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中国旅游业面临的冲击、危机与转机(连载3)
2022:胜利在望——旅游抗疫感言文集
(迈点专栏作者 魏小安 本篇撰写于2020年1月31日)
中国旅游发展四十年以来,分析下来,已经经历了十次冲击,其中四次是国际性的因素影响,四次是国内因素的影响,两次是综合性的影响。第一次是1982年,中国旅游刚刚开始不久,世界经济下滑,引发了世界旅游的动荡,这次对我国来说几乎没有影响,因为我国旅游刚刚起步,所以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第二次是1987年,美国股市下滑,这次我们已经有所感受,1987年的时候国家旅游局专门提出来,对我国会有什么影响;第三次是1989年,这是国内的大事,也是中国旅游发展以来第一次全面下滑,大体上1989年开始到1991年恢复;第四次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次危机对亚洲很多国家影响极大,但对中国的影响不算太大,所以我们当时的感觉也不太强烈;第五次是1998年国内洪涝灾害的影响,对我国南方地区影响很大,尤其是对长江流域影响很大,但是实际上也影响了全国。同年,还有亚洲金融危机,形成交叉影响;第六次是2001年美国的911,这次影响了世界旅游业的总体下滑;第七次是2003年的SARS,也造成了中国旅游业的全面下滑。第八次是2008年,汶川地震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内外交织。第九次是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形成持续性的影响。这次疫情,应当算是第十次,影响已经产生,而且是深度的全面的影响。
我们经历的十次冲击中,有两次属于非常重大的冲击,每一次冲击的时候行业会怎么样,企业会怎么样,作为政府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我们都有一定的经验。比如在SARS期间,北京是疫情中心,基本上都停工、停产,国家旅游局每天都在汇总全国的情况,每天给国务院相关部门报一份材料,一个礼拜报一个大材料,一直到最后给国务院起草了一个应对SARS的旅游振兴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争取了相应的一些政策,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20年是我国历史上形势严峻的一年,因为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现在都聚集到一起,原来只是某一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比如世界经济形势不好,或者国内出现某些事件影响,现在这些因素都凑在一起了,所以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危机状态。回过头来看,我们四十年中有十次冲击,平均四年一次,也可以说冲击常常有,危机是时时产生,形成常态,所以我们要学会危机管理,要研究危机对策,尤其要研究在危机之下的转机,低谷下的旅游新发展。
2019年,是我国文化和旅游行政融合的完整一年,形势很好,全国GDP达到100万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6.6万亿元,都是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各种问题也是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结构性问题,包括三大市场结构不同步,消费结构不均衡,产品结构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完整。另一方面是效益不好,说起来体量很大,但是效益好的企业少,多年以来,被称为“宏观报喜,微观报忧”。如果一个产业缺乏健康的企业,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的产业。疫情爆发,会使这些问题集中显现,形成危机。
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任何事情离我们都很近,所以下一步世界的政治局势会怎么转换对我国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意味着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时间,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但是就现在来看,整个世界局势的动荡至少在今年体现的比较充分,延续到目前,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引发深层次的实体经济危机。2020年又是美国的大选之年,虽然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已经签署,但是仍然有变数。可以肯定一点,进一步担心的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如果几个大国发生政治危机,那这个世界就太不安宁了,所以整个2020年可以称为激荡的世界。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正视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估计大国的能量。现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远远胜过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比如中国人对美洲、欧洲了解程度很深,欧洲人、美国人对中国人了解什么?