个中国怎么弄;其次是消费增长,消费增长现在很困难,所以好多地方也把消费增长尤其是旅游消费增长当做一个突破点;第三是投资拉动,旅游的投资拉动现在基本停了。没有投资就没有产业发展的后劲,我们现在基本停了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产业基本没有发展后劲。即使没有疫情,旅游的投资格局也会发生大的变化。

第三个,从小康时代到中等发达,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怎么办?中国能摆脱吗,就是多元化、多样化,一个是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一个就是高质量时代来临,旅游业必须追求,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新时代。

2、四个转折

转折之一是疫情的影响,雪崩式的下滑,因为其他的产业还好说一点,旅游和疫情控制是直接矛盾的,旅游就得人流动,疫情就是人不能动。所以只要一控制疫情,旅游还别说什么复苏,什么恢复性增长、爆炸性增长,想都不要想。所以现在,今年的情况叫复杂多变。现在国内旅游人数恢复到八成,消费恢复到六成,这是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这个数据我不太信,因为违背了我们的常识。要叫我看,到五成就不错。可是这个时候,城市休闲成为亮点,乡村度假普遍深入,消费回流高端发力,这种方式能够适应长期性的状态,大量的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各个城市都是这样,一开始是控制人不能出市,然后控制人不能出省,不能出市怎么办?只好在市内来回逛了,那就城市休闲一起带动,这是一个转折。

   转折之二,40年旅游大发展,传统资源、传统产品、传统市场基本上走到头了,存量还在,但是增量不足,所以现在我们还靠大投资形成增量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了,存量调整阶段开始。现在有些人还试图投一点旅游,我说你不要做新项目,新项目也没得做了,你就研究研究,怎么从老目标挖掘,老树开新花嘛,所以老项目要升级,新项目要拓展,在这个时候硬开发基本都头了,软开发当先。就是我们总觉得投资就能解决问题,这个基本到头了。但是,你怎么做出你的独特的东西,你怎么真正发挥创意,发挥文化,发挥这一系列作用,软开发是最重要的。

    转折之三,新项目需要新领域,景区和酒店现在叫供求失调,简单的说是供过于求,我们原来老强调一个观点,就是旅游发展最大的矛盾就是产品供给不足和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这个观点从一开始提出来我就不赞成,我觉得旅游最大的矛盾是结构性的矛盾,我们有些供不应求,有些供过于求,总体来说,供求平衡。包括一些新业态都迅速变化,比如温泉是我们的新业态,现在全国温泉资源六、七千处,温泉度假村三、五千处,基本上每个县都有,你能说它是新业态吗,而且温泉的建设和运营市场现在状况是什么?消费者求大弃小,喜新厌旧。所以你不能只看一时火爆,每一个温泉度假村开出来,一个阶段一定火爆,过两年就下滑,再过两年就该关门了。可是,好的产品永远平安,永远长青。

转折之四,要素强化,结构优化,这是重中之重,也成为城市领导新的关注点。比如说沙坡头业态很多,业态之间就有一个结构优化的问题,比如你还要做新的产品,新的产品会吸引多少人来,来了之后会产生什么一系列的需求,这些需求我在结构上怎么强化怎么优化,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因为往往我们一个项目做下来,这个板长,这个板短,最后是短板制约,这就是结构发生的问题。

3、找不着北

持续三年,起起伏伏,大家都急,我感觉不能乱了阵脚,可是我们现在基本状况是找不着北,所谓的新热点很可能盲目发展,有几个热点,也是盲区。

一是世界级景区和度假区。虽然全国的规划里已经明确了,但是我感觉这个事缺乏研究支持,缺乏理论支撑。总体来说,这是一个目的地的概念,不是一个区的概念,世界级的景区,我在全世界没听说过。但是世界级的目的地一大把,比如巴黎就是世界级的目的地,但巴黎的世界级景区在哪儿?比如京都、奈良都是世界级的文化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他们的景区在哪?实际上总体来说是一个世界旅游目的地概念。这个说法本身,严格的说不科学,不准确。当然,中央提了,大家就跟着说嘛,我就怕地方一阵风。而且,既然说世界级,数量一定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刮风。就像当年建设部、财政部、发改委三部门搞特色主题小镇、特色产业小镇,有一次开会请我去了,我就问,能不能谈不同意见,他说可以谈,我就说这个事儿,全国规划2000个特色产业小镇,这个事必败,为什么必败?我分析了一堆,违背经济规律。那个会开的怎么说呢,不能叫成功,因为大家想让专家一块儿呼吁一下,支持一下,我说这个事不灵,看着不灵的事儿为什么要这么干,实际上从有关部门来说,就是中央财政钱一大把,这钱没地方花怎么办,找个题目吧,所以就找了这么个题目。但是这些人不了解实情,现在谁也不提这个事儿了,一大堆所谓的小镇都变成死镇,所以我也很担心这个事。

