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助农 构建乡村产业化互联网平台
服务助农,智力先行。构建起乡村振兴产业互联网化平台,势在必行。
(迈点专栏 万方)乡村振兴的发展主要是对于农村的发展,只有农村的经济得以提高,国家才能慢慢提升成为经济强国。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年之内投入7万亿资金到乡村振兴产业。近日,财政部发布消息,中央财政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到突出重要位置,全力做好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工作。2022年,中央财政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预算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50亿元,同口径较2021年增加84.76亿元,增长5.4%,不仅体现了过渡期财政支持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要求,还进一步加力。
6月17日新华网发布《中国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报告(2022)》对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未来展望指出:第一是工业强农,聚焦“农头工尾”,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真正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第二是旅游兴农,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增长极,推动内容和服务提质升级;第三是服务助农,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关键,所以如何引导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工商资本、社会组织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如何让国家投资发挥最大作用,构建起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平台迫在眉睫。
如何以智力服务先行,赋能乡村振兴。带着这样的思考,近日服务智库秘书长万方专访了中华万氏联合发展总会会长万守杰博士(万博士简介见本文末尾备注),就“互联网+”和“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平台“话题进行了讨论,整理采访记录如下:
一、什么是“互联网+”?
服务智库秘书长万方:究竟什么是“互联网+”?
万守杰博士:
鄙人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步入企业时,虽然是军企,但与大多数经商者一样从事的是极其传统的行业,比如建筑工程、道路施工、土石方开挖、房地产开发、宾馆娱乐等等。进入互联网软件开发是2002年的事情,2003年闹“SARS”,我国大学生建国以来第一次不能出校门找工作,所以就成立一个网络公司,着手开发“网上面试”系统,取名字叫“91MEETING”,是我要面试的意思,折腾了几年,没有打开市场以失败而告终。随后,开始更大的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一揽子解决方案,历经十五年,投资5000多万,虽然闹的风声水起,比如互联网+校企联盟、518创业节、1212就业节等,我国高校界或不少闻之,社会反响较大,但是从投资回报来看,可谓惨不忍睹,实乃“梦依稀而物是人非”,当然还在总结坚持之中。我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些,自以为有一些心得体会,有一点发言权,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少烧一些钱。窃坚定地以为,“互联网+”是未来商界的必由之路,但又必须知道如何走?如何才能走得稳?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第一次提出“互联网+”,差不多已有九年多了,自此我国各行各业“互联网+”开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互联网+政务”即使与世界各国相比,也一定是走在最前面的,通过“互联网+政务”使百姓办事得到了方便和效率,其次是商界,许多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APP”或公众号就好像是跟不上时代似地。
但是,窃坚持以为,中国的“互联网+”目前仍然处于“工具思维”,离“互联网+思维”依然差距甚远。什么是“工具思维”?工具是用来帮助人们提高生产能力的,所谓“工具思维”是指依然是在传统的组织生产形式基础上的一种有选择性的应用性思维;而“互联网+思维”是改变传统组织生产形式的一种创新性思维。说道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究竟什么是“互联网+”了吧?“互联网+”是一种创新思维,是可以改变传统的组织以及生产、消费等而催生出经济社会新形态的思维;所以“互联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从“0到1”的创新思维。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R、VR、MR等等只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发明的网络技术而已。因此,“互联网+”与互联网技术从概念上讲是二码子事,比如说一个人电脑手机玩的再好、网络开发技术水平再高、APP做的再棒等等,也不一定说这个人具有“互联网+”的思维。
窃以为,“互联网+”最难最难的是人们传统思维图式的改变,这也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这么多年来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老一派企业者“生不如死,死又不甘”的“死结”。大家也都明白,自古道:撼山易,改变思想难。所以啊,我一直讲,人们万年以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信以为“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就以为“虚”,“真”的就是“有”,“虚”的就是“无”。而“互联网+”其实就是通向虚拟世界的一条路径,人类的未来世界无论你是否喜欢,一定是生活在二元世界中,即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 ,人类必须学会在两个世界中自由穿梭。
窃以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或新的创业者,必须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来指导所有的行为,请注意,我说的是指导所有的策划、规划、计划、战略、决策等,而不是仅仅应用互联网技术来辅助。十几年来,我在指导创业项目中,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看一看项目策划书有没有“互联网+”的基因,绝对不是看有没有“APP”或小程序什么的。当下一些企业老板,喜欢跟风,认为上了“APP”或公众号或小程序或抖音,就以为是“互联网+”,其实是大错特错了。比如说,“互联网+”首当其中的是“组织变革”,企业如果依然还是传统的组织模式,上多少“APP”都没用,只能使其企业在“扭曲”中生存,试问:又能够活多长呢?
