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课程共建是旅游类专业教改的根本路径
最佳东方校企交流协作平台的相关工作已经启动,院校专业应当尽快走出关门办教育的自闭状态,主动承担职教法律赋予的专业建设责任和历史使命,把教改资源投入到共建旅游人才发展服务生态的中,让基于每一门校企共建的专业课程成为专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硬核支撑。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中,旅游服务业的就业形势与岗位需求,正随着旅游业消费市场的变化而显现出不确定性,这也让原本就处于规模发展停滞的全国数以千计的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建设举步维艰,在国家大力深化职教改革、推进专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政策法律等行政推动下,对于有着三十多年发展历程的高校旅游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而言,无疑是提出了深刻的挑战。敢问路在何方?正是当下每一个旅游类专业带头人及专业教师努力探索的内容。
课程改革是职教旅游类专业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新版《职教法》的实施,赋予了院校专业办学在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更大自主权,同时也增加了院校专业建设自身能力的责任。如何构建教学内容务实、教学方法有效等课程体系,在教学活动改革技术操作维度并不缺少教育理论的支撑,项目课程、模块课程、体验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等教学范式理论,都为职教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类型选项。
但是,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开发,都始于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根系于专业培养方向的行业职业发展需求。众所周知,这个工作单凭每所院校的旅游类专业教师来完成是个的伪命题,对行业职业需求的专业建设调查,和对岗位任务实践的课程建设研究,并不是专业老师可以通过简单走访调研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所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修就是除了文件格式化和国家统一教学内容要求部分的具体调整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保持着三十年不动摇的状态,这已经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现更名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路人皆知的事实。专业课程开发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是制约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的最根本问题。
职教旅游类专业课程改革创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岗位任务的联系、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低、教学方法以语言符号教授代替了实践体验,学与做内容安排不适当等方面。建立基于专业课程校企共建的机制体制,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路径。
旅游行业组织、行业平台机构、以及区域旅游职教集团等,应当发挥组织联系企业资源优势,邀约行业职教课程专家主持,主动开展赋能院校专业建设工作。构建由院校专业根据教改能力自主申报、平台行业课程专家主导课程框架设计、品牌企业实践教学资源及职业经理人导师资源协同配合的专业课程共建服务模式。支持院校旅游类专业课程校企共建工作,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活动及岗位任务需求相适应、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基于企业实践案例与工作任务项目展开、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以专业实践仿真操作教学环境为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企业骨干主导参与传授与指导”的目标。
据悉,最佳东方校企交流协作平台的相关工作已经启动,院校专业应当尽快走出关门办教育的自闭状态,主动承担职教法律赋予的专业建设责任和历史使命,把教改资源投入到共建旅游人才发展服务生态的中,让基于每一门校企共建的专业课程成为专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硬核支撑。
附:酒店业职业院校教育贡献排行(2020-2022年度)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