二是夜经济、夜旅游,规模庞大,项目蜂起,现在已经开始刮风了。因为我一开始看这个事,看到一个数据,说我们夜经济的总规模,这个赛道总规模能达36万亿,开什么玩笑?2021年全国消费品的总零售额44万亿,一个夜经济就能达到36万亿?干这个事的人忽悠这个事,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违背常识。很多县现在都在研究怎么搞夜经济,这就给搞夜经济的公司提供了机会嘛,所以忽悠的最凶的就是这批公司,但是我不赞成,夜经济、夜旅游我都赞成,但是这么个搞法不行,一定是重点,一定是研究有没有这个优势。比如说沙坡头的夜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看星空,这是最大优势,看星空需要你花多少钱?但是其他地方光污染太厉害,就看不了星空。所以我此行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星空灿烂,没有看到银河闪耀,小时候在北京都可以看见银河,多少年没看过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到锡林浩特的一个草原,我就跟他们说,晚上就让大家来看星星就够了,孩子们新鲜,大人都新鲜,所以这就不能盲目的刮风,盲目的刮风,没别的,冤枉钱花一大把,最后得不到效果。

三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等,更不能盲目发展,这也是现在更夸张的领域。文旅两块,在这个领域必须区分。我们的文这一块,这些东西可以搞,什么场景化、沉浸式这些东西都可以。旅这一块,最重要的是工具化,而不能研究产品化。产品化搞了半天,比如说沙坡头,最好的时间,最好的场景,最好的摄影,这套都拍下来,然后我们上了网,客人一到沙坡头,必然打折扣,因为他不可能把几个最好都凑在一起,就相当于我们用特级厨师的手艺在招揽,客人吃的只是徒子徒孙的手艺,不打折扣行吗,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在给自己挖坑。所以在这个事上面,反正只要谈到这个问题,我基本就是这个观点,就不展开说了,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我怕的是什么,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挖一个大坑,自己陷进去了。更何况现在叫旅游投资全面萎缩,政府财政普遍困难,所以我不知道谁在忽悠谁,很可能最后自己忽悠了自己。

4、对应大势

发展先看大势,不对应大势我们甚至可以不干。

第一就是数字化的大势,所以数字化呈现时,有一个概括的词,叫人人大云平移,人工智能、机器人,人人,大数据、平台化、云计算、移动终端,这就是数字化的一个大势所趋,所以我绝不反对数字化,但是我们要具体分析,如果从工具性的角度来说,旅游差的太远,甚至我们比不了农业,农业这么多年科技的力量发挥的极大,旅游领域科技的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工具性的意义上,严重不足。所以很自然,我们认准这个大势,但是就看你怎么做,比如说上海的迪斯尼,一个小时之内有多少自驾车过来,地铁有多少人过来,基本上从哪儿过来的,大数据都能分析出来,所以他就马上准备。比如一个高峰要来了,这个高峰到底到什么程度大数据都可以显示出来,而且大数据一分析,好多东西就不是你想当然的事了,大家一想上海迪斯尼主要客源是长三角,结果这几年运行下来,主要客人还是上海人,这个实在超出大家的想象。再比如说从园区出来到停车场要走一段路,大概五分钟到十分钟这条路,大家觉得这应该是商机最好的一条路,这条路完全可以搞一条商业街,结果大数据一分析,没有一个客人在这条路停上停留,有从园区出来已经累的一塌糊涂了,急匆匆的上了车就想回家了,这些东西能凭想当然吗?这种大数据才真正是我们工具化需要的东西。所以传统旅游的运营方式,工作岗位,以至于企业架构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建设大势。因为以前长期制约旅游发展基础设施短板已经全面缓解,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世界一流,我们谦虚一点不能说世界领先,但是世界一流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我们很习惯的高铁,高铁改变了我们整个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高速公路更是如此,在发达国家,到美国你都没有这种感觉。所以交通、电力、能源、通讯、水,乃至垃圾、污水处理,现在难题都过去了,这就意味着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八、九十年代时候,旅游投资相当一块是投在基础设施上。比如北京有三家饭店,电话不足,申请搞一个电话的分局,结果北京电话局就是一句话我们没钱,你们要搞你们自己建,我们给你进设备,我们给你培训人员,咬牙也得建,因为你不建不行,这才保证每间客房有一台电话机。现在这种事不要想了,1998年的时候,我们制定景区的A级标准,其中重要一项就是通讯,通讯的重要一项就是必须得有电话机,电话设施的配备,现在完全不需要了,时代变得太快了。但是反过来说,就意味着我们的旅游投资可以真正集中在我们需要的点上。

