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家餐厅兴起无小费用餐 ,“小费文化”有望废除?

迈点网 · 万方 专栏 · 2022-08-12 22:22:48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谈谈加拿大的“小费文化”;国内酒店业的服务费与“小费文化”

(迈点专栏 万方)小费在英文中是“Tips”,关于这一词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但其中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这种习俗起源于18世纪英国伦敦的一家类似饭店的地方,这里的入口摆了一个碗,并在碗的中间立了一个“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证服务及时)的牌子,顾客们只要将零钱放入其中就会得到迅速周到的服务。把上面几个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连起来就成了tips(小费)。大概付总支出的5%至25%。

这种做法得到了顾客的广泛接受,因此在英国餐饮圈蔓延开来,久而久之在西方国家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To Insure Prompt Service”这句话开头字母的缩写“Tips”也因此成了小费的正式名字。给予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小费也表示了对服务人员付出劳动的尊重、肯定和感谢。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给"赏钱"的习惯,赏赐对象有店小二、奴仆、书童、小厮、跟脚等,不过随着时代变化,“赏钱”的习俗已经从国人生活中消失。

作为英联邦国家的一员,加拿大也沿袭了小费的传统,小费也成为了消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许多刚来加拿大的小留学生们,刚下飞机进了机场,就被付小费的问题给难住了。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大家接二连三地被“是否应该付小费”,“小费付多少”这两个问题给搞得摸不到头脑。

我从10年前开始往返加拿大,下面谈谈加拿大的“小费文化”。

1、加拿大的小费定义

从加拿大网络上可找到加拿大普遍比较认同的小费定义是:“非强制性的,但在特定场合给小费是习俗”。享受了服务却完全不给小费,会被认为是很粗俗的做法。当然,如果服务质量不如自己预期,顾客有权利决定要留下多少小费。

2、加拿大常见的小费比例

A.餐馆服务员:

*餐馆堂食:15%-20%

*打包带走:0%(虽然打包带走理因不用给小费,但疫情期间餐馆不能堂食,所以有客人即使打包也会留下一点小费;奶茶店、咖啡店等买完就能走的餐饮业同理)

*送餐或超市代买:10%

B.酒保:15%-20%

*衣服检查人员:每件外套1-2加币

C.酒店工作人员:

房间清洁员:2-5加币每晚

行李员:1-2加币每箱/袋行李

代客泊车:2-5加币

客房服务:总账单的15%或至少2加币

D. 美发师、美容师和按摩师:15%-20%

E. 出租车司机或私人车司机(如Uber等):10%-20%,取决于司机提供的服务

F. SPA师:10%

G高尔夫球童:2加币-20加币

需要注意的是,服务费不等同于小费,服务费是顾客所付的附加费,餐厅会将服务费直接列入账单,显示在账单的末尾。

如果账单上列出了15%的服务费,那么就不用再付小费,如果服务费只收10%,顾客一般要另加5%的小费。有的酒店不收服务费,那么就可以给服务员消费总额的10-15%的小费,一般午餐为10%,晚餐为15%。

还有些餐馆有建议小费金额,也有的餐馆在结账时会把小费直接加到总金额中,直接让你支付,还有的餐馆在账单中会有一个SERVICE CHARGE,让消费者填写支付的小费数额,然后再付卡或者现金,但也不是非写不可,如果要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写10%就足够了。

3、加拿大通货膨胀,“小费”也通胀

小费文化,是目前加拿大网络上最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之一,也是话题讨论度颇高的话题,有人觉得既然加拿大有小费文化,那么我们就应该入乡随俗;也有人觉得给员工发够工资应该是老板的事情,为何要将老板不愿意多发工资的问题,转嫁为消费者和服务行业的矛盾呢?

随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加拿大各处消费比例也在慢慢升高,许多本来大家没想过要支付小费的行业,也在自己的刷卡机上摆出了小费这一选项,大大加大了消费者对于小费的抵触情绪。

 说实话,10年前去餐馆用餐,最后结账时如果刷卡的话,POS机上默认的三个小费选项分别是10%、12%还有15%。而现在出去下一次馆子,POS机默认的最低小费就是15%。

自2020年以来,根据网上的说法,部分酒吧的服务人员竟然觉得18%的小费是客人觉得服务不到位才给的,要给到25%以上才代表客人对本次服务比较满意。如果只给18%小费的话,酒吧工作人员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被侮辱了,顾客并不感谢自己的付出。

这简直让网友表示头大,出去放松一下,还需要被道德绑架多加价25%难不成,小费还有“鄙视链”?

