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锦:七夕,何以一日爱千年?!

鸿锦观察 · 吴泓锦 专栏 · 2023-08-22 22:10:44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七夕佳节的前世今生

(迈点专栏 吴鸿锦)今日七夕——

小时候的我们,会在当天晚上吃完晚饭后躺在凉席上,一面在暑热将退未退(甚至“秋老虎”更猛)中摇动手中的扇子、一面看着那道深邃不见底横亘整个头顶的银河中寻找那个靓女,哦不,是那颗亮星——织女星,同时听着妈妈和哥哥姐姐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夕,从仰望星空开始

为什么爸爸没讲?

因为爸爸还在披星戴月在外奔忙,没回来!

对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中国人来说,没听说过七夕这个节日、没听过牛郎织女传说的人还真不多,不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这个世纪,随着西风东渐,尤其是各种洋节最近几十年大张旗鼓登堂入室,使得七夕和牛郎织女等一度式微,很多中国孩子都被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和迪斯尼奥特曼和蜘蛛侠蝙蝠侠超人等各种西式童话或传奇占领心智,国内除了传统的春节难以撼动之外,七夕节等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确实曾有一段时间感觉越来越淡!

七夕,总离不开美好爱情!

那么,七夕节到底是一个什么节日?何以说“春宵一刻值千金、七夕一日爱千年”?!为什么七夕是天下最美好的夜晚?今年七夕,中国城市和文旅业界都有谁整了些好“花活”?我们对于七夕,又该如何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其数千年文化特色和底蕴?

接下来,《泓锦观察》与您一起,徜徉历史长河,心飞浪漫星河,与您一起探秘“七夕,何以一日爱千年?!”

第一章:七夕节从何而来?

七夕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最经典节日之一,而且是其中唯一关乎爱情的!

首先七夕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出现在《诗经》——

《小雅·大东》有载:“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此时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还只是个古人观测星空的参照物,甚至还有些揶揄的成份。

然而,到了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开头,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结尾,开始借助星星指代人,借助神话传说来表达夫妻之间的离情别意了(或者说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叹息)。

从汉代这首诗歌开始,七夕开始浪漫和丰盈起来

古代传统文化之最的宋人最懂这种情绪,以至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

不过,民间流传版本的牛郎织女故事,则是从东汉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

从东汉应劭编撰的《风俗通义》到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再到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笔下的《荆楚岁时记》,牛郎织女的故事已具雏形。

仰望星空,感悟人间!

凡人如此,古代帝王和名人亦不例外——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燕歌行》其一里有句云“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唐诗宋词里对七夕咏叹如汗牛充栋,然而写的最好的还是杜牧的《秋夕》诗和秦观的《鹊桥仙》词——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七夕之词是最浪漫的,又是最达观的!

七夕最盛,还在宋代,源于宋朝不仅明确了七夕节名字,还将七夕节定为国家节假日——

根据宋人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太后生日)、夏至、立春、人日、中秋节、清明、七夕、末伏等这样一些节日也可放假。

第二章:七夕节怎么玩?

那么七夕节,古人是怎么玩的呢?

从汉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七夕是没有放假这一说的,不过从汉代起,就有了专门针对七夕的玩法——

汉代刘歆所作《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这是古代女孩子“穿针乞巧”之由来。

七夕节“对月穿针”

至于正式放假的宋代,七夕就成为人间一大盛会了——

从七月初一开始,白天东京潘楼前有乞巧市集,这是专为七夕准备的七天市集,入夜后,夜空璨若星河、万人空巷、美女如云、人声鼎沸。

由锦上添花文旅集团打造刚开街的广西象州梦幻夜,应是古代七夕常态

所有女孩子都一个个打扮得“赛天仙”!

所有人都出门“看神仙”!

当然,宋人对于七夕除了看,更会玩——

《东京梦华录》是这么记载的:

“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向”。

七夕节逛街的小姐姐们全部换上了新衣,恰如众仙女下凡

哎呦呦,妥妥的吃喝玩乐一条龙啊!

宋代各种节假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像立春打春牛、上巳祓禊、清明扫墓、端午竞渡、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进履、小年扫除、除夕守岁、新年祝福等——

看到没,只有七夕是专属于各位神仙姐姐们的。

也难怪宋朝每到七夕,宋朝都城东京就陷入狂欢中,异常繁华——

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仙楼”、“仙桥”等等——

“仙楼”是剪五彩纸为层楼,“仙桥”是剪纸为桥,上有牛郎、织妇及仙侍从。

宋代,七夕还有自己专属的人偶IP呢——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

宋代磨喝乐(镇江博物馆藏品)

在那时的七夕节,磨喝乐不仅是已婚女子用来供奉的“吉祥物”,也是孩童们的玩具。

还有一种叫“谷板”的玩具——有活着的植物幼苗(“种生”),还有小茅屋做的花木模型,一对正在耕作的小人,专门卖给那些缺少定情信物的人。

难怪亲历现场的李朴《乞巧》诗写道:“处处香筵拂绮罗,为传神女渡天河。”

你看你看,现在各个所谓先锋市集,都是我们千年前的老祖宗玩剩下的!

除了玩儿的,自然也少不了甜品美食:

首当其冲的是“乞巧果子”——

作为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花瓜”则是意外惊喜——

相对于现在炒作出来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宋代七夕竟能做到魔幻般的“植物变动物、乌鸡变凤凰”——瓜被雕成花鸟的样子,再在蜂蜜里一浸,别说吃瓜,光是闻闻都醉了。

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啧啧啧,连瓜都是如此如花似玉!