第三个就是供求大势。经过40年的发展,旅游领域的各个行业供求关系都比较宽松,这里边一个词叫领域,旅游不是一个行业,是一个领域,下边有各个行业,有些已经供过于求,所以在硬件建设上基本找不到明显的短板。我就问旅游投资投什么,投景区?好的资源早就没有了。那你投什么,投酒店,投一个死一个。可是,这种小快灵、高精尖,这样的项目反而投一个成一个。当然市场也在变化,比如说民宿,2018年的时候,全国的民宿24万家,我当时就感觉,民宿已经供过于求了。到了2019年跌到了20万家,2020年疫情一起来,民宿稳住了,2021年民宿又发展了。为什么,就是其他地方去不了,大家在周边转嘛,对民宿的需求就产生了。北京郊区的那种小破院子,一个院子今年五一期间都是五六千块,贵的上万,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是这样也有人去,要不然价格不可能涨到这个程度。现在,硬开发的时代已经过去,软开发的竞争开始激烈。

第四个大势,转型。市场在变化,传统的各个行业严重下滑,多元化时代来临,多元化产业的凸显,转型是一个大方向,传统旅游企业转型,我归纳旅游转型,我只是说一下题目,一是以导游为中心的旅行社转型。旅行社必须转型,传统的旅行社,那种传统业务形态已经走不下去了,新的形态未成型;二是以城市化为中心的酒店转型,主要讲的是城市酒店。三是以目的地为中心的景区转型。实际上就涉及到沙坡头,沙坡头5A景区,这个牌子要永远保持。但是最终沙坡头是一个目的地。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思路必须得开阔,不能只当做一个景区来运营。目的地的运营,概念就不同了,大家来必须要住房,一个景区转一圈就行了,但是一个目的地怎么可能不住?如果我们如果向度假型,就是沙漠度假这种独特的方向去转化,至少住两晚,现在状况就是到了星空酒店至少住两晚,多了可能就是五六晚了,那就完全不同了。我突然想起一个,就是马耳他,马耳他是地中海一个岛国,我们到那儿去看一个酒店,因为那个地方特别热,坐着船过去,到了对岸,我说看不见酒店啊,停了船,上了岸才看见,大堂就在半地下,所有的客房,一个客房一个小院,都是很厚的大石头砌的,里边都是拱形的,然后配一个游泳池,一个独立的小空间,马上度假的感觉油然而生。在我们这儿就有这个环境,在黄河宿集,每个小院子都配一个游泳池,那已经是很舒缓的一个,那完全是一个度假的感觉了。所以很自然。四是以沉浸式为中心的演艺转型,五是以营地为中心的自驾车转型,六是以旅居为中心的度假区转型,七是以烟火气为中心的休闲转型,八是以生活为中心的乡村民宿转型,九是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全面转型。这是我去年我写了一组文章,这组文章大概写了有七、八万字,就是写这九个转型,现在是疫情逼迫我们不得不转型。实际上疫情把中国旅游原来存在的泡沫完全压没了,泡沫没了,我们怎么办?就得转型,所以传统的旅游不转型是没有前景的,这是变化。所以很自然,长短相较,哪个地方发展都有长处和短处,需要客观认识,全面分析,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这样的话,扬长避短,化短为长。所以有的时候,短处就是长处,交通不便的时候我做高端,季节转换就是吸引力,生活方式是根本。刚才来的路上徐总说,这个地方到冬天很独特,要是赶上下雪,沙丘上的雪,真是从来没有感受过。我就问,冬天没有风吗,冬天反倒风不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有温泉,还有沙疗,冬天实际上也是可以吸引一帮客人过来的。那就是有独特诉求的客人,不意味着冬天就是死局,可能四、五月份,风最大,沙也最凶,反而不行。这些状况任何地方都有,大家说海南好,海南没有淡季,我说不对,海南有海南的淡季,海南淡季就是四、五、六三个月,在海南是旱季,没有雨,热的一塌糊涂,感受也不好,到了七、八月份,台风来了,有雨了反倒好了。所以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得研究一下,把长处发挥出来,短板自然就规避掉了,但是最终是一个生活方式。所以很自然,心境即欣境,我写了一副对联:

