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可霄:“锦江之夜”交响音乐会启示录
新文艺复兴,锦江进行时
(迈点专栏 肖可霄)城市,并不是一个宏观的母体,它是街区,是建筑,是包罗万象也是人间万家灯火,是穿越时间沉淀下的City味道。
城市不会说话,并不指示或引导我们对它的体验,也不把我们带向某种单一性的解释。相反,城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明且有各种可能性的巨大容器,激发我们的认知、联想、体验与思想。
以上,是前不久笔者受邀出席“锦江之夜”交响音乐会的一点感悟。
新文艺复兴,锦江进行时
那晚,复兴中路,酷似“馄饨皮”的上海交响音乐厅建筑旁,笔者驻足锦江国际集团品牌长廊时,一眼看到创始人董竹君女士的资料介绍。
锦江国际集团品牌长廊(肖可霄摄)
锦江茶室招聘女侍者,为上海第一(来源:《时报》1937年12月30日)
1935年3月15日,董竹君的锦江川菜馆,顺利挂牌开张。没有小红书、抖音的年代,锦江川菜馆是那时上海“网红”餐厅,不提前预定,根本吃不到那道香喷喷的鱼香茄子。
从歌女、都督夫人到商界明星、“上海第一女企业家”,对董竹君这位“中国阿信”,笔者深为佩服,欣赏她那独立的女性人格、奋斗的创业精神、浓烈的爱国情怀。
1951年,当时的“锦江”(锦江川菜馆、锦江茶室)已享誉海内外,估值高达15万美金,董竹君却将这些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乃至于自己私人的一套豪华花园住宅一起上交。
恐怕董竹君也没想到,88年后,她创办的锦江,已是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酒店旅游企业集团之一,如今的锦江国际集团,点亮了“觉醒年代”新视界,其酒店市场规模位列全球酒店集团300强第2位,亚洲第一,锦江酒店已建立了一个涵盖高端、中高端、中端、轻中端和经济型全品类的品牌王国。
音乐,是一种超精神场域的文艺表达。
那晚,笔者聆听“锦江之夜”的《上甘岭》、春之声圆舞曲、金银圆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一号等音乐时,心里想到的,是董竹君等锦江前辈的付出,耳边回荡的,是董女士最喜爱的曲目《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锦江之夜”交响音乐会现场(肖可霄摄)
联接城市,锦江式表达
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推进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有机更新模式,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笔者认为,在“联接,美好城市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锦江行”活动中,锦江用自己方式做了表达。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与单体建筑不同,城市内容多维、数据庞大、思想多元、政策多变,这需要锦江这样“压舱石”体量的国企,不仅仅要关注城市的物质属性,还要研究它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
无论是上海淮海路渔阳里广场惊艳亮相的红旗CA770国宾老爷车,还是以“点亮夜生活”之姿亮相锦江乐园“城市生活节”,以及各种啤酒节直播等系列活动,这届“锦江行”,集合了锦江旗下酒店、旅游、客运、餐饮、实业等多元产业,用“对话”这个界面,使“联结即价值”成为一种Solution(解决方案),较好讲述了锦江故事,很大程度上,凝聚了产业链上下游及跨界合作伙伴的力量。
不确定的年代里,品牌更应该在战术与战略上保持高度勤奋,打造高效率的营销力、可信任的产品力、有价值的的提案力,从“锦江行”里,我们看到锦江正坚定地去实践,力图交付场景无界融合的解决方案。
价值,是品牌、产品穿越周期唯一的船票
历史告诉我们,在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往往会在那个时期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特性中找到它的表达方式。建筑关系则是区分人文空间与自然空间最明确直白的手段。
有意义的是,第二届“锦江行”安排中,主办方在两家经典高端酒店——锦江饭店及花园饭店内,举行了2023锦江国际集团企业峰会、2023锦江酒店加盟业主大会。
颇有深意的是,2023锦江酒店加盟业主大会,以“众心和创,锦筑华堂”为主题,巧借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斗拱结构中的“榫卯”为喻,以“一榫一卯、牢不可分”之意,表达锦江与所有合作伙伴齐心聚力、共筑事业版图的初心和决心。
笔者有个观点,酒店是文化载体,成功的酒店就要做到:文化母体+建筑密码+精神场域+品牌资产。如今,百年未遇之变局下,我们都是“新青年”,沉浸式演绎新时代“情绪算法”,是生意、环境、人和组织给我们的新命题。
观察这届”锦江行”安排,笔者感觉,锦江这头”大象”,充盈着可贵的复原力,重新围绕“人、货、场、店”四纬度,让文化灵动起来,让流量飞起来,更让”大箱子”变得更透明起来,他们除了关注刚性需求外,还预见并抓住了政策端、产业端、投资端的机会,努力让酒店投资人等伙伴,提高持有型资产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价值,是品牌、产品穿越周期唯一的船票,锦江正在打造一艘值得被消费者信任的巨轮。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