美国一般老百姓现在还算有些进步,知道中国的东西很便宜,质量也不错,其它的都不知道,现在大家真正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也看到了一个活的中国。90年代,美国的旅行商对中国的判断就是很落后,他们认为中国不能进,中国市场不能开发,现在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旅游的敏感性得以突现,多年以来,只要旅游一下滑,一到低谷,或者一碰到危机,就会有观点认为旅游是脆弱的产业。后来最早得以明确的是在1990年的时候,国家旅游局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做了一条决议:绝不能说旅游是脆弱的。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这个产业是脆弱的,就不值得扶植,也不值得发展,就转换了一个概念,叫做旅游是敏感的,但不是脆弱的。因为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对我们各行各业都有冲击,哪一个行业都不说自己是脆弱的,只有旅游自己这么说,这是自己毁自己。2001年9·11之后,世界旅游组织专门出了一篇文章,中心强调一个观点,旅游是敏感的,而不是脆弱的。同样,现在也是这个道理,旅游的敏感性突现,敏感就是碰到事情反应很快,事情过反弹很快,脆弱则是衰退一蹶不振,所以这不是掰一个词,不是非得认真地说一个词如何,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旅游发展的规律性的判断,本质性的认识。
现在大体的状况是世界主要客源国对中国全面停止,航班都在收缩甚至停止。国人的出境旅游也全面停止。从国内的综合影响来看,形成了股市、房市、外贸、制造业等一系列的连动影响。此影响到服务业、航空业。航空业受的影响很大,航空公司固定成本大,一架飞机在地面上一停,一天就是1万美元,飞上天油价上涨,飞行员机组的价格上涨,飞上天一天是4万美元,这一系列的影响对旅游业不可能没有影响,我们要客观的来看待这个现实。
对旅游业的影响三个方面:一是消费的直接影响,现在大家要摸一摸口袋,还有多少钱拿出来玩,这是一个很直接的消费影响。二是心理影响,心理影响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大,就是对未来的预想,下一步还会如何,现在大家都在看,都在等,都看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这个时候把钱包捂紧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未来的这种心理预期确实是直接涉及到我们的消费。三是供给方面的影响,这几年,从SARS以后,旅游发展形势很好,各个地方都在努力的大干快上,现在碰到了市场需求的下滑,但是供给本身还在发展,所以供求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的扩大,供过于求的矛盾会加深。
三、旅游新时机
(一)从经济增长点到重要产业
明年,对于饭店、旅行社等运营商而言,要考虑怎么过冬;对旅游局来说,明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因为从历史上来看,1997、1998年这两次小的冲击,当时中央也提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然后在199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旅游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经济低谷,旅游就没有这个地位,1998年决策以后,到2003年旅游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任务,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转换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现在同样也是如此,经济低谷了,扩大内需要怎么发展呢,我们要研究内需的热点、内需的增长点、消费的增长点,这个时候就是旅游提高地位的时期。
(二)消费动向
消费动向归纳起来三点:第一,大钱不敢花,比如现在买房子买车,不管怎么刺激,消费者也得看着,实际上这里不完全是消费信心的问题,还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深层次的基本的规律,就是买涨不买落,和股市一样追涨,一看降价,谁都不买了,我们买东西也是这样,比如前几年房子越热越热,因为生怕现在不买,再过一个月得多花几万块钱,现在大家看着房子的拐点已经出现了,就会等,所以很自然是大钱不敢花,不完全是由于没有钱,而是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在起作用。第二是中钱不用花,比如说家用电器,没有人会在这时候把家用电器换一换,我们现在的家用电器质量很好,买一套家用电器一用很多年,所以不用花钱。第三是小钱敞开花,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心理郁闷,郁闷就要通过旅游来排解,这就意味着休闲类的需求,尤其是调节心情的需求,会大幅度的上涨,实际上最近一段时期美国和欧洲的市场,这一类的需求就在大幅度的上涨,美国一个电话预约公司,把最近的电话做了一个统计,和上一年加以比较,其中预约KTV的电话比上年增长了98%,大家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情。
(三)旅游三大功能凸现