得闲空、有闲心、用闲钱、做闲事、养闲趣、育闲情,闲里滋味深;

携美人、赏美景、处美境、得美文、品美食、闻美乐,美中日月长。

所以有一个好的心境,自然就会欣然的境界。

第一是五看,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头看。想看是市场营销的功效,大家越来越知道,我想去一下。可看,这是我们的生活语言,比如到了一个地方问怎么样,可看,但是并不兴奋,好看就不同了,好看就是让人兴奋起来。耐看更不同。我记得有一次我到新疆的喀拉峻,坐那我就不想走,后来他们催我领导在等着吃饭,因为一开始催,我说让我在那坐一坐,我看喀拉峻绿色的起伏和我看沙丘黄色的起伏感觉是一样的,只不过就是两个颜色的不同,但是给你的那种感觉,这就是耐看。最后回头看就是要有回头客。

    第二叫五可,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可欣赏就不是简单的观赏。可享受就是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感觉都很好,最后可回味,比如我们的文创产品,就是把景区带回家,把生活带回家,把感受带回家,这就是可回味。

    第三是五个度,差异度、文化度、舒适度、方便度、幸福度。

第四是五个力,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润力、快乐激荡力。旅游者出来,不是寻求系统的知识,出来就是要高兴,所以说到底就是四个字,好玩,玩好,说到底就是这四个字。  

所以我很反对有一些语言,甚至形成常规性的语言。第一个语言叫做“氧吧”,有的地方还说我们是大氧吧,我说你们知道氧吧是什么,我问过很多老旅游,你们有谁体验过氧吧?只有当年我们在国家旅游局驻东京日本办事处的一个人,他说我知道,那是日本工业化时期,空气质量很差,所以日本就创造出氧吧。日本的工业化时期完结之后,空气质量完全恢复了,氧吧没了,这时候氧吧这个词进入中国了,我们现在当时髦,这就是拿美玉比顽石,我们是美玉,他就是一块烂石头,你这么比干什么?越比越low,这是我反对的一个词。

    第二个反对的词就是厚重,一说文化就是厚重,我说旅游者出来是要轻松,要玩,要高兴,你弄一个又厚又重的东西安到他头上行吗?显然不行,所以这种词不需要用,中国的词汇太丰富了,你为什么非得用厚重这个词。

    第三,我反对的词就是后花园,动不动说我是什么什么后花园。说后花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永远是在二流水平、三流水平,人家在前,你在后,从产业链的分工上,换一个字就行了,大花园。我有一次到江西,他们开一个会,江西如何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我说这个会议的题目我就反对,江西成为长三角的大花园不好吗,为什么非得说后花园?自己贬低自己。所以有些词我们用烂了,但是没有想过这个词到底什么含义,所以很自然就需要我们重新研究。

   三、沙坡头下一步发展

1、几个感觉

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关键在于形成沙漠体验,这种沙漠体验叫做野蛮沙漠环境,当代生活享受,反差越大,感受越深。昨天早晨在这个酒店门口,看见工人在扫沙子,我专门问他,一天扫几次?他说一天就一次,每天早上扫一次,每人划一片区域,我扫一次,必须得扫干净。我当时就在想这个事,为什么要每天都扫沙,我觉得沙漠酒店有点沙子怎么了,比如两三天扫一次,让客人,这就是我说的这个话,反差越大感受越深,当然我只是想到这,说到这。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星星酒店去年申报中国服务优秀案例,有的专家就有不同意见,说这个地方,大创意行,小创意不行,为什么?酒店的细节不够。后来协会的副会长就问我,怎么看,我说不能用常理来推断这种酒店,你用常理推断,就不是一个层面,用城市酒店的这一套来衡量星星酒店,别的不说,就一条,周围都是沙丘怎么能行,周围应该都是绿地,是花园才行。

第二个感觉,就是在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沙漠可以度假,这是非常独特的。前天多风多雨,和昨天一比真是两重天,但是体验很独特,一日之内从三伏到了三秋,这也是独特体验。所以我感觉,对应时代、对应需求、对应多元、对应常疫情。