更夸张的是,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大家带现金出门的越来越少,刷卡机上的小费是算在税之后的,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付18%的小费,但算上税之后消费者实际上付出去的可能是20%!(见下图)

wps_doc_1.png 网友Etheo表示:我完全不在意你的准则,你要不走我这里拿走10%-15%的小费,要不你啥都拿不到!(见下图)
wps_doc_2.png

网友Impressive_Doorknob7表示:“我开始注意到有些机器有25%小费选项,我觉得这过于荒唐了,30%消费简直是疯了。”(见下图)

wps_doc_3(1).png 更有网友讥讽这些敢小费设置30%的餐馆说:“CRA和政府不录你们去定制税务,真是他们的失策。这要小费,比国家要税务还敢狮子大张口,还更理所当然。”

小红书上关于小费的帖子也基本一天可以爆一个,大家无疑都是质问小费的必要性,以及大家工资没涨,为啥小费要跟着物价一起涨?

大量网友吐槽,加拿大的小费本来就是自愿性的,但有些餐馆明明自己服务质量不好,看到顾客没付小费或小费很低之后,还好意思追出来询问小费,这又是啥道理?

4、后疫情时代,取消小费现象发生

幸运的是,加拿大已有部分餐厅已经开始实施,提升餐品价格不收取小费的方式,来减少客人在结账时关于小费到底该给多少的头疼问题了。

自2020年7月起,多伦多一些餐馆联合发起了取消小费的活动浪潮,他们认为给小费是一种歧视文化,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当地啤酒场、餐馆以及酒吧纷纷响应,都已取消了店里的小费的制度。

*Richmond Station

是位于多伦多市中心金融街的一家餐厅。在2020年7月第一个在社交媒体发起取消小费制度的,该餐厅以提供美味汉堡著称,午餐经常爆满需要排队。

这家餐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们很久以前就尝试取消小费制度,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一步,就是把服务价格纳入产品价格,实行“包含服务费”计划,即取消小费,将所有的服务费包含在产品价格内,因此,菜单上所有产品价格上涨18%。

“里士满车站Richmond Station长期以来一直试图揭露融入酒店餐饮业日常运作中的小费文化。现在是采取最后步骤并服务价格纳入产品价格的正确时机。”——创始人说 (见下图餐厅外观照片)

wps_doc_4.jpg 

Richmond Station,Ten和Burdock Brewery 三家餐厅已经公开签署废除收取客人小费这一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该行业更加公平,并为服务业人员提供像其他行业一样的社会保障网络。

Ten餐厅及酒吧Burdock Brewery随后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取消小费的计划。他们都表示,废除小费制度可以公平补偿员工,以避免种族和性别偏见,同时给予员工稳定可预测性的收入。

Ten餐厅老板伯多克表示,“计划在账单上增加18%的固定服务费,这样无论是前台服务员还是厨房的厨师和帮工,都可以公平的获得这些报酬。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有几个重要原因: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时期为我们的服务员和厨房员工提供可预测的生活工资,避免种族和性别偏见常常伴随着。”

Burdock Brewer酒吧的老板瑞安·多诺万表示,“消除小费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对社会安全网及其在其他行业的专业同等享有相同的权利,而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后果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23岁的服务员Hannah Kavoosi在多伦多市中心餐厅上班,她表示不愿意接受取消小费的做法。她以前在一家没有小费的餐厅工作过,她认为小费是激励顾客和服务员互动的一种有效工具。Kavoosi说:“你提供的服务质量反映了你得到的小费数量。当我从一个客户那里得到的报酬与从另一个客户那里得到的报酬没有差别时,这种体验就不那么个性化了。”她的同事也反对停止给小费的想法,并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下降。 

也有评论指出:这些餐厅将实行所谓的“含招待费”(hospitality included)——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收取的小费,通常为账单的18%。

非议并不影响取消小费的活动兴起,且导致多家多伦多的餐厅开始效仿这样的模式。

*Barque BBQ

位于多伦多西区 Roncesvalles Avenue 299号的Barque BBQ在顾客进入时有一个告示牌,告知他们不需要给服务员小费。

Barque BBQ老板内因斯坦说:“无论如何,我们总是觉得小费模型即将淘汰,这是正确的做法。”

Barque BBQ的每位员工每小时至少赚 22.25 加币,才能负担得起多伦多的生活。“它允许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内因斯坦说,并强调通过这种模式,员工不必担心他们的收入是否会受到小费不可靠的影响。