这就意味着旅游的三大功能突显。一是保持就业,现在旅游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就业领域,能够保持就业,是一个重要功能。二是刺激消费,而且从消费动向来看,旅游在刺激消费方面的功能也会提升。三是稳定社会,旅游的社会功能要越过它的经济功能,就业也属于社会功能的范畴,稳定社会更是直接的社会功能,这里我们看一看美国的经验,美国从1929年到1933年是经济低谷爬行的时间,也同样涉及到这个问题,老百姓非常郁闷,所以当时采取了两条社会政策,一条开放禁酒令,二是政府用一部分公共财政,扶持一批黑人乐队,黑人当时是失业面最大的,也是愤怒情绪最大的,所以就构造了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大家排着队去领晚餐,一人一杯小酒,看着黑人乐队连唱带跳,由此构造了一个特殊的快乐经济,危机过去了,这就是美国重要的经验,这个经验的好处是避免了极端化。看似不经意的两个社会政策,让大家的情绪有了一个宣泄,社会的稳定程度就增加了,同时,这些根本性的经济政策就起作用了。所以旅游稳定社会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在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现象,比如经济危机多少人跳楼了,多少人自杀了,家庭暴力也发生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可是到现在为止,在中国还没有看到这种新闻,这反映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经济危机对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另外一方面是我们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释放方式,这就需要研究更加积极的释放方式。
(四)旅游发展新时机
一是多功能发挥,我们不能只强调旅游的经济功能,经济功能只是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强调它的多功能,旅游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环境功能、生活功能,这些方面的强化实际上对我们的旅游是具有长远积极意义的。实际上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最终在倡导什么,如果只是倡导刺激消费,实际上还在强化它的经济功能,但是我们从稳定社会、提高生活品质这个角度来倡导,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立得住。
第二,需要我们研究多目标的推进,就需要构造经济目标、社会目标、文化目标、环境目标、国际化目标,形成一个体系化的目标。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过分强调经济目标,强调经济功能,实际上违背了旅游的固有性质,旅游就是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面大,这是旅游的根本性的特点,我们应该符合这样的性质。进一步看,就会形成一个在经济低谷时期旅游的特殊性,称为抚慰与追求,就是它可以起到抚慰人心的作用,如果大家在旅游方面更多的释放一些消极的心理,释放一些消极的情绪,实际上自己也高兴,社会也稳定,就会形成一个社会稳定的润滑济,这个润滑济的功能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弘扬。
(三)危机认识
1、危险
危机无非是危险和机会,从危险来说,就我们旅游行业而言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市场需求下降。第二个方面产品同质化程度比较高,这点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大家感受不强烈,但是市场需求一下降,我们同质化的问题就暴露的比较清楚了。第三由此就会产生一个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这是我们旅游行业总体面临的三个方面的危机。
2、机会
从机会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机会:
一是通过低谷整个产业结构得到调整,这是一个机会,当然,调整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做不下去了,退出,有的企业可能转让。但是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有极大的特殊性,
旅行社就叫倒闭不转人,所以旅行社的倒闭不必担心,旅行社都是人精,没点本事也干不了旅行社,这样的话旅行社每年都有四五百家倒闭,今天这个旅行社不行了,明天我们又组建一个新的旅行社,又起来了,或者今天这个旅行社不干了,明天就到其它旅行社去干。历史上最厉害的一次是1995年,那次没有任何经济危机市场下滑,什么情况都没有,那年就是征收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当时估计三分之一的企业要倒闭,后来也很担心,当时全国3000多家旅行社,倒闭1000家。在世界各个国家旅游发展的历史上是没有的,我们各行各业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后来经过反复测算反复研究,这1000家倒就倒吧,当时有的省说全省这次有100家旅行社不行了,说怕他们上街,其实他们绝不可能上街,今天下了岗明天又上岗了,后天可能几个人谈一谈再办个旅行社,结果那年3000旅行社吊销了1500家,等于这个行业的一半都被吊销了,风平浪静的过来了,说明我们这个行业抵御风险能力极强。这里首先是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只不过对于我们旅游行业而言,我们的结构调整比制造业,甚至比商业企业要艰难,但是它的另一个概念就是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升级,把一大批小、散、弱、差的企业淘汰出去了,自然留下来的就是生命力更强的,这样整个产业就在升级。
二是加强了企业的流转,各种兼并各种转让行为都会产生,加强了企业的流转。