二、“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平台”搭建思路
服务智库秘书长万方:您研究的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平台是怎样的?
万守杰博士:
乡村振兴是党和政府继脱贫攻坚以后又一次伟大的战略性行动,是我国农村、农民、农业(三农)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有史以来的革命性行动,其意义如何说都不会过。但是,大多数人却有这样的认知,反正是政府向里面“砸钱”,如何真正让乡村振兴起来,好像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跟着中央走就是。鄙人以为,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以及总体要求在中央1号文件中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我仅从产业化助力振兴层面讲一点意见,供参考。
鄙人不讲产业经济,这些是产业经济专家讲的东西,我讲的是“互联网+乡村产业化”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其主要思路是这样的:
1、每个县域经济搭建一个“互联网+产业化平台”,或者叫“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该县域经济产业互联网的总构架为网状结构=县级中心+乡镇枢纽+村庄节点。
2、培育一个产业(或几个产业),支持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形成县区域内的广覆盖、上规模、多品牌包括农业种养殖、深加工、仓储物流、宣传、销售、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生态平台。
3、该平台由线上平台+线下平台组成,必须是以线上平台的总体设计指导线下平台的建设,而不是先有线下平台,然后配套线上平台。这才是我要说的重点的重点,也是目前我们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常犯的错误。如果把互联网仅仅当做是一种工具,比如说建设直播基地、建电子商务创业中心等等,虽然这些是必需的,但不是必须的。试想一下,传统的乡村产业商业模式不创新,只是围绕销售端做文章,能从可持续可发展层面上解决问题吗?乡村产业互联网思维就是一个从乡村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可持续经济的共享主义平台,一说是“人民公社”的升级版,也不无道理。
4、乡村产业化互联网平台貌似是虚拟的网上平台,其实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县域经济生态系统。线上平台的设计与搭建,鄙人在前些日子已经讲的很多了,在此不再赘述。
5、线下平台的布局和搭建,须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县级中心为龙头,一个产业一个龙头,由一家企业担当龙头;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和总监督,采用市场行为选拔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负责投资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包括不限于培训、物流、加工、生产、仓储、销售、结算、服务等。第二、每个乡镇是一个枢纽节点,选择一个企业担当枢纽节点的管理任务,负责管理、监督、中间仓储、物流、服务等。第三、每个村庄是一个节点,选择一家企业担任节点任务,负责管理、种植、养殖、收割、仓储、物流、服务等。总之,三种层次、三种节点、三种任务,鄙人谓之“乡村产业化互联网333制”。
6、乡村产业化互联网“品牌创建”由中心节点企业(龙头企业)负责总策划、总实施、总维护,具体视情而设计,视情而决策,视情而行动。
7、“共建共治共享”三共思想必须要落实到平台的实处,因为这是乡村产业化互联网的“生命线”。鄙人坚持以为,谁能把“三共思想”真正落实到实处,谁就把握住了乡村产业化的“经督二脉”。
三、为什么说“共建共治共享”是乡村振兴产业化平台的“生命线”?
服务智库秘书长万方:为什么说“共建共治共享”是乡村振兴产业化平台的“生命线”?
万守杰博士:
一个时期以来,“共享农庄”模式很是火热。窃以为,大都没有抓住“共享”的实质,只是停留在“概念炒作”狭义共享阶段。“共享”分狭义的共享与广义的共享,狭义的共享是以出资购买产品为条件的,广义的共享不仅仅包括出资购买产品而且不限于分享关注。比如说,一块上千亩的农作物种植,每个人投资一亩地,所打出的农产品归自己或委托平台销售出去,这叫做狭义的共享。如果对这块土地的农副产品只是感兴趣而不断的每天关注、进行宣传、转介绍以及购买产品等,谓之广义的共享。共享什么?不但共享短期利益,而且共享平台的长期发展成果,比如长期分沾利润等。
窃以为,一个乡村振兴产业化平台就是一个“人民公社”,当然是虚拟的“人民公社”,一说“社区”也可以。社员是谁呢?平台上的用户。用户由投资者、消费者、分享者、劳动者、协作者、管理者、运营者等角色组成。“人民公社社员”必须是在平台上注册的,并发放虚拟“社员证”,“社员”是不是应该享受“公社”的发展红利?当然!“非社员”谓之“游客”,“游客”是不是也应该享受“公社”的待客之道,谓之“奖励”。“非社员”虽然没有注册,但是他们一样可以分享、消费,是不是也需要享受“公社”红利?当然!所以啊,要广义共享,不要狭义共享,平台需要更加开放,使其“社员”积极性越来越高,“人民公社”越办越好。有首老歌唱得好,“公社就像常青藤,社员就像藤上的瓜。”
窃以为,“共享”固然是好,但是离开“共建共治”这个前提,就会陷入“资本强权治理”,“共享”就会演变成“无根之木”,很快就会变成“孤家寡人”,没有“社员”跟着“玩”,这怎么成呢?大道至简,就是这么个理,对吧?所以啊,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平台的“生命线”就是“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可谓之“人民公社社员条例”。如何制定这个“条例”呢?需要“共建数学模型”、“共治数学模型”、“共享数学模型”等三大数学模型。那又如何建构三大数学模型呢?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地域是不同的,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天下为公”的思想是不能变的,“资本家天下”思维是万万要不得的,担当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是否越过这个“思想坎”是最为关键的关键。其实格物探究,资本逐利的基因可以不需要改变,只是改变一下逐利的路径与方式,加以“红色基因”调和一下就可以了,按照传统文化来讲,资本需要中庸。