“他们无论如何都会得到报酬——不管是星期二还是星期六晚上,你得到的报酬都是一样的,”内因斯坦说。(见下图Barque BBQ的广告牌 )

wps_doc_6.png 

* BAR & UE

这家餐厅于2022年5月4日正式采用了该模式,老板Neinstein表示迄今为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与员工一起制定了这项政策,因为这就是重点——让一支伟大的团队团结在一起。”

“留住员工更有利于士气,有利于人才,更利于人员流动。”

Neinstein说他们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菜单价格上涨的投诉。“这是我最担心的一件事,”他说。“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这非常好。”(见下图BAR & UE外观照片 )

wps_doc_7.png 

 

*  Aiana

位于安大略省渥太华的 Aiana 餐厅最近采用了类似的模式,要求顾客不要给小费,而是提高价格。老板Devinder Chaudhary 说:

“带薪职位使我们的餐厅员工正常化和主流化”,“我坚信它承认餐厅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是一种职业选择。”

“对于一些客人来说,这有点令人困惑,但这种困惑持续了大约 15 秒,而且都很受欢迎。”

“我们的目标是让这成为常态,”

“我预计,在未来,政府会制定这项政策,但像我们这样的公司现在这样做的,现在还是比较少。”

加拿大餐饮服务业众多名从业者的表示,有些顾客会因为服务人员的皮肤而留下相应的小费,如果是白人的话,顾客似乎会理所应该的认为他们服务的最好,于是留给白人服务员的小费是最多的。

因此除了人员短缺的问题,也正是这种固有的不平等动态让更多的餐厅老板着手决定完全取消小费,转而向员工支付更高的工资并向员工提供适当福利(例如心理健康保险)。

实际上,在2014年温哥华Parksville新开的一家名叫Smoke and Water的烧烤店,顾客不需付小费,但菜单价格提高约18%。服务员时薪提高至20加元,厨房员工16至18加元。餐馆还为48名员工贴付医疗及牙医保险费。业内专家称,餐饮消费“无小费”或成未来趋势。

由于疫情对餐饮业的巨大冲击,小费文化正在变得岌岌可危,2021年假期期间,餐馆、酒吧、健康和美容企业的平均小费规模为18.2%,而在疫情之前,这个数字是16.8%。

取消小费模式,员工的收入得到了保障,但在减少小费的同时上涨食物价格,其实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神奇的是,该模式实行以来,餐厅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菜单价格上涨的投诉。

目前,以上所列出的各家餐厅都表示,顾客都非常乐意接受这个改变,不知各位怎么看?

网上大部分华人网友都非常支持取消小费,他们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个陋习。

网友表示:“无小费餐厅越多越好,值得推广。”

有网友评论道:“虽然每次我都会给小费,但我更喜欢不用费脑筋想要不要和给多少小费,强烈支持不用给小费。”

“小费是个陋习,纯粹就是把雇主发工资的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还有一些华人自曝当过餐馆服务员,曾被华人老板剥削,老板会分走一部分小费。

一个经常被种族歧视的酒保说,他也深深体会着小费制度的不公平。

“我甚至都无法告诉你,我遇到过多少白人男性顾客对我的轻微冒犯,他们怀疑我作为酒保的能力,”他说。“归根结底,无论客户的行为如何,雇员都在等待小费,他们要不断说对不起,还要表现得乖一点,这并不公平。”

不管小费文化的存在合不合理,它都已经在加拿大的消费文化中存在多年了,纵使真要被取缔,那也需要多年时间。

最后,回顾一下我国酒店业的服务费与小费文化

酒店服务费

国内酒店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到高档酒店消费的客人很少,高档酒店成本高,酒店经营很难维持下去。如果酒店自行提价,又会导致物价指数攀升,引发通货膨胀。于是,物价部门同意高档酒店(客房和餐饮)加收取10%—15%的服务费,以此来作为抵消高档酒店运行成本过高的一种临时手段。执行文件依据是国家旅游局、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国家税务局曾经联合发布过关于旅游涉外饭店加收服务费的若干规定(旅管理字[1989]59号),指出已评定为星级的旅游涉外饭店,按实际价格10%加收服务费。未经过星级评定,但经审批部门批准加收服务费的旅游涉外饭店,按实际价格的7%加收服务费。而后来市场操作的惯例是四星级一般收取10%左右,五星级酒店收取15%左右。