我第三个感受就是星星酒店也是一个十六字诀,就是套用毛主席的游击战的十六字诀:“疫来我停,疫走我起,疫变我变,总要生存。”尤其是沙疗,沙疗很有意思,我第一次做沙疗,本来冷,一身寒气,一做沙疗把寒气都逼出来,然后再往外散发热气,所以沙疗做完了,身上都软了,非常舒服。好多事叫可遇不可求,比如我们虽然没有看到星空,可是那天晚上看到晚霞,晚霞漫天,沙丘起伏,轮廓优美,尤其是在雨中,感受自然之妙,感慨天地之深,感触时空变幻。套用一句苏东坡的话叫“西边日落东边雨,道是无缘却有缘。”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这样的景象,这就是可遇不可求,但是这种可遇不可求,就会让你终生难忘。所以,给我一个感觉,就是我们很多东西进一步的挖掘。比如像包兰铁路麦草方格,这就可以让客人看一看,这是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个创造,所以现在全世界讲治沙中国第一,全世界的治沙的会议都在中国召开,我们麦草方格的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世界样板,沙地绿洲,中国人在实用层面,创造力极强。再比如说,最早我们看见风车觉得很新鲜,现在司空见惯了,可是现在大面积的光伏,一般人没见过,所以到了大面积的光伏,我们找一个地方,让大家可以很好的观一观景,打打卡,这实际上也是我们的一个内容。只要客人看着新鲜,那就是个吸引物,不用非得什么景区,这都是目的地的组成部分,因为昨天要赶路,要不然我真想停下来好好看一看。

2、旅游类型

所以,到沙漠区,核心就是狂野,要让客人到这儿来撒野。我曾经把旅游分成六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阅历型,追求的就是观光,多看;第二个类型,叫舒缓型,就是乡村度假;第三个类型,叫享受型,是高端度假,不管是滨海还是森林,还是山地,还是沙漠,这是享受型;第四个类型就叫撒野型,客人出来追求的就是撒野;第五个类型是玩乐型,主要是城市主题公园。最后一个叫自虐型,这种自虐的,其实人很少,比如说爬山、潜水的,极限运动,这些叫自虐型。有一次在银嘛,我到那黄河边上一个沙丘,他们有个音乐节,我去看一下。去了之后负责人就出来了,说魏老师,我们这儿接待条件不好,请你包涵,我说你这个道歉我不接受,因为到你这来就不是来享受的,所以你就不要讲接待条件,我只提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你把厕所弄好一点,就是弄够一点,别让客人漫山遍野拉屎拉尿;第二,人多了喝点酒打架可以,不能动刀,我就跟公安说,你们要有安检,所有的刀都不能带进去,包括水果刀,否则的话,客人喝多了打起来,一动刀就危险了,动拳头都无所谓。我一看,客人已经开始上山了,我说赶紧下山,要不然出不去了,那天晚上五万人上沙山,那边就是黄河,就和你这里景观一样。到什么程度?整个银川城里的啤酒都拉过去了,都喝光了,又从石嘴山、吴忠调啤酒,一车一车拉过去。客人到这来就是来撒野的。所以,我们是在安全的前提之下,让客人尽情的撒野。所以,沙漠区这一块,我的感觉就是这个感觉。

3、项目评点

    黄河区这一块感觉是什么,感觉就是丰富,黄河区这块内容太多了,太丰富了,而且区域不大,项目很多,项目都很独特,这一片的集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世界沙漠旅游的一个样板。在国外,就我接触的这些,沙漠旅游都是小众旅游,比如说一个沙漠旅游公司,一天接待十个人,已经很满足了,一个人300美元,十个人就是3000美元。而在中国,任何一个小众都是一个大众,我们能按这套路子走吗?所以中国市场大,所以我们就得大流量。黄河区的这一片内容风富,而且就对应大流量,这已经创造了一个样板。包括羊皮筏子也挺好玩,船工先给你讲羊皮筏子的制作,然后再给你唱花儿,最后在羊皮筏子上大家一块唱,就说明客人投入了,客人可以和你互动了,这都是非常成功的,黄河小院也是,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小瓦覆顶,青石铺路,从容品味。我看见一个客人在门口,他都在感慨,这儿环境真好。所以很自然,这一套东西就应该说已经构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体系。而且内容很丰富,有相应的吸引力,如果现在说不足是什么?就是规模还不够。

    当然,在疫情期间,我们追求不了流量,也追求不了规模,但是我们得考虑到以后,就是下一步的发展,必然有一个前景在这摆着,所以很自然,包括黄河宿集,自然而然的将来就是我们目的地的一个组成部分。通湖草原就是这样一个概念,这些地方主客一体,城乡交融,黄河与黄沙对话,传统与当代合一,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追求。