难怪宋朝皇帝皇宫都不呆,宁愿打地道都要悄悄去民间(朕要吃瓜)!

第三章:为什么说,七夕一日爱千年?

中国古代,最为敬畏的是天与地!

尤其是天!

而七夕,是几乎所有人的“观星日”!

杜牧所作“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的不仅仅是唐朝的宫女——

还有小时候的我!

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

每到初秋时节,我们在北半球的北纬30-40度的中原地带和长江流域,晚间9点左右,亮度为0等星的织女星首先出现在天顶附近,随后,在其偏南方向亮度为1等星的牛郎星升起。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

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组成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的美丽云霞和彩虹的梭子。牛郎星是颗微黄色的亮星,在它两边的两颗小星叫扁担星,牛郎挑着一对儿女。

这哪是“观星”,分明是“织梦”!

儿女双全,村夫坐揽仙女入怀;喜鹊搭桥,期许一年后会有期——

上帝都编不出这样完美的经典剧本!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夫妻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农历七月初七不仅是七夕节,也是传说中魁星的生日。奎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科举时代读书人将魁星视若神明,改为“魁星”。

因为魁星有“独占鳌头,金榜题名”之意,每年七夕,古代牛郎多在自然背景下仰望星空,而古代读书人家会在家中供设两张香案:一张供织女、一张供魁星——盈盈月光下、深深庭院中,一边厢燕燕莺莺拜织女、一边厢济济儿郎拜魁星;一边求天赐良缘、一边求吉星高照。

时至今日,福建尤其是闽东等地依然“七夕”拜魁星

红男绿女,笑语晏晏,也难怪清代钱琦所作《竹枝词-拜文昌》就生动揭示此景——“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

原来七夕这一天是囊括了古代四大喜事中的两大喜事,哦不,是三大喜事啊!

这不是最美好的夜晚?谁是?!

七夕一日爱千年?

爱一万年都不够!!!

第四章:今年七夕,中国城市和文旅业界谁整了些好“花活”?

让人想不到的是,今年七夕节的头魁竟然被北京夺得?!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北京市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中青旅遨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于今晚(8月22日)在中青旅·古北水镇举办“为爱戌度时光”七夕游园古北之夜的大型主题活动,助力七夕氛围营造,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是不是大家和我一样,想过了一万个会在七夕出圈的城市,就是没想到北京?

8月22日戌时,走过古北水镇的蓝桥,您便踏入了集视、听、味、触的风雅集市里,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听昆曲、玩游戏、磕CP、玩穿越,走进古风古韵,亲身体验古时繁华的市井风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潮流相结合的魅力。

今年七夕出圈的,当然还有引领时代大潮的大深圳——

从8月16日开始,延续至8月22日,深圳在南山区南头古城举办整整一周的2023“遇见七夕”南头古城大型沉浸式文化活动。这是一场多艺术门类相结合的大型沉浸式文化活动,包括沉浸式戏剧、行为艺术、传统艺术、全息艺术、声光电技术。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方式,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质;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丰富公共文化发展内涵。

深圳的七夕“七夕光影秀”,通过高新技术首次采用全息投影模式演出,同时拉长时间将一天变成一周,既有炫酷科技的“七夕光影秀”、又有行为艺术“牛郎牵牛”、还有长杖木偶“嫦娥奔月”以及现代戏剧“一见钟情”等。尤其是《更夫打更》《牛郎牵牛》等行为艺术,将通过实人和真牛,穿插着光影技术,再现“牛郎织女”动人的爱情传说场景……

如果告诉你今年七夕深圳南头古城是这样的,千万别不信

就问你“燃不燃”!

至于中国爱情圣地之一的湖南岳阳,今年七夕节活动举办如天女散花——

中国爱情岛——君山岛所在的君山区,不仅在长江和洞庭湖交汇的摩天轮上送祝福,还于今晚在洞庭湖欢乐世界举行岳阳秋季“村晚”君山区濠河村专场大型群众文艺晚会。

岳阳南湖新区,更是海陆空玩转七夕——无人机表演+自驾水上飞机+缆车逛南湖,再加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的渔火季主舞台多个知名乐队的精彩表演,让你这个七夕嗨到爆!

以前不显山不显水的岳阳县,也是烟花秀、灯光展、汉服盛典等一顿精彩连连!

岳阳文庙的孔夫子也能亲眼见证岳阳人玩的“七夕汉服游园会”的精彩。

就连古代远在天边的敦煌,也举办了“爱满鹊桥、缘定七夕”活动——

敦煌市长见证集体婚礼,并为新人颁证送祝福,月牙泉边的中外游客和他们的骆驼朋友一起共同见证新人的幸福时刻——那一刻,驼铃无声;那一刻,日月同辉;那一刻,爱连千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年七夕“整花活”的远远不止这四个城市,受篇幅所限,今天就先点到为止。

就连老天爷的代表——中国天气网都整了个“花活”:专门推出了全国七夕约会指数地图,从这份地图来看,七夕当天,我国北方大部晴天为主,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体感较为舒适,天气给力,户外约会无压力。但在南方,特别是江南南部、华南等地仍将持续多雨模式,局地还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或打乱约会计划。

所以,南方人尤其是沿海第一批飞起来的幸运儿,今年七夕可要悠着点哦。

那么,我们对于七夕,又该如何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其数千年文化特色和底蕴?

以上的城市,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些答案!

当然,这些答案只是个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小小的开胃菜!

更多精彩,还在未来!

欢迎大家关注以下《泓锦观察》,和我们一起探讨和交流分享、携手助推中国城市价值发现和中国文旅的全面复兴!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