自2013年中央八项规定后,改变了官员生态(高星级酒店不得涉入);改变官民关系;改变民风民俗。同时全国各地对于取消四五星级酒店服务费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发生多起对博公堂事件。在后来的几年中全国各地无论是酒店集团还是单体酒店都相继取消了服务费。

中国小费文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行业主管部门不倡导收取小费,即使业内专家学者多年呼吁,目前整个酒店业小费文化或制度仍然没有形成。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带来餐饮业“服务评价打赏模式”带来新机遇,或许会带来中国小费文化的引爆。

2015年12月,一家叫“很久以前”的烤串店引爆了这种服务评价打赏模式。在“很久以前”餐厅,服务员每个月能获得一千到两千元不等的“赏钱”。也因此得到了海底捞和西贝等餐饮巨头的学习和借鉴。例如海底捞、西贝等餐厅,服务员胸前都戴上了一个“二维码”——只要你觉得服务员很用心,就可以拿出手机扫一扫,给他“打赏”。

一时间,媒体也广泛关注、跟风炒作,使得“很久以前”这个品牌立马在餐饮界耳熟能详。服务评价打赏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也引来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一种观点说2016将是中国的打赏元年,这种机制将在中国盛行起来;另一种观点说,这种制度就是付小费嘛,这是西方流行,在中国没有土壤,消费者没有这个习惯。

目前,尚无定论。

早在2014年,微博就已经开通了打赏功能。各大V从此走向了人生巅峰。比如快播CEO王欣太太,第一篇长微博不到一天就吸引了7000多人打赏。

还有许多APP的打赏功能正在设计测试中,会纷纷涌现。目前打赏APP类别已有:

*文字阅读类:微信,豆瓣,犀牛故事

*影音视听类:熊猫,斗鱼等直播平台,喜马拉雅FM,bilibili动画,全民K歌

*直播平台:直播平台历来是互联网经济GDP的贡献主力。粉丝众多、互动频繁的主播们常常能获得粉丝送出的各种礼物,从免费的小礼物到价值几十上百元的大礼物所以常常会有这样奇葩的新闻。

*聊天社交类:QQ空间,微博,Same

*新闻资讯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

*餐饮业:美食杰、下厨房等App推出菜谱打赏功能,写文章可以收钱。

饿了么、美团等App 推出服务员(或外卖小哥)打赏功能。这样服务员的态度会变得更好,外卖小哥也会更积极,何乐而不为。

*医疗业:春雨医生等App推出医疗咨询打赏,患者可以为医生明目张胆地塞红包,医患矛盾在金钱下得以缓和。

*健身业:Keep等App推出私人教练打赏,别人可以靠脸吃饭,身材好的人就不能靠肌肉吃饭么。

同时,各个打赏云SAAS软件系统,纷纷在餐饮、足浴、SPA、娱乐、酒店等多个行业应用和实践。打赏云SAAS软件系统软件的优势是:

1)、减轻店面经营压力.店面引进打赏机制。让消费者帮助店铺老板共同支付员工工资,员工有了新的增收点,店铺老板在奖励薪酬上也可以减轻压力。

2)、提高服务员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服务做到位,做到超值,就能够获得额外的收入,让服务员的每一份付出都得到相应的回报。

3)、降低行业人才流失率。用人成本水涨船高,打赏机制的引进,不仅可以 为员工增收,还能够让他们在激励中提高职业幸福感,乐于在岗位上去奉献自己的热情。

4)、迎合当前年轻消费群体的特性。把选择权交给顾客,你服务的好我就打赏,我不满意就不打赏。既新颖又有趣。

5)、增进顾客与服务员的关系。用微信等网上支付,便很巧妙地化解了传统小费支付贬义含义,也拉近了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的距离。

6)、吸引顾客关注微信公众号。用微信打赏后,通过一些列营销方式引导顾客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进而降低商家获客成本,提高顾客复购率。

打赏模式也渗入了快递行业。如京东针对快递员就有一种打赏模式。京东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京豆(消费者购物后,即会获得不同数量的京豆),给帮自己送过快递的快递员进行打赏,通过赠送“虚拟礼物”的方式,让快递员获得京豆奖励。

相信,随着人民群众购买力的提高,需求层次将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需要转变。数字时代更会让中国的服务文化、消费文化、小费文化发生巨大改变。

纵观全球,小费文化可谓:西方不亮,东方亮。凭借着互联网的翅膀,中国小费文化将会日益深入人心。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