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发展呈现“百家争鸣”,酒店低碳转型何去何从?
可视化30工程,低碳酒店的“碳普惠+数智化”
(迈点专栏 低碳会客厅)低碳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整个生产生活方式的低碳转型。有数据显示,78%的旅行者在预订全球旅行时选择低碳环保的住宿,绿色发展也成为酒店吸引客人和提高回报率的方法,不断强化的公众低碳消费理念也正倒逼酒店行业加快低碳转型建设。
截至 2023 年 9 月,全国已有 21 个省市将建立碳普惠机制作为重点工作,北京、深圳、上海、济南等已出台碳普惠机制的工作方案,可见,碳普惠作为我国多层次碳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动员酒店与客户之间践行低碳、零碳、负碳行动的有效途径。
据《2023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调研显示,74.31%的消费者对“碳账户”“碳普惠”的激励作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因此,相较于公益捐赠的激励方式,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减碳积分实现一些个人权益,公众对碳普惠的认知程度显著提升。
1、酒店碳普惠趋势显现,平台“百花齐放”
从碳普惠平台机制来看,目前有面向社会公众的碳普惠平台、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碳普惠平台、企业面向公众的碳账户,百花齐放、竞争激烈。
在酒店运营层面,碳普惠作为宾客个人自愿贡献来助力酒店行业零碳进程的最佳实践,华住集团早在2021年发起“绿色住”行动,住客根据个人需求免除不需要的服务项目,在房费基础上获得相应金额减免。“绿色住”的模式不仅兼顾了住客的多样化需求,又确保客户的持续活跃度,在半年时间内,“绿色住”成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556千克,有效践行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号召。
如今,碳普惠机制正面临着减排行动的场景分散与平台覆盖不全的困境,而低碳酒店的应用场景恰恰规避了这一发展规律,聚焦快速复苏的酒店场景与日益盛行低碳生活方式,展示酒店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促使酒店在管理、技术和服务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协同客户、员工、社会共同履行减碳责任。
2、可视化30工程,低碳酒店的“碳普惠+数智化”
随着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众多低碳消费与绿色供应链领域的中国案例与实践引起社会关注,“碳普惠”发展迈入快车道。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茂盛教授在会上发布《中国碳普惠进展与企业实践》指出,未来,应大力拓展碳普惠消纳渠道,推动标准统一与区域一体化碳普惠联动,不断推动“碳普惠+数智化”深度耦合。
碳排可视化是消费者对话机制的基础,而可交易使消费者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为酒店创造碳资产,酒店低碳发展研究院联动国内碳交易机构及头部供应链机构,共同探索酒店行业消费互动碳资产池,共同寻求以科技创新及对话模式为突破的低碳转型之路,开展以可视化、可量化、可支付、可增值实现低碳消费互动及酒店碳资产开发的“中国酒店碳排可视化30工程”即将提上日程。
感兴趣可添加wx:Twelve12YI 或联系黄老师(18948348672)或邮箱(lchsc@zhllt.cn)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