因此,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化非互联网化不可,实现互联网化非“共建共治共享”不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非“天下为公”的允执厥中不可,实现“天下为公”非儒商去完成不可,此乃乡村振兴产业化之大道也。假以时日,党和政府乡村振兴之百年大计就一定会实现,鄙人对此充满信心。
“共建共治共享”三共思想必须要落实到平台的实处,因为这是乡村产业化互联网的“生命线”。鄙人坚持以为,谁能把“三共思想”真正落实到实处,谁就把握住了乡村产业化的“经督二脉”。
四、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器”问题
服务智库秘书长万方:何谓“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器”?
万守杰博士:
“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器”即集创业培训、辅导、指导、咨询、开公司、路演、融资、上市等于一体的平台,当然是“线上+线下”。也就是说,乡村振兴产业化龙头企业需要在总平台上搭建这样一个“共创空间平台”,其目的是为产业化提供供应链上的上下游服务商,其意义十分重大,犹如为产业化平台打造了一个“先天之精”,仿佛像是一个人的“肾脏系统”。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器分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乡村产业孵化器是从产业化宏观层面上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产业的孵化器,狭义的产业孵化器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产业。在这里我讲的是针对乡村振兴某一个具体产业的孵化器之搭建。
窃以为,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器由政府支持,产业龙头企业负责投资建设与运营,财政给与一定的资金补贴。下面有几条建议,供参考。
1、县级产业化孵化器甚好。线下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米,不超过1万平米;占地面积100亩左右。
2、孵化器包括不限于导师工作室、培训教室、众创空间、路演厅、展示厅、会议室、咖啡厅、餐厅、休息区、停车场等。
3、孵化器谁来孵化?孵化谁?犹如“鸡孵蛋”。打一个比方,孵化环境由产业龙头企业负责提供,创业导师好像是“鸡”,创业者好像是“蛋”,导师孵化创业者。所以,孵化器的硬件环境与机制搭建好以后,导师是孵化器取得成功的关键。
4、如何制定与落地一套《产业孵化器创业导师引进和工作机制》是孵化器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孵化人数、产业专业知识、产业化公司需求等三方面引进导师,分为综合辅导、专业辅导、一对一辅导。一般来说,按照1:10匹配导师数量,比如说100个创业者配10个导师。所以啊,能否把优秀的创业导师引进到孵化器就是关键,能否把导师留住又是一个关键,因为这对能否成功“孵化”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我国创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的“软肋”,没有极其吸引人才的待遇和机制,又怎么能够引进导师人才呢?殊不知,创业导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导师属于大人才。
5、创业导师的问题解决后,投资人进孵化器又是第二个关键问题,因为毕竟创办公司是需要资金的。就是说如何为创业者解决资金必须有一套可落地的机制。那由谁来充当投资人呢?政府+天使+龙头企业,可提供20万—30万启动资金足以。
6、有了硬件+导师+资金,还愁没有“蛋”进来孵化吗?但孵化期最多不要超过5年,一般来讲三年就要“出笼”,再换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创业园、产业园或天高任鸟飞等等。请记住,无论孵化是否成功,最长5年必须“腾笼换鸟”,必须的!导师也是五年任期。
7、搭建线上的虚拟产业化孵化器是必须的,与线下孵化器互联互通,这里不再赘述,前面讲的已经够多了。线上与线下,如果说二者必去其一,去线下!如果说线上与线下谁先后,二者同时最佳,非如此,先线上后线下,保持“轻资产”状态。
五、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服务智库秘书长万方: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万守杰博士:
我认为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功能。用户在产业化平台上学习什么?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学,即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产业专业技术与知识。纵观今天的名目繁多的产业化平台,大都缺少这一块,正所谓鄙人经常说的“缺乏道心”。穷极格物,用户上平台,与平台共生共荣,靠什么?与其说靠产品、靠赚钱、靠发展,倒不如说靠用户的“归属感”。只有给用户一个“终身学习,修身立业”的洼地,才可以真正让用户在平台上“安家落户”。所有只在“器”与“术”上发力的商业模式,到头来只能是“昙花一现”,因为缺少形而上的“精神之道”,这也是所有做平台的“软肋”或“短板”。
窃以为,大多平台公司上至董事长下至开发技术人员,从小到大少有接触传统文化,加之互联网是从美国发明来的,商业模式也是把美国作为“鼻祖”的,那么平台缺少中国文化基因也就在所难免了,认为做产业化平台就是这样做,其设计思维已经“固化”了。因此,乡村振兴产业互联网亟需中国化,不是仅通过互联网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在平台基因里播下中国文化之道的种子,谓之安上一颗“道心”。