三是使我们的旅游企业在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了。
3、规律与国情
经济有经济的发展规律,规律和国情和国际上相对照,有时候往往是相悖的,甚至是拧着的,国际上是这样,到了中国就不是这样。这里也有规律,大的规律离不了经济规律,但是有一些特殊的规律必须要研究,比如国际上奥运的时候是高潮,我们奥运的时候是低谷,国际上奥运之后是低谷,我国奥运之后是高潮,所以我们研究奥运,拿国际的一般的情况来对照就没法对照,更何况奥运本身并没有形成规律,这里我们就需要研究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一个最大的机遇就是国家的权力提升,也就是说在明年世界旅游市场这种格局之下,国家旅游局也好,地方旅游局也好,包括各类旅游企业,我们权力都得到了提升。第一产品定价权,多年以来我们的产品定价权基本上控制在外商的手里,尤其是入境旅游这一块,明年这一块我们的权利会提升,虽然来的人少了,同样,中国人出去的也少了,就看谁在这里有权利。所以明年我国出境人数会下降,但是相对来说,我们的质量提高了,所以我们产品的定价权会提高。第二规则的制定权,我们也会进一步的强化,现在在国际的这些旅游组织里,中国的地位很高,但是我们还没有形成规则制订权的概念,严格的说,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应该是规则的制订者之一,而不是西方发达国家制订规则,我们来服从规则,明年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机遇。第三是秩序的参与权,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旅游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比如原来外国人投诉说我们这点不好那点不好,我们只能听着,因为我们确实不好,现在我们就要研究研究了,有些刁钻刻薄的投诉我们就可以不接受了,我们现在有一个比较正常的心态来对应这些事情了。八十年代我们出国目瞪口呆,那时候觉得我们只有当学生的份,九十年代我们出国的时候觉得可以有一点平等了,可以讨论问题了,现在我们出国一看,国外一堆毛病,不如我们好,我们现在形成的是这种感觉,就标志着不光是我们的眼光变了,而且我们的水平提高了,所以借助我们现在供给比较完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完全有力量来做这些事。
4、如何看待危机
危机孕育转机,转机产生商机,机会带来机会,条件创造条件。有危险的一面,也有机会的一面,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到里边所孕育的转机,这是最重要的,这种转机对于每一个企业都存在,对于每一个地方也存在,这种转机里必然有商机。比如我们原来做大众旅游,或者大众观光旅游主体,转机可能就不是大众观光了,或者说同样的大众观光旅游,就要把它小众化,要细分化,产品要更加精准,这种转机对我们来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商机,包括现在很多新的业态的产生,我们传统的旅游企业都没有介入。比如自驾车旅游现在的量越来越大,一方面是旅行社不知道怎么介入,因为人家都是俱乐部,都是自己干,所以旅行社一开始对自驾车旅游有一种对立的情绪,对立没有用,这就是市场趋势,需要研究的是积极介入,发挥优势。再比如商务旅游的发展,这对酒店来说是重大商机,但是我们现在对商务旅游的判断基本上是错误的,我们现在一说商务旅游就是高端旅游,就是世界五百强,这个概念是非常错误的,世界五百强的CEO一年到中国来几个呀,根本不构成我们的市场,真正说商务旅游大批的是世界五百强的员工。再比如国内中小企业的商务旅游,这个商机我们现在的饭店行业基本没有对应,或者说对应的很不足,没有专业性的为国内中小企业服务的商务饭店,我们就是追求豪华,追求气派,追求大而无当,费而不惠,华而不实,我们就追求这些,这些东西绝不是方向。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都是中小企业为主,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相结合,可是我们一说做商务旅游,只看到了顶天立地,只看到几个CEO,那永远不是商机。这就涉及到我们怎么看这个市场,看待市场的眼光变了,商机在里边自然就出来了,而且这就是机会带来机会、条件创造条件。
(四)总体转换
1、从疲劳之旅到快乐之旅
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只追求线长、面大、看的多,这种方式会转换,原来就是一种疲劳之旅,现在转换到快乐之旅,所以快乐应该成为明年我们旅游发展的一个主题词。
2、从阅历追求到体验追求
原来追求的长线观光实际上更多的是追求阅历,一说去过多少地方,去过多少国家,这是一种阅历性的追求,现在不同了,就会转换到一个体验性的追求。比如前几年年轻人一说没去过西藏,就当不了驴友,那时候比的是去没去过西藏,现在不是说去过没去过西藏,而是去过阿里地区吗?去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吗?所以现在是一种深度的体验性的追求。
3、从规模发展到品质发展
需求的下降是一种规模性的下降,但是对品质性的要求会提升,所以如果我们还采用常规的恶性削价竞争的手段,这条路走不长,如果能够保持品质,实际上就积蓄了我们的发展后劲。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必然会发生的问题。
4、从单打独斗到编队出洋
仍然需要开拓市场,在这个过程之中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不如组建成联盟性的、集团性的,来应对这次市场的危机。
5、从经济产业到社会产业
从旅游产业总体来说,我们要进一步突出它的社会功能,同时不失旅游的产业性。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