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安迪:《繁花》中的管理力量
好的管理,不是化肥,也不是农药,而是让繁花竞相成长的好土壤!
(迈点专栏 谷安迪)电视剧《繁花》出圈热播,让老中青各代皆为之倾心动念。
王家卫的黑茶墨镜之下,果真有一套萃取时代情愫的优秀算法,这算法尤其在这浑浑噩噩的内卷当下,恰巧请了众人津津有味的精神一餐。
那么,不妄做社会感叹,不跟风热点影评,借着《繁花》在心中的余温,不如说几点和管理有关的“小念头”。
1,有活力的环境是最好的机制
“我是我自己的码头,别人的船来不来停靠,我自己说了算。
《繁花》所展现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改革开放的提速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虽然也面临的困惑和不确定性,但是阶级不曾固化,政策宽松利好,每一个普通人都感觉有阶层跃迁的机会。那个时候无论是大小企业的老板还是一个刚从乡下进城打工的餐馆服务员,他们都心怀梦想,并且都笃信能够梦想成真。有人说他们唯利是图,爱慕虚荣,甚至有的时候会不择手段;也有人忧虑他们一夜暴富或是一夜跳-楼......但其实这不正是追求成功的众生相吗?
同时,这也是一个经济系统保持强劲脉动,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市场是人性的聚合体,是欲求的调剂的中台,是动态均衡螺旋攀升的无形之手,它就像管理的情境一样,从未有完全可控的健康。而这些图景和逻辑给予管理的启迪便是: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比苦心建构绩效政策更有意义,因为一个满是机会和跃动的环境,是最天然而符合天性的激励机制。
2,“腔调”是行走管理江湖的源代码
“这世道,做人做事,都讲究个‘腔调’,既要面子光鲜,也要里子实在
在《繁花》中,几个主角人物都反复强调的“腔调”一词,这个“腔调”实际上是行走“管理江湖”的源代码。在笔者看来,上海人讲究的“腔调”,似乎并不只是着重于华丽的排场与细致外表 ,更深层次的“腔调”大致可以被解释成为一个人在商业江湖中所展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一致性规则与可识别的价值倾向。一个有腔调的人,不仅仅是让人看着“够牌面儿”,更是要在众人的“细品”中和面临抉择的“褃节儿”上,坚持特色不到,Hold住气概不衰,从而不断加持可持续的影响力,接续强化汇聚共识的“引力圈”。
对于管理者来说,“腔调”的修为正是构筑所谓卓越领导力的关键要素。领导力的高阶是靠影响力让追随者们心甘情愿的进入其引领变革的“引力圈”,它归根结底是靠某种个人魅力驱动团队的学问。而这个幻化影响力的个人魅力展现于表象就是一种“腔调”。腔调,有其表而无其实,恐难持续;但空有其实,而不得其表,亦难破冰。只有得其动态均衡者,才可进达观自如的法门。
3,“噱头”是原生的营销学,营销是共识的聚合剂
做生意,讲究“三头”,派头、噱头、苗头
除了“腔调”,剧中的宝总和爷叔还一直强调“噱头”的重要性。在笔者看来,噱头是最原生的营销逻辑,它深植于百年浸染的上海生意经中,甚至成为了地方文化中潜移默化而成的一抹调性。凡做某事,必先想噱头,噱头如果是事情的全部,那自然是不可取的“假大空”,但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如果没有能够吸引广泛受众的噱头,那多半也是事倍功半亦或是徒劳无功。凡事都想想噱头在哪儿,是管理者把理念与方案营销出去的关键,而在管理中,理念和方案的营销就是赢得共识的关键,营销得当,上下一心,与子同袍;营销不当,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结尾记:
繁花之美,不在于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而在于芸芸众生的烟火百态。
人性的本质,逃不过趋利避害,欲求不满;而管理的本真,亦无外乎于顺势而为,张弛有度。
这世间的管理学从没有长久的人定胜天或真正的愚公移山,悉数诸多雷霆手段之功,也莫过于是那一两刻恰好通达人性之后的因势利导。
商场人生皆江湖,所谓的管理科学以及科学管理,皆是江湖人生中的刻意微观,所以管理本身不是解决方案,管理本身它就是问题所在。
所以,一切管理的目的在于变革管理自己,把管变成管道的管,切莫强做棺材的棺。
好的管理,不是化肥,也不是农药,而是让繁花竞相成长的好土壤。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