鄙人为此起名谓之“乡村振兴产业化学院”,为了避讳教育部对“大学”、“学院”名字的规定,又谓之“某某乡村振兴产业化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由线上+线下一体化组成。窃以为,按照大学模式设计为好,区别在于是最大程度上的自由、开放、共建。
与谁共建?与老师共建,与学员共建,与用户共建,在线上平台上尽最大可能实现共建。比如说,为老师搭建一个个人IP平台,老师在个人IP上发布知识、视频、文章、直播、答疑、咨询、卖书、收费、管理学员等。平台实现对老师招聘、监督、审查、内容上架、下架、封闭、解聘等全过程管理。
窃以为,“中心”采取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大力推行免费课程,免费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科学、产业技术、产业知识,比如种养技术、深加工技术、仓储技术等。免费课程采取与老师、学员、用户共建分享的模式,使其老师、学员、用户自动自发地分享免费知识内容,这些开发技术不是难事,不再赘述。
窃以为,乡村振兴产业化培训中心之学,实际上是搭建一个对该产业化发展感兴趣的社群学习平台,使其用户学文化,学技术,学知识,修身立业。学习平台越自由开放,社员数量就越多。假若平台按照上述思想去建构,达到稳定的百万社员是不成问题的。试想:一个百万社员的产业生态,健康持续的发展一个产业还成问题吗?产品还愁销售吗?还愁现金流吗?还愁人才吗?
所以啊,凡做大事者须从“根”上谋,而不是仅从销售末梢上考虑,那叫本末倒置,又岂能成事?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应该都懂而不去做呢?还是那一句话,中国道统断代已经百年,中庸之道鲜已久矣,这就是学习平台必须装入传统文化的初心,有大善之心就是“道心”。《诗经.蒹葭》上说:“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服务助农,智力先行。构建起乡村振兴产业化互联网平台,势在必行。
备注:万守杰博士介绍
万守杰,男,1962年2月15日出生于山东聊城高唐,祖籍山东菏泽郓城,中共党员。
1978年-1982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结构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1983年,交通部船检班学习船检业务。
1983年-1984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进修电子计算机课程。
1988年-1990年,交通部中美交通运输MBA班学习,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MBA学位。
2001年-2005年,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班学习,获博士学位。
1982年-1985年,交通部武汉船检局任验船师。
1985年-1990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管理系任讲师。
1991年-2002年,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企业局支援三峡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兼宜昌天河建设集团董事长。
2002年-至今,任湖北鸿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天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会二节
万守杰博士是“一会二节”创始人。众所周知,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不仅牵系着万千家庭的幸福梦想,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万博士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身为一名万氏儒商的历史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搭建公益平台、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中,创办了“中国互联网+校企联盟828高峰论坛”(简称828高峰论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节”(简称518创业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就业节”(简称双12就业节)。“一会二节”举办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高校、企业的一致认可。未来,“一会二节”的活动区将覆盖全国,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结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兼职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创新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湖北省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湖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湖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企业文化导师团团长;
武汉市创业导师团创业导师;
湖北省青年创业导师团创业导师。
主要荣誉
《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
《科技专家》 ;
《中华骄子》 ;
《中国优秀领导人才》;
《中国优秀企业家》;
《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人物》;
《湖北省企业文化建设功勋人物》;
《新中国60年湖北高科技企业品牌杰出贡献人物》;
《长江公益人物》;
《武汉市科技创新十大优秀企业家》;
《湖北省青年创业优秀导师》;
《武汉市十佳最美创业导师》。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