    我再说一说通湖草原,先看到成吉思汗像,然后再看到牛、马、羊群,从沙漠到草原,正好是这么一个过程。看湖,居然看到鸿雁展翅,我的印象中鸿雁应该是什么秋草黄,向苍天,实际上不是,鸿雁夏天在这待着,秋天再飞走,那只歌唱的是鸿雁飞走,但是我们现在看的是鸿雁在这待着。因为鸿雁这种水禽特别警醒,一般你看不到这个场景,能看到这个场景说明鸿雁已经不怕人了。我在赤峰的达里诺尔专门看过鸿雁,每个雁群都有一个哨兵,然后有个头雁,一发现有人过来一警醒就飞走,可是这里不同,稳稳在这待着。所以就是这一刻,就是这一种场景,实际上就反映了我们的生态,反映了我们自然和人的关系,动物和人的关系,这真是很不错。而且这个地方,大草原丰富,蒙古风浓郁。因为,首先看到沙地,然后看到草原,再看到沙漠,绿黄绿交织,然后又是载歌载舞,哈达、美酒、驼队,什么实景演艺,诸如此类的。所以,虽然疫情,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前景,而且这个地方和沙坡头的关系,就是一个互补的关系,相互强化的关系,在沙坡头几天之内,中间有一个通湖草原这样的节目,感受很好。所以,历史文化交织,歌舞美酒齐飞,歌不断酒不停。大草原多样,蒙古风多元。

   4、三个发展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怎么定位。总体来说,以景区为基础,以目的地为方向,最终要达到复合型、多元化。这个目的地,又是观景的目的地,又是体验的目的地,又是度假的目的地,又是文化的目的地,又是时尚的目的地,这就是复合型、多元化。可以想见这几个项目将来都落地之后,是一个什么场景?白天有白天的项目,晚上有晚上的项目,因为到晚上可能感觉更好,这个地方看星空,这个地方看灯光的景观,然后那个地方看点什么小歌小舞。我不赞成你们搞大歌舞。实际上,这种大歌舞养一堆人,通湖草原是必须的,因为通湖草原是一个延伸地,得有你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这个地方晚上大家就悠悠闲闲,你晚上非得弄台歌舞,大家都聚过去看,养一队演员,成本很高,效益未必好。说句老实话,晚上的演艺,我都跟他们一块研究过项目的发展。这种大歌舞,必须靠近大城市,才可能有足够的市场,足够的流量来支撑你。当然,晚上搞点小歌舞无妨,搞个小的篝火晚会,甚至搞一下快闪式歌舞表演。员工就是演员,晚上随便来一段,比如我在那喝着酒,突然来了几个人唱一段跳一段,这不很好吗?就是成都的那种感觉,这就丰富了晚上的内容。所以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地方怎么定性,怎么定位?定性就是目的地,定位就是复合型、多元化,现在做的这些事情都符合这个定位,也符合这个定性。

    第二个问题,就是规模,流量与质量。这么一个目的地型的发展,没有流量支撑是不可能的,迪拜阿布扎比这么高端,也得追求流量。所以我那次感觉就是他们很重视中国的市场,一堆广告都是中国的广告,而且都是中文的广告,还时不时的来个中国红,中国有什么节日他也呼应一下,所以就让中国的客人看到这个东西觉得非常亲切,至少你这个地方尊重我,所以这是一个流量概念。质量概念,就是我们不能都追求精品,靠什么?一定是产品分层次,市场分层次,因为我们本地的游客不必指望,严格的说银川的游客都没什么指望。但是,我们是三省交界之地,这个周边客人是给我们打基础的,这就是流量的基础,是属于大众型的。长三角的客人是中产以上,产品必然是中端以上,同时要有若干真正的精品乃至经典这样的东西。现在的眼光真是不一样了,世界上的好东西中国都有。我在管理司当司长的时候去巴黎,巴黎办事处主任就问我说你有什么要求,我说我想看看丽思卡尔顿,他们就打电话问,说我们这谢绝参观,后来我说吃个饭,要提前一周预定。我说进一下大堂总可以吧?进大堂看了看,果然大开眼界,这叫顶级酒店。我当时就感慨,我说什么时候丽思卡尔顿进中国了,中国的旅游真上一个台阶了,现在北京就有三家了,全国丽思卡尔顿一把了。我们现在做的东西是真棒,品质真棒,价格也真棒。我看到最好的就是上海的法云安缦,很独特,40个院子,都是江西的院子,老房子拆过来的,就是江西哪个地方修水库,拆老房子伐老树,当地的一个老板看着可惜,倾家荡产搬了40个院子,搬了1万株老樟树到了上海。到了上海他不知道这事怎么弄,他就没钱了。安缦的老总出来说,这样我把安缦的品牌给你。澳大利亚的建筑师来设计,钱找首旅集团,40个老院子修复了,40个新院子盖起来,后来上海市政府明确,新院子可以卖,老院子不能卖,就是有一半可以当房地产做,一个老院子1500平方米,都有大樟树,都是江西的传统建筑风格,材料都是老材料,但是里边舒服。我一开始说,我说咱们去转一圈,吃一餐饭可以,别住,太贵了,一个院子六间房,一晚上8万。后来说你们来必须得住,开了个院子,我们住了一晚上。10点了,我转了一圈,聊了会儿天,我觉得太可惜了,这一晚上就睡过去了?然后到了12点,我又转了一圈,睡个觉,早上6点我又转了一圈,我觉得这算是不虚此行,这就是顶级的东西,中国照样有了,这个东西确实是中国风,确实感觉很好,得有点这样的东西,我们不见得这么大规模,就是得有能拿出手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图的不是赚钱,品牌性的项目。

    黄河小院是个中端产品,什么时候市场合适了,把它做成这种高端的,所以这样的一个市场,就是有对应大众的,有对应中端的,对应大众是流量基础,对应中端是利润的基础,对应高端的是品牌基础。所以一个好的目的地,我归纳下来就是A+B+C的模式。A模式是什么?是吸引中心,这个吸引中心可以不挣钱,但是就是我的品牌。B是利润中心,利润中心就是一个复合型的商业模式,光靠日常经营,很多东西很难做,必须得研究资本运营,然后研究综合价值的提升,最后达到一个目的地价值的总体提升。C是文化中心,文化是保证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有一次华侨城来找我,说我们华侨城25年,想好好总结总结,想了半天就你合适。我就说了一句话,拍马屁的话我不说,他说拍马屁的人无数,不用找你拍马屁。我在那专题调研了两次,最后和任总开了个座谈会,就我们俩对话,谈了一上午,最后写了一本书,叫《优质生活创想家》,给华侨城写了这么一本书,任总很满意,当时我就探讨了一个问题,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他说我就是旅游+地产,再加他们家有点工业。我说这不灵,你这个说法不灵。后来我就去西安曲江新区,先看大唐芙蓉城,13亿投资,看完了,我说这个项目不挣钱,只看到花钱,没看挣钱,出来之后我一看,我说行了,四个房地产公司已经进来。跟着他做了三个遗址公园,投资二十亿, 1000个员工,门票都不收,这是很自然的,这就是做吸引中心。B项目做了一个大唐不夜城,35亿投资一把收回,而且基本上把前面的投资也收回了,跟着又搞一堆文化项目,基本上文化项目也大体上投三个能挣两个,很不错,就连《闯关东》都是他投资的,所以它是一个标准的A+B+C的模式。但是这个过程之中,16平方公里的曲江新区,土地增值,政府拿到土地收入300个亿。所以在这个时候,用不着每个项目都算小账,也不能要求每个项目都挣钱,这个项目就是A项目,你就是给我做高端树品牌。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两个方面的关系,涉及到流量和质量方面的关系。就是三个层面做到位,A+B+C做到位就行了。

    第三个,就是做精品,因为精品最终要打造经典,我们现在有一批精品到经典,这样的项目也有了,最典型的就是无锡的灵山集团,灵山集团25年,我一直跟踪灵山集团,每年都要去调研,每年都和他们探讨,后来我就归纳了一下,第一叫无中生有,灵山集团,那个大佛从哪儿来的?就是灵山这两个字,原来那儿就没什么基础,连个庙都没有,第一步叫无中生有,第二步是有中生好,第三步是好中生优,做到经典,第四步优中生特,第五步特中生品,在特色中形成了品牌、品质、品格。25年就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走下来,商业上是成功的。

    有一次就说,不能光吃大佛这碗饭了,研究研究怎么做休闲度假,所以一个拈花湾出来,出来也是跟着达到经典。做到什么程度?修竹篱笆,修竹门,当地的工人说这我们手拿把攥,江苏人干这事还成问题?不行,全世界招标征集方案,70多个方案里面选定,请了三个日本工匠过来,教中国的工匠怎么扎竹篱笆,怎么做竹门,这一把做下来,中国工人都服了。扎竹篱笆要打结嘛,日本的工匠说,将来竹子烂了,我这个结也不会烂,这就叫精心,这就叫经典。

    所以到了那儿,处处都有设计,但是处处都显得很自然,都不是那种生硬的设计,我最喜欢的就是拈花湾有一个地方叫鹿鸣谷,就是沿着一条小路进去,这边一条小溪,右边就是山,就一路往里走,一路这种感觉太好了,我每次去都要在那儿走,走两圈,最后到头了嘛,头就是一个小院子,一组中式建筑,而且都是唐朝风格。所以我就说这样就是经典,这种经典是可以传承的,我们不能说古人做的东西就叫经典,我们今天做的就没有,我不这么看。所以我和灵山集团一块开了两次会,叫做创造未来文化遗产。因为我在灵山集团我就说你就是未来的文化遗产。第一次开会,我们写了一本书,这本书,一个礼拜就成稿了,半个月就出书了,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说这个题目太好了,这本书太差了,急就章嘛,就为了赶这个会。第二次创造未来文化遗产的会议,在全国选了12家,直接通知人家你入选了,你带着人来参加。问要钱吗,不要钱,这公益事业干嘛要钱?其中有一个是长春的世界雕塑园,结果那一天是长春的市长带着规划局长,带着旅游局长,浩浩荡荡来参加这个会,实在没有想到,而且整个东三省只有他这一家,确实觉得很棒。所以我就感觉,我们的思路要超越,超越古人,超越国际,包括超越我们本地的,思路一定要超越,你没有超越你怎么引领,希望沙坡头的项目集群也能够纳入未来文化遗产。

    说到底,我希望我们沙坡头,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徐杰总这两天老说一个词,我非常赞同,就是温度,旅游服务是有温度的,正是有温度,才真正感受到这一个地方的吸引力,而不是只靠科技。这种温度很大程度上在于细节,就是关注客人的细节,能把这种细节个性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达到个性化,因为我是做标准出身的,旅游方面的标准我做了20几个,休闲方面的标准我做了20几个,所以我深知,标准是底线,个性是高线,创造是无限。但是我们后来操作来操作去,把标准变成高线了,比如五星酒店、5A景区都变成高线了,要不然你怎么把握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关系,所以就是标准抠的是细节,但是温度抠的是个性,所以这样的话,我们的精品、经典、细节、温度,这样的一个沙漠观光、度假、撒野、多元化的这样一个目的地,黄沙和黄河对话,传统和当代对话,老人和孩子对话,我们现在动不动就关注Z时代,关注年轻人怎么想,我说不能老关注这个,怎么不关注老年人?原来的老年人,就是我的上一代,叫有点钱,有大把的闲,但是一分钱都舍不得花。我们这代老年人不同了,我们这代老年人有追求,能享受,有钱有闲也敢花,怎么没人关注我们这个市场呢?年轻人叫什么,也没有钱,也没有闲,但是有多少花多少,他创造时尚,大家就感觉我们必须得关注,因为年轻人代表未来。我说不是,年轻人代表的现在,他不代表未来,未来是那一代年轻人的,等到未来的时候,这一代年轻人老了。所以我们不但要关注年轻人,也要关注老年人,尤其要关注像我这样的,有消费意识,有消费能力,现在还能够花钱,最可悲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上一代,攒了一把钱,现在连花钱的能力都没有,我们不能老关注这些人。所以现在的市场真正有消费能力就是60岁到70岁的这批人,这是真正有消费能力的,而且,辛辛苦苦一辈子,现在不享受,什么时候享受。年轻人赶时髦,我很赞成,我也很欣赏,比如看见那些网红穿着一身红衣服在沙丘上,我很欣赏,我当是一种美来欣赏,你愿意得瑟很好,我当一种美来欣赏,但是真正要消费,实质性的消费在这一代人,尤其是这种沙漠度假。昨天在黄河宿集,我就看见一拨人过去,有一个人在那照相,其中就有老年人,看这些老年人从从容容。我说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思路要开阔,我们的市场自然也就开了,但是最终落到地上,要分层,就是市场要分层、产品要分品,这样才能把我们这个事情做好。

    所以,我也祝愿沙坡头和通湖草原,我看也叫通湖草原度假区,也有这么一个词,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沙漠旅游目的地,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目标,叫做国际化,有国际品牌,有国际竞争能力,市场一旦开放,也会有大把的老外过来,市场不开放就是大把的国内的消费者过来。克服眼前的困难,咬着牙生存,但是在生存的时候,我们不忘发展,来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本文是2022年7月23日在沙坡头的演